“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 ——记傅全香先生的庄静与诙谐
某夜劝B老师看点温柔戏早点睡觉,B老师反问:“你们范傅有什么温柔戏?”被问得一愣,《梁祝》死了,《孔雀东南飞》死了,《李娃传》自残了,早年间《情探》还不是《情探》,而是《王魁负桂英》的时候,也死了。友人总结“傅老师今天劝学了么”与“傅老师今天寻死了么”?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九,傅全香先生阴历生日,于是想来谈一谈傅老师的静美、娇柔与诙谐。
忘了在哪看过,傅老师曾希望有时间了来演喜剧。其实小花旦出身的傅老师,生活里喜欢讲笑话的傅老师(这是从老观众回忆和徒子徒孙们访谈里听来的),怎么会不能演喜剧呢。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越剧》给她分的那一集劈头就叫《悲剧之星》,没法反驳以外也还是觉得,即使是悲剧中,庄谐比例也需得当。浓郁故事的呼吸、顿逗与留白,决定了故事是否有“后劲”以供回味。
陈鹏老师回忆过《情探》排演的细节。在淮阴演出时,观众因不懂《阳告》中的“桂姐妆次”什么意思而不笑。下了台讨论决定要改,第二天就加上“哎,怎么不称夫人呢”的念白,配得意甜蜜一抬脸,下面哄堂大笑。紧接着读信时不能置信地擦眼睛,笑容还停留在唇边,眼中的慌乱已显,不由人想知道那信下半截写了什么更摧心肝的话。然后大休止停顿,将观众注意力吊起,接以天旋地转后“风云易测人心难信”,正是庄谐悲喜对比加深的震撼。(这个细节确嫌太露,傅师自己的录像不多见,可以参考陈颖1985年上海越剧滑稽评弹联合赴港演出团返沪汇报演出版本的《阳告》)。这场观众不笑,下场就改动念白让观众笑的能力,路头戏过来令人震撼的应变也好,对观众反应的珍视也好,背后是舞台空间的魔力,台上台下流动的情感连接。
又如《李娃传·剔目》,亚仙真正爆发之前范傅表现恋爱的甜蜜,乃至亚仙劝学而元和一直不肯,与她敷衍,中间油滑玩笑都足够可爱。更不必说亚仙挽着空空臂弯无知无觉满面甜蜜地往前走,走到一半惊诧情郎站在原地好整以暇笑看她几时能发现的刻意调笑。1988年范老师流派演唱会上还加入纸上画一双眼睛的诙谐桥段,紧跟着亚仙神魂俱裂愤而剔目自毁的惨烈。哄堂大笑到如坠冰窟,先生们录像中听到的观众现场反应,表演感染力如在目前。
剔目一折难演,在劝学的铺垫。李亚仙内心焦虑面上要强打精神劝慰,又真正被元和所画“长安市上同看花”吸引,底色是个只愿与爱人厮守的小女孩。傅师在表现这段时,用了很多从下往上看,是花旦表现天真的常用方法。
香港版身体不太好,只能把手肘搁在桌上表现托腮,亚仙更多是端庄,傅师弥补的办法就是不抬手的动作低头打足娇柔。而能举手身体好的版本,听元和以吟诵诗的办法半真半假调笑,娇柔态嗲到滑稽。表层足够甜蜜,矛盾爆发时的惨烈才更震撼人心。
到了《荣归》,已盲的亚仙与元和重聚,不愿受凤冠,主线是两个人哭哭啼啼最后亚仙妥协送元和至剑门驿,才巧遇同样赴成都任的郑北海。在这个终于露出了些曙光的故事倒数第二场开头,怀抱泥金捷报的李亚仙,在复君官身的喜悦中,大梦忽觉似得意识到郑元和荣归之日就是他们永别之时,欣慰在面上还残留着,忧伤已经袭上眉头,“我心中不知是悲还是喜”。范老师饰演的元和两步跪到她跟前,亚仙颤巍巍去摸官袍,面上颇有点急不可耐的滑稽,又是傅老师擅长的,提前似乎已经想得很清楚,放开手离开他,人到了面前还是完全忘我,天地间只有那一个永不能真正“见面”的他了。
这种技法与《行路》、《情探》两场衔接处摸官袍相似,嘴巴上刚斩钉截铁,下一秒就去拦判官。心里想着要去试探,望见得偿所愿意气风发的王魁,还是忘乎所以去捧他衣角。痴心一瞬间占据了所有理智,忘乎所以或急不可耐产生的滑稽效果,反衬她人鬼殊途或“今世难见郑郎面”的现实,令人笑完更觉悲凉。而这样流动的身段既考验演员内心节奏,也正如傅老师嘱咐学生“要对人有爱心”,是考验对对手感情的。
相对敫桂英,李亚仙的忘乎所以又有相反效果,桂英对王魁一直不能自持,《伴读》一场人物性格已经如此,忘我摸官袍,是那爱人的做了鬼魂仍分毫未变,等到忍无可忍鬼性上来,实际上物种转换,“我要你跟我回莱阳去!”已是祈使。而李亚仙本身是绝对自持的人,剔目已积郁逼仄之下爆发,到捧官袍与前面腹内计较再成对比,忘情到一半,听元和“全是娘子的功劳”,又陡然梦醒,赶紧止泪劝“是郑郎自己”。
全文中毫不突兀,但小小打破悲情氛围的“闲笔”也好,悲烈剧情之前温柔甜蜜的铺垫也罢。跌宕开合的不仅是傅老师的唱腔,也有她故事走线的动人心魄。
故事本身就是喜剧的,还有陆傅二师常演的《珍珠塔》。
《赠塔》一折,千方百计叫表弟当心包袱里珠塔又不能明说,前后推让了半天,满场跑遍,表弟终于忍无可忍装不出面上的守礼了。这折里翠娥表姐是精灵的小家碧玉燕语莺圆,对彩萍一句“你又知道什么来”又娇又嗲还有点小得意。
《赠塔》整段中板,傅老师七十多岁时还能在台上彩唱,台下观众看得笑容满面,不仅是唱法上弦下调用来即景抒情,剧情表演上轻松机巧也当是重要原因,《牡丹亭·游园》般,唇皮吐字间满目仿佛已见实景,表姐殷殷嘱托俱在其中。
听1961年实况录音,《问塔》一折,彩萍滚珠一般的多个“他”,与《西园记》中若干个赵小姐一样,剧本自带轻喜。老戏中常有这样调节情绪的珠串,或在“好有一比”的赋子中,既体现演员唇皮功夫,也令劳作一天的人们歇一歇生活疲惫。这些如同“风”里来的复踏,乐府中来的平易流畅,调笑回顾故事前情,中途进场的观众不至于摸不着头脑,也加深前情,强调陈翠娥对方卿的思念,为下文骤知表弟遇盗剧烈反应作一铺垫。
哪怕是演到《哭塔》,碎碎念责塔时台下仍频闻笑声,于是不由心生向往,想知道那个痴痴地指责珠塔是不是语言不通,听不懂襄阳话的翠娥表姐用了什么具体身段,与一气呵成的快中清板配合,在一折悲戚为主氛围的剧情中表现想入非非,显出别样的幽默呢。
老先生们做戏,没有一味悲喜的,也没有一味动静的。没有静显不出动,没有圆显不出直,没有喜也衬不出悲,无丑不成戏的庄谐之间也是如此。临界状态的制衡,是永恒的中式美。
傅师晚年静场录像中《赖婚记·赖婚》一折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包头老戏。
其实看老戏,尤其各家都擅长有自己绝活的戏,并不是真的想看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看演员演技。老戏剧情大多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编剧导演无法出框来干扰叙事(旧戏年代演员中心制还有痕迹时候基本不出现这种编导出框,故事意志是含在演员肢体里的。但如今很多新编戏,编导的呐喊恨不得满台回荡)。表演本身因为有过基础版本,首次看一个情节怎样被呈现的新鲜也已消失,剩下就只有同样线条走过去,墨点浓淡,截断、呼吸、顿逗之间演员呈现出的理解力与基本功了。
在这里演员呈现的不仅是与先辈、同辈甚至后辈演员的较量,也是与观众理解力的角抵。让眉姐解诗时说“既能一拳打散,也能百针勾连,不拒绝外行,也禁得起里手,读之有一层进益,便得一层新鲜”。对我来说,无论是傅老师自己的人生经历,还是她台上细密的呈现方式,很多时候给我带来灵感,拓展想象力的边界,于是虽完全外行,也被深深俘虏。
《赖婚记》故事是非常典型的乡土想象,讽刺“嫌贫爱富”,传下来的这折《赖婚》只是一心暗许邬玉林的孙谷梅与想将她嫁给马家的后母陈氏之间吵架过程而已。
小白玉梅先生与傅老师将半个小时时长拆解成告知—撒娇求肯—据理力争—爆发争吵—寻死觅活五个阶段,层层推进,衔接细腻,是母女之间,又是后母与子女之间,分寸拿捏上炉火纯青。
若是前文讲傅老师诙谐的表现,孙谷梅行当上已经属于闺门旦,是静的功夫了。这折戏彩旦显工,闺门旦作配,怎样不完全被压过去,又怎样不在争吵中满台乱蹦,一来是腿功足重心在下盘,一来是顿得住,与彩旦快慢相谐,尤其唱尺调慢板时曲调迂回婉转,身段上要求细密悠扬以配合,方显出恳切与娴静。
1993年静场录像《赖婚记》,傅师已年届古稀
散板上台引子出场,婷婷下拜,与母亲谈到未婚夫羞涩不能自抑,一个“呀”字唇齿间含情带韵缓缓缠绕。
第一层与求肯之间的分界在“好比霹雳打头顶”。之后孙谷梅对陈氏还是撒娇的状态,轻轻摇晃母亲的臂膀,以为只是出于对自己婚事的担忧而另想找一家。等到陈氏具体介绍是浒山马家,傅老师表现出稍带一点轻蔑,整体仍然平和。当母亲夸起马家豪富,谷梅已经听不下去,快步预备离场,不料陈氏不打算让她避过话题,回环赶上。此处小白玉梅老师与傅老师身段配合灵巧匀称,圆场时脚下的细密见功,又用一切时间空间避免缠撞,身段错落有致,轻松诙谐中活画出陈氏慕财而谷梅有气节的人物性格。
等到谷梅反驳陈氏,两人之间的氛围已经相当紧张,但此时交锋仍在唇齿中,谷梅以邬家救命之恩相责,一段身段行云流水,气定神闲。陈氏出言讥讽邬玉林落魄,并以丰厚嫁妆相诱时,两位老师以舞台中线为核心再次追逐。
傅老师圆场裙角凌波,衣袖飘飘,体态妩媚。小白玉梅老师直线截住的时候,傅师以一顿的节奏立定,双手在袖内同时捏住飘飞的水袖,顿时从圆线到雕像似的定格,也防止后退时与水袖缠踏。再踮脚细碎翻身斜转到搭袖的正面立定。整个舞台走线圆直相交,快慢相谐,傅老师半转身的动作中,小白玉梅老师向斜后方退让,等傅老师定格,她才向前趋近。这种节奏匀称的避让大约是宗师们除了对搭档身材习惯了如指掌以外,另一种避免缠踏的方式。
写到此时,不禁感叹,这样满台均匀的走线美,不见“线头”,又想到那些激烈的身段,如剔目后亚仙大段唱段如何寻找坐处的配合,搭档之间的默契就更重要。
如果《赖婚》中的孙谷梅还是行当要求娴静的话,《李娃传·巧遇》“望窗外雪纷飞”一段傅老师就是通过行当转换来体现人物寂廖的内心了。
亚仙大病初愈,续做为郑元和裁制的锦襦。秋红担心她身体,劝何苦“睹物思人倍伤神”。傅老师身段连缀,仅通过上半身转动,显示出受秋红言语刺激不敢再看。即使是截图,也觉有郁郁情思透框而出。
《巧遇》之前亚仙出场的《计赚》,第一遍看时觉得甜得太浮。我本身喜欢唐传奇完全不无辜,自己参与计谋的李亚仙,欺天负人而还子官身,这样大开大阖的情节,是走马长安市的气质,因此很久没有仔细看《计赚》一场。
直到《教歌》和《剔目》、《荣归》连起来看,体味到郑元和性格变动之难,一面是对范老师演技佩服得连连赞叹,一面是再回头去看《计赚》,才领悟到真正好的演员是不会让任何一场戏“平平无奇”的。曾经我以为《计赚》只是交代郑元和为什么会身无分文沦做歌郎,但把这一折的恋爱状态放到《坠鞭》、《剔目》和《团圆》不同的恋爱阶段里去看,终于体味到范傅戏真正可贵之处:因为经历造成的互相不理解并不是问题,它会给肉体造成伤害甚至毁灭,但在最终层面上,我们是永远相爱的。
如果《坠鞭》、《计赚》还是出于慕色而逐渐知心的摸索状态,《剔目》就是已经不交心但灵魂深处相合。皮相吸引当然是一切故事发生的基础,但范傅的几个经典故事都有三层,第二层是情随世变,梁山伯病亡、焦仲卿悬梁,肉体一般到这层就消解了。最底下的那层是真正的“天长地久情不灭”,不因肉体或身份消解而消失,让她们的故事“悲”而不“惨”,是“然诺重”而已。
这第三层真正的灵魂契合放在《李娃传》里,用以维持剔目前腹内各有所思情境下对对象的真诚,才不使这“九真一假”的甜蜜,像《计赚》那样渐进恋爱中略浮纯甜,若没有这层底色爱假了,剔目的震撼力又要大打折扣。这中间平衡之难,大概跟范瑞娟先生自己的“愚兄绝不怪你”是真的“不怪你”,拿捏不好,就会显得活生生把祝英台也算帮凶一样吧。
又扯远了,还是来谈《计赚》。这折穿小袖绣襦的亚仙轻轻噘嘴撒娇,比着对象转圈夸帅气,完全沉浸在爱情里,为元和戴新头巾两下媚眼如丝,步法上甚至有一点点泼辣旦的味道。
转到《巧遇》开头很长时间静场,只有亚仙一针一线绣锦襦,氛围清冷寂寥,举手投足之间是大青衣的肃穆。用正旦的端庄来演风尘女子,收敛了终宵倚门面上浮欢,精神上略略倦怠,一面是合情景大病初愈精神不济,一面是心有所属的隐喻,不仅是元和一声声“亚仙妻”,亚仙与他几近生死相隔,中间有半年之久,心底仍是相守的,举手投足之间人物出淤泥而不染的美感如在目前。范傅时有这种“久别应如初见,重说紫陌红尘”的“心魄相守”。《小忽雷》也是如此,郑盈盈被劫进宫中日久,梁厚本却只说早知盈盈性情高洁不慕荣华,今番还是低估了她。这种对人格的“不疑”,多么令人向往。
《李娃传》一整场,郑元和行当巾生、冠生、穷生,最难的是巾生穷生之间,《教歌》是身子穷生性子巾生,《剔目》里则要有足够的油滑。《团圆》的冠生又得有经过穷生巾生的体贴诚恳,随时可以抛下乌纱的从容。而李亚仙,花旦青衣闺门旦融在一身,具体行当技法转换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心情转变,也不比郑元和好演。
于是感慨,先生们学戏的年代并没有什么流派可言,大家都是先学功,再定行当,以至于范师徐师俱出身花旦,傅师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花衫青衣。行当、流派都是舞台实践之后提纯出的理论性质,本身必然小于舞台实践。任何一个行业都相似,立足于一种入门基本功,兼收并蓄,加以生活实际的体味与熔炼,这个理论技法才能归本人所有。
没有广博谦虚的好学劲儿,先生们拿不出这么多办法来活化人物性格。而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同技法融为一炉的时候也没法这么妥帖,不见榫卯关节。
1983 《李娃传·计赚》
《计赚》与《巧遇》中的绣锦襦,前图甜蜜娇俏,后图端庄隐忧,虽是截图,虽然糊得五官都不太清楚,氛围也如在目前。
若说孙谷梅是行当上的静,李亚仙是用青衣来表现公共转私人所属的内心,那么《逼嫁》一场中祝英台的“滞”,则心碎到极致了。
因为《梁祝》范傅版本没见过舞台全录,电视剧版本实景用程式总觉得有点别扭,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只听过碟片录音,觉得《逼嫁》一场是极“热”的,寻死觅活,最后哭坟时一声大锣穿透。某天终于拖出电视剧来看,才意识到,傅老师的表演还有拆解平衡自己唱腔的效果。
都说傅老师的表演长于外化,曾在刘兰芝笔直的水袖中领会过,面上娇柔与水袖硬直,是相反相成。
《梁祝·逼嫁化蝶》则是剧情关节到了“逼死”,身段上却真正“梁兄一死百念灰”,是B老师说的“灵魂蒸发了”。从银心拿到丧贴,大旋转做躺椅程式开始,除了几次寻死身段大以外,傅老师几乎没有什么面部表情,甚至在赴死的花轿上,面上仍是温温的一潭死水。中间短暂回魂,是张桂凤老师饰演的祝公远情急之下向女儿跪倒,傅老师身段上惊恐后退,长恸而直腰“砸”下去,与老父相拥的抱紧几乎是嵌在张老师怀里。最后意识到从此时真的与父亲诀别了,忽然叫住父亲,生死拜别,一团蜷缩在张老师臂膀上,直教人肝肠寸断。其他时候放弃腰功来表现精神涣散,东倒西歪站立不住,要不是银心搀着,要不是扶着什么东西。双眼也茫然无神,眸子转动中泪光盈满,却拼命忍着不愿落下。总共四次大睁,一是“山盟海誓岂能违”时缓缓睁大以示决心。一是看见满目珠翠想起梁兄已去自己不能吊唁就罢了竟然还是新嫁娘,神魂俱裂。
又一处是英台被祝父和银心束缚住不让寻死的纠缠中突然凝滞,背景里突然响起马家迎亲的喧闹,张老师与傅老师两人惊恐而放大的眼神,到傅师大转身表现晕厥。
再是祝父答应英台的要求许她悼念,昏沉沉中想到从此真的与父亲诀别,喊爹爹时猛然惊醒。范瑞娟老师曾在教《楼台会》时对何英说:“一个演员在台上有光彩,不仅要靠念、唱、做,还要看小动作,眼光最能透出精、气、神,祝英台的眼睛不能睁得大大的,要脉脉含情。”祝英台虽然行当属于花衫,早年间,前半截是小花旦戏,身上兼小生功。后半截是闺秀,技法上就要求演员眼神含情带韵,含着雨丝风片,偶然睁大一下,波光粼粼的风致。《雀盟》中的刘兰芝也是如此,痛苦爱恋盈盈春水间。身段如此滞重昏沉,而唱腔上心魂俱裂,两者结合在一起,情浓而顿挫有间。
下面哭坟化蝶时,配合形似蝴蝶展翅式的截断背影,才把情绪推到满弦而终于崩断,有极大的感染力。因为现场确实见过从《楼台会》开始就哭爹喊娘嚎完全场的,也见过灯光音响霹雳炸响吓得人一跟头的,回头来看老先生们即使空间时长所限很多没法发挥的电视剧,分寸拿捏精当实非朝夕之功。
1985电视剧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花轿赴死途中,傅老师的面部表情
傅老师本人做“烈”的戏,因为这样注意甜蜜、柔弱、娇嗲铺垫平衡,她的“烈”大多是敢于舍出自己的“热烈”,对自己的爱是通过敢爱他人回环达到的,很多身段都显出瓷制的莹润脆弱,并非耐久的石膏感。
即使《劈山救母》、《江姐》这样满当当的斗争戏,先生自己细节上做来,也有精巧柔情处。《华山寻娘》一折,梦中喊沉香忽然惊醒,“沉”字悠然辗转,“香”字一半含在舌尖陡然截断,余韵轻颤,慈母念娇儿的静谧惆怅宛然。《江姐》哭老彭幻听《红梅赞》,以手抚鬓静婉哀伤,也不脱爱人的娇柔。
《小忽雷·枯坐冷宫泪如雨》一折旋律悠扬婉转,嗓子熔金化水,对情郎思念之情有如歌喉缠绵悱恻,远远送出宫墙。而郑盈盈被赐死之前,所叹那一声“小忽雷,你呀”,又失落又娇,梁郎送的,是定情信物,又因为它而遭拆散,似怨似念间,对人世眷恋不舍,对爱人满怀挂念活化有痕。于是很希望能看看现场,《三告》满怀拼死决心,但语调幽媚微弱暗示意引导唐文宗查办仇士良的盈盈,是用了怎样的身段与表情。
与风时常感叹,心虑深而心志诚,傅老师总是擅长这些“不太无辜”的角色,并不因纯因完全无力反抗而楚楚可怜,是真正对抗世情与具体人物的成年女性,坦然接受命运波折与劫难,不仅“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少退一寸亦有一寸的欢喜。虽然最终无力与世情抗衡,过程中溅血点作红梅的力道,对我们这些“退堂鼓专家”而言,是勇气莫大的照耀了。
《孔雀东南飞·雀会》刘兰芝母兄所逼答应嫁给五郎,身段上娴静以外,水袖硬直,面上柔弱,心中已有赴死兑现诺言的计较。于是与仲卿花园相会,飞跪“愿与君重盟誓”,这个情节舞台表演冲击力更大,兰芝许此诺时,并未看一眼焦仲卿。她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并不期待情人相应。
有时发痴想,不知道年轻时候傅老师是怎样粉粉红红蹦蹦跳跳的小花旦,是不是也一个“呸”字腻得寒毛都站起来(比如显然学周璇失败的《马婉蓉激夫》)。但终于是一团温柔的烈焰,老而弥坚,正如她生死都在的这个季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大美。
【小编按:这篇文章早在一个星期就看到了,很喜欢,于是要求全文转载,承作者@或许是个打卡博 答应了。直到今天才发出来,拖延症不可救药。
文章很长,现在一切短平快,视频化,泛娱化,不过我想喜欢传统艺术的观众还是可以沉下心来读一篇好文章的。文章里唯一有些不可解的是会提到几个大家不认识的人,作者的朋友,反正当作ID就好理解了。
文章很完整了,作者是傅艺的专家,我说不上这么多,只补充一点点。
当我看到作者提起嘴皮子功夫的时候,心想:为什么不写一下《赖婚记》——因为见过作者夸过多次《李娃传》,我以为又是一篇主打李娃的文章,不料这次作者是集大成之作,涉猎傅全香很多戏了,下面话锋一转,立马提到了《赖婚记》。
《赖婚记》是小编印象很深的一个戏,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我听到的第一个表现“嘴皮子功夫”的戏。不曾想到戏越听越多,翻过头来,仍然觉得《赖婚记》的唱功无以及之。
它是真正考验唱功的戏。我们经常在剧场里,听到演员一段快口或者快板,热情(礼貌)的掌声就起来了,而演员有这样一段唱腔(念白),往往也引以为傲。但是就小编来说,当今——至少三四十年里面,我从未听到过如此淋漓酣畅、字字如话的快板唱腔。
——当然这或许纯属小编眼皮子浅。但就小编个人感官而言,《赖婚记》两位大拿的演唱之所以好,嘴皮子功夫之所以强,是因为她们的吐字、行腔、以至气息,均不因板式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依然是沉、稳、清、灵,每一个字吐出来,宛若含以橄榄,含之有味,吐之有质。而很多快板在我听来,演员就好象在不断吐瓜子壳儿,只见壳子乱飞,不知其方向所在。
这是一个传统戏,作者已经写了,“爱富嫌贫”模式,但在流传为越剧几乎集大成的“嘴皮子”戏目的过程里,显然经过了一再的精加工,唱词方面,无形中表现出了与背景相异的一些情形。比如孙母夸马家之富,开多少店有多少地,很明显已经是晚清特色了,但在孙谷梅演唱的两家结亲背景里,分明可见这差不多是一出明朝戏。可见一出戏,在历史中的渊源和沉浮,没有历代打磨,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明珠呈现。
正文已经够长,小编不话唠了。总之:老一辈的艺术经得起一嚼再嚼。】
【又及:文中图片原作者所配,视频是我加的,因为精力不够,只能乱加,所以视频出现了与文不符的现象,只想多放几段让大家一起共同欣赏,没什么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