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45 征兵制当改成募兵制了
老了老了,吃了饭,没事干,经常的杞人忧天。
好些年了,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征兵制,当改成募兵制。
最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十多年前,当时当过老兵的岳父,陡然间向我提出了个问题。
他说,如今都是独生子女了,今后这打仗怎么个打法?
开始,我觉得岳父提出的这个问题,很不是个什么问题。
独生子女,是计划生育,是国策。
难道大家都是独生子女,就不参军,就不打仗,就害怕牺牲了?
当然,我不会直接的同岳父这样说。
还没想好如何回答岳父的问题。岳父又说了,这独生子女打仗,会有什么战斗力?
停歇了一会儿,又说,过去按照老传统与老习惯是独丁不当兵的。
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思考过,根本没办法很好的正面回答岳父。
只说,那农村还有好多不是独生子女的。光是非独生子女的农村的孩子当兵,部队也招不了那么多。
现实也是这样。真打起仗来,城市人就不想当兵了,上前线的,多半是农村的孩子了。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平白无故的。
那年打越南,自卫反击战,需要招兵。城市当兵的直线下降,招兵的重点移向了农村。
记得当年,一位在农村蹲点的干部说,在农村招兵时,农民还是愿意当兵的,但牢骚也大。
他们说,平日里当兵能安排工作,当兵的指标大部分都在城里。这真打起仗来,城里人不愿意当兵了,就叫农民上前线了!
现在,我可以回答岳父的问题了。
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根据形势的变化,征兵制,应当改成募兵制了。
为什么?
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设身处地的这么想想,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真打起仗来。这个普遍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一是还没孩子当兵的家庭,愿不愿意在打仗的时候,把自己的子女送上前线?二是已经在军队的独生子女孩子,作为有权力有条件与背景的家庭,会不会像《高山上的花环》电影中的那位将军夫人,把后门开到了军部指挥所,让自己的孩子不要真的冲锋陷阵?三是决定打仗的那些决策者,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你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一样)的率先上前线?四是理当是每个独生子女都要当兵打仗时,有权的可以让子女到后方,有钱的可以用钱买平安,那不是只剩下没权没势没钱的子女上前线了?
独生子女家庭,牺牲了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就成了失独家庭,就断了一个家庭的香火。
这样的事情,如果在战争中在一个国家普遍发生,有多少英雄的家庭可以承受得了?
个别的家庭在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感召下可以承受,可又能承受多长时间?
长此以往,会不会滋生强烈的反战情绪与思想?
过去,基本是公有制,家国同体。保国,就是保家。
如今,财产贫富悬殊,家国不再同体。爱国与保家,已经分化成两个意义。
设想一下,当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凭着爱国的一腔热血上战场保国之时,那些最大财富的占有人却想方设法的把财产与孩子往国外转移,这军队的战斗力,可以持续吗?
征兵制,说是当兵,适龄青年,人人有责。
可是,我们国家太大,人口太多。实际上,人人服兵役,是不可能的。
在说起来人人必须服兵役的政策下,而实际根本不可能像韩国与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家,没什么人当兵,不论什么人,适龄就必须服兵役的情况,根本不同。
这使得服不服兵役,能不能主动服兵役,能不能当上兵,成了选择性空间非常大的说不准的事。
这样以来,和平时期,没有仗打的时候。当兵,就可以安排工作。当兵,成了走后门的热闹。
以至能安排工作时的当兵,当上一个男兵能花几万元走后门,一个女兵得花近十万或十多万,才能如愿以偿。那个时期的当兵,成了安排工作的代名词。
那个时期当兵,至少有两个好处。可以得到今后工作,可以比较容易的入党。
发展到后期,以至于部队出现了好多假兵与假党员到地方的现象。
如上诸多的问题,至少,面对今后可能不可避免的战争,我们应该作未雨绸缪的思考!
最后说说,当今的军队,是文化的军队,是专业化的军队,是现代化的军队。军人的素质与过去比较,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对文化和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化倾向越来越强。
因此,征兵制改成募兵制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2021年4月25日星期日广州
附:网上查了一下征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参军的性质不同,征兵制是国家要求公民按照义务强制性服兵役,而募兵制是国家以出钱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服兵役。
另外还有驱动力不同。征兵制是每个人都有当兵的义务,具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募兵制则是国家拿出金钱等好处吸引人、鼓励人上战场。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两者的区别,征兵制是责任感驱使,募兵制是用利益去诱惑,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除了网上所说的这两大不同,应该还有以下的几点不同。
征兵制的义务是全民性质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当兵是光荣的,适龄青年人人有责。
募兵制往往是有选择性长期雇佣性质的,可以看作雇佣兵与职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