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是干什么滴(二)
这周由于周日上班,弄得乱七八糟的,所以写点自己专业的,这样最轻松。
这周说说指挥和乐团的关系。
总有人会这样说:“没有不好的乐团,只有不好的指挥。”这话其实是在说指挥的价值和作用。但是这句话不是绝对的真理,所以这句话坑了我们很多同行,当然也坑了很多乐团,坑的作用也是相互的,今天就从这句话开始好好说说指挥和乐团的关系。
指挥和乐团之间的关系,在很多人看来就像将军与军队的关系。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也有人说没有不能打仗的兵只有不能打仗的将,跟之前说乐团和指挥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指挥和乐团之间其实远不如将军与军队之间关系稳固,因为军人还有服从命令的天职,乐团可没有这一条。虽然卡拉扬说过,他认为这世界上有两个地方需要独裁,一个是军营,一个是乐团。只是因为乐团不会有伤亡,也没有战场纪律这说,所以乐团其实比军队要复杂得多,也难处理得多。
乐团与指挥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首先就在于指挥无法直接发出声音。指挥除了手势和语言以外,几乎就没有别的影响乐团的手段了。那么指挥需要让60——100多个聪明的脑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声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任务,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指挥在手势和语言上如果都无法帮助乐团,那么就很难让乐团服从自己的意志,因为这个意志只能通过手势和语言体现出来。当然,如果指挥精通乐团里面所有的乐器挨个做示范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事实上没有人能做到精通那么多种不同的乐器。所以指挥影响乐团的手段,就只剩下自己的手和自己的嘴了。
我记得我在上一篇中着重的提到了,指挥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原则就是少捣乱,指挥在手势上和语言上都应该如此。简单准确的手势,比看着花哨其实啥用没有的舞蹈型手势要有效得多。语言上也是如此,准确给乐团演奏指示比云山雾罩的说一大堆话要有效得多。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想,不是说指挥和乐团的关系吗?怎么说了一大堆工作原则?马上就来。指挥和乐团的关系首先是信任。乐团能不能信任指挥的手势和他们的语言表达,指挥能否信任乐团能够准确的看到自己手势中的含义,这个是两者关系的基础。但是这种信任并不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我见过很多糟糕的指挥在第一次排练以后,乐团就会选择按照自动驾驶的模式来进行演奏,如果指挥说一些东西,他们会照做,但是他们不会去看指挥,而是更多的选择看乐团的首席来进行演奏。有些指挥很博学,在排练过程中话说得很多,可能也会讲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内容,但是很多内容跟乐团的演奏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这么做会让乐团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对排练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指挥和乐团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很难使乐团无条件的服从指挥,因为指挥本身不发声,所以乐团有时候不得不选择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工作方式,这个最有利的方式就是不出错就好。
那么回到开始的那句话“没有不好的乐团,只有不好的指挥”。这句话成立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乐团的素养很高,能够准确的识别指挥肢体语言中的信息,同时他们在演奏的过程中组织度很高,有自己的音乐处理思路和想法;另一个是他们能够完全无保留的实施指挥的音乐意图。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下,才有可能真正的看出指挥的能力。因为指挥和乐团之间在音乐上能有交流和互动,指挥会反应乐团提供的音乐处理方案,同时指挥也会根据乐团的音乐处理方案快速整合自己的处理方案,这样就像一群熟悉游乐场地形的人在游乐场游玩一样,可以选择向左转或向右转,但是最后都可以玩遍游乐场的设施,这样的工作也是美好的。当然也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指挥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乐团根本不信任指挥,不愿意毫无保留地实施指挥的手势和音乐意图,那么这就意味着他们并不认可指挥的专业能力,而指挥也无法通过实际的声音反馈了解自己在手势上或者排练指示上是否足够准确,即使音乐会的结果不错,也可能不是因为指挥的素养高,而是因为乐团的组织度足够高。而作为指挥,最尴尬的就是自己仿佛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没有更好。如果乐团的素养比较差,组织度低,对音乐没有处理思路和想法,他们更希望从指挥那里直接得到音乐处理的指示(而且还是语言上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指挥的经验和技术都发挥不出来,因为乐团识别不了指挥的手势,恨不得一个渐强都要指挥去说,那么这样的乐团在排练过程中自然效率非常低,也很难跟指挥有互动,这种乐团跟指挥在演出的时候,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而指挥是那个死死拽着缰绳的倒霉骑手。
那么是不是乐团和指挥都出色,关系就一定好呢?当然也不是这样的。指挥和乐团之间的相处并不容易。指挥要求高了,乐团会觉得吃力或者有畏难情绪。而且,很多人认为乐团的人都热爱音乐,这个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认为他们能时时刻刻都充满热情,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乐团,无论国度,哪怕是一流乐团,也有很多演奏员是看着表等待下班的人。如果指挥要求过高,时间很紧,压力很大,也会造成指挥与乐团工作关系很紧张的情况。比如切利比达克就是很棒的指挥,但是他这个人就属于有时候要求过高从来不愿意妥协,所以基本上在哪个乐团都容易起冲突。当然,切利比达克所处的时代比较特殊,如果他早出生30年,没准就没那么麻烦了,我们常见的暴君型的指挥基本上都是在20世纪初,那时候指挥能决定很多事情,所以他们大多可以很暴躁,可以很凶。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全世界乐团都有工会,而且,基本上大多数乐团指挥的去留可以由乐团来决定,但是指挥很难决定一个演奏员的去留,在这个基础上,乐团和指挥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微妙了。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基本上看不到什么特别暴躁的指挥了,特别是欧美的乐团,某些指挥最多也就是有自己的黑名单,也就是说自己在乐团弄音乐会的时候,要求黑名单上的演奏员不要出现,但是现在基本上没听说哪个指挥能把演奏员从乐团赶走了。
那么是不是低水平指挥和高水平的乐团或者高水平的指挥和低水平的乐团之间就可以合作愉快了呢?当然也不是这样。乐团的演奏员虽然会对有些要求苛刻的指挥有点微词,但是绝对不会喜欢那个专业水平差的指挥,因为差指挥可能会制造很多的麻烦,他们有时候会觉得差指挥没啥要求也挺好,但是也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他们肯定更喜欢那个水平不错,但是要求不那么苛刻的指挥。
无论是我做学生的时候,还是自己从业以后,我个人都觉得乐团和指挥的关系需要一个认识和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也不用太长,可能需要一两次排练,在这段时间内指挥会了解自己在这个乐团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实际问题,有些声部提要求的时候应该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该如何与每个人去打交道,如何让乐团能够主动自愿地服从自己的意志,这当然不是简单粗暴的去命令乐团服从,而是通过足够的尊重和说服力来让乐团乐于去服从。作为一个指挥能够在该坚持原则的时候坚持,该灵活的时候灵活,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背后是一个指挥对专业的认识和对现实条件的准确判断。
乐团与指挥关系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这样的,就像一个好的骑手和一匹聪明的骏马,在骑行的过程中,骑手只需要简单给出一点点指令,马就可以快速的反应骑手的意图。指挥和乐团也应该如此。一个职业乐团必须要有自己在音乐上的统一意图,这个当然是以常年累月室内乐训练作为基础的,乐团只有提供给指挥一个音乐方案,指挥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该如何排练。否则指挥只能想办法一句一句的去处理,这样一方面很累,另一方面效率非常低下。有互动才有所得,指挥了解乐团自己会什么,乐团在排练中也了解指挥的能力,这样的排练过程才是一个良性的过程。
https://mp.weixin.qq.com/s/zjI2sGwBdsNRanksb3s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