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三部脉证纲要及仲景经方的十剂疗法

1)寸脉

寸脉浮,辨虚实。浮虚,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太阳病中风。宜桂枝汤;浮实,发热、头痛、颈项强,太阳阳明病。无汗者宜葛根汤,汗出者宜桂枝加葛根汤(即葛根汤去麻黄);咳剧者,宜厚朴麻黄汤。咽喉痛者,属温病,宜银翘马勃散。双寸脉浮滑或浮数,瘀热在里,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寸脉紧,苦头痛骨肉疼,当发汗,太阳病中寒。宜麻黄汤;三关脉浮紧,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宜大青龙汤。

寸脉微,分左右。左寸微,头晕、头侧隐痛,颈项不利,脑血管痉挛或大脑供血不足,少阴病。心悸者,宜桂枝加黄芪汤,汗多者,宜桂枝加附子汤;四肢凉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右寸微,咽喉干痛,喑哑,短气、胸闷,太阴病。多见于喉痹,宜桔梗甘草汤、半夏散及汤;喜唾者宜理中丸。左右寸皆微者,少阴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寸脉数,烦热,热在上焦,喉咽不利,口舌生疮,太阳阳明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泻心汤,黄连上清丸。黄连、栀子脉。

寸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心动过缓,太阴病。宜桂枝加附子汤。

寸脉滑,内热,咯痰,胸中壅满,甚则吐逆,阳明病。宜千金苇茎汤、射干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寸脉弦,心下愊愊,微头痛,心下有水气,为寒饮,太阳病。宜小青龙汤、茯苓甘草汤。

寸脉弱,阳气虚,自汗出而短气,太阴病。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黄芪汤;黄芪脉。

寸脉涩,咽喉干,少津液,是胃气不足,太阴病。宜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生地黄脉。

寸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阳明病,宜白虎加人参汤、也可生脉饮加三七。

寸脉伏,胸中逆气,噎寒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太阳病。宜旋覆代赭汤、奔豚汤。

寸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太阳太阴合病。宜服泽漆汤、十枣汤。

寸脉濡,阳气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太阴病。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薯蓣丸。

寸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欲呕吐,太阴少阴合病。宜服黄连汤,或附子汤、理中汤加黄连

寸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阳明病;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太阴病。有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有寒,宜服吴茱萸汤。

寸脉细,发热及吐,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宜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吐不止,宜大半夏汤、橘皮竹茹汤。

寸脉洪大,胸胁满,太阳阳明病。宜白虎汤、小陷胸汤。石膏脉。

寸脉太过出寸口(上竟上),脉浮滑,太阳阳明病。左寸主心血管病,心肺瘀阻,脑络不通,头痛剧,心悸动,宜葛根汤加黄芩黄连;右寸主鼻咽与肺,咽喉不利,头额胀痛,胸中憋闷气促,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小陷胸汤。

2)关脉

关脉浮,腹满不欲食,心下痞,太阳病。关浮不及为虚满,宜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关浮太过为实满,大黄黄连泻心汤;发热汗出而痞满者,宜桂枝人参汤、厚朴七物汤。

关脉紧,心下苦满,急胀痛。紧为弦之甚,主寒闭不痛或内有久寒,厥阴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脉紧者为实,大实痛者,太阴病。宜桂枝加大黄汤。

关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隐隐痛。太阴病。宜附子理中汤或附子汤。双关脉微欲绝,饮食无碍,此损在肝,伤在脾,为纯阴结,太阴脾气将绝之兆,当防肝癌,当大剂温阳,四逆汤加人参。

关脉数,胃中有客热,灼热而痛,心中懊,食后易饥,消渴,阳明病。宜栀子大黄汤。

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太阴病。宜桂枝汤加人参。

关脉滑,胃中有热。滑为热实,以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阳明病。宜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

关脉弦,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此邪在胆,逆在胃。少阳病。双关脉细弦,宜小柴胡汤;左关独弦,必失眠,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双关弦,宜四逆散;双脉脉细弦不对等,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左寸、右关弦,余脉稍弱,宜丹栀逍遥散。

关脉弱,胃气虚,食欲差,太阴病。宜小建中汤、人参汤、薯蓣丸。

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焦有微热。太阴病,宜炙甘草汤、小建中汤。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升者,以膈腧伤故也。厥阴病。宜黄土汤。

关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太阳病中寒,宜五苓散。下利而心下坚满者,甘遂半夏丸。

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太阴病。宜橘枳姜汤,泽漆汤。

关脉濡,苦虚冷,脾气弱,重下病,脘腹隐隐不适。太阴病,宜附子粳米汤,薏苡附子败酱散。

关脉迟,胃中寒,喜吐唾沫。太阴病。宜附子汤、《外台》茯苓饮。大便不通者,附子泻心汤。

关脉实,胃中痛。阳明病。宜栀子厚朴汤,大承气汤。

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厚朴大黄汤。

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太阴病。黄芪建中汤。

关脉洪,胃中热,必烦满。阳明病。烦渴者,宜白虎汤;口苦者,宜大柴胡汤。

3)尺脉

尺脉浮,为伤肾,下热风,小便难。太阳少阴合病。宜栝楼瞿麦丸。

尺脉紧,分左右,定上下。脐下痛。太阴病。宜枳实芍药散。尺上紧,在男前列腺病,宜桂枝茯苓丸;在女胞宫寒,宜当归芍药散;紧在左,病在左;紧在右,病在右;均宜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尺下紧,腰腿寒痹疼痛,宜肾着汤,乌头汤。

尺脉微,下焦虚寒,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太阴病。宜小建中汤、《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尺脉数,下焦瘀热,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腹皮急,虑肠痈、急性盆腔炎。太阳阳明合病。宜大黄牡丹皮汤、赤豆当归散、薏苡附子败酱散。

尺脉缓,脚弱下肿,小便难,有余沥。少阴病。宜栝楼瞿麦丸、防己黄芪汤。

尺脉滑,水热互结,血气实,热结膀胱,少腹急结,妇人经脉不利,男子尿血。太阳病。宜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当归贝母苦参丸。

尺脉弦,小腹疼,小腹及脚中拘急。太阴少阴合病。宜《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芍药散。

尺脉弱,阳气少,肾气弱,发热骨烦。少阴病。宜肾气丸。

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少阴病。宜知柏地黄丸。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太阳少阴合病。宜猪苓汤,

尺脉伏,小腹痛,症疝,水谷不化。少阴病。宜四逆散合四逆汤。

尺脉沉,水气病,腰背痛。太阴少阴合病。宜肾气丸、肾着汤。。

尺脉濡,苦小便难。少阴病。宜栝楼瞿麦汤。

尺脉迟,下焦有寒,大便难。太阳少阴合病。宜桂枝加大黄汤。

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太阳少阴合病。宜栝楼瞿麦丸、枳实芍药散。

尺脉牢,阴寒盛,水蓄下焦,腹满,阴中急。少阴病。外阴肿者,宜牡蛎泽泻散,少腹痛剧者,宜通脉四逆汤。

仲景先生比魏晋南北朝的徐之材早很多年,但根据徐之材先生归纳的“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用方分类十剂,我们可回溯探讨如下:

1.宣可决壅

仲景先生的栀子豉汤、瓜蒂散,当胸膈积水痰饮或胸口紧闷造成不通,就可用这二个方剂催吐。

2.通可行滞

由于水份囤积身体某部位,导致泌尿系统小便不利,或痰饮导致身体组织异常,仲景先生用五苓散、十枣汤通利。尤以十枣汤内有大戟、甘遂属大戟科,而芫花则属瑞香料,含有强烈生物碱,属峻烈之品,而以利尿法使腹水消退,达到通可行滞的疗法。

3.补可扶弱

我们身体因正虚而受外邪致病,因致病而体更虚弱,如心脏虚弱、低血压导致畏寒肢冷、脑部缺氧或脾胃虚寒、脾失健运,仲景先生就用四逆辈的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理中汤或小建中汤等滋补方剂治疗。

4.泻可去闭

闭与滞相较而言,闭较滞为严重。泻可去闭,仲景的代表方有陷胸汤、承气汤、抵当汤系列,因为这些方都有大黄制剂。一般宿食、宿便因发酵,使大肠蠕动不良,有时到发高烧不退,藉大黄生物碱可清宿食宿便。在阳明病可以找到“拈衣摸床,神昏谵语”症状,与现代的脑膜炎症状相同,都是高烧引起,用泻法可治危急重症。

5.轻可去实

这“实”是指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实,实就是实证。邪气实,如风邪、寒邪导致实证,用葛根汤、麻黄汤等,内有麻黄,麻黄与木贼同样,都是轻剂,轻剂通常有发散作用,达到去实效果。

6.重可镇怯

所有矿石介壳类药材都有镇静作用,仲景的代表方如旋覆代赭石汤,就是藉代赭石的重达到镇逆、降逆,如气逆恶心、食道逆流,用本方效果就很好。依我临床经验,服本方,我会交代患者大小便如出现红色,是因代赭石是红色的,不用担心。又如脑内压、脑血管病变、中风或脑异常放电造成癫痫,用柴胡龙骨牡蛎汤,龙牡就可达到重镇效果。

7.滑可去著

“著”是指病邪附著在人体某一部位,如肠胃消化系统障碍,大便已从肠管直肠到肛门,但就无法排出,只差临门一脚。仲景方的代表就是猪胆汁方、蜜煎导方、土瓜根方,都是“去著”方。另外,我认为猪苓汤的滑石、阿胶均可润滑,所以猪苓汤加车前子、冬葵子,也可去著去结石。

8.濇可固脱

“脱”是因虚而脱,如不停流汗导致亡阳,即阳气衰竭而死。又如脱肛,由气虚引起下利便脓血。仲景方如赤石脂余禹粮汤、旋覆代赭石汤、桃花汤,都有收濇作用。临床上,我还选用五倍子、莲蕊须治脱肛,效果不错。

9.燥可去湿

伤寒之邪,得湿而不行,湿的特性是趋下、黏腻,使人全身困重,甚至不良于行。仲景代表方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赤小豆就是很好的利湿药。临床上,我会加薏仁、白术,因为薏仁可宣痹止痛,去湿除湿,如此因湿而痹而痛的症状就可减轻,白术也因除湿燥湿,使脾胃肠管水份减少,就可达到健运脾胃的效果。

10.湿可润燥

脾是喜燥而恶湿,肺是喜润而恶燥,因此主呼吸系统的肺,一旦过于干燥缺乏水份就会乾咳,甚至咳 血。仲景的代表方,就是麦门冬汤、黄连阿胶汤、清燥救肺汤。阿胶可以滋阴养阴,达到润燥的目的。

以上是南北朝徐之材先生创制的治病方剂,区分十类,又称十剂。我只略做引述仲景方,让我们回溯早于徐之材的仲景先生用方。徐之材的十剂,严格来说,应该属于“治疗原则”,也是《内经》治则的“正治法”。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难经原文

一难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二难 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 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 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 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 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难 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故曰覆溢。 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四难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五难 五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六难 六难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七难 七难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脉邪?将病脉邪?然:皆王脉也。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然: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八难 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九难 九难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十难 十难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难经(11~15难)

十一难 十一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十二难 十二难曰: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其心肺脉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十三难 十三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已。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十四难 十四难曰:脉者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于收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十五难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黄剑坷炊媸缂僮阏咴徊。磺扒缶樱绮俅吃凰馈O穆鑫⒐吃黄剑扯辔钙僭徊。澄尬钙凰溃囊晕钙尽

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见也。

难经16难~20难

十六难 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其病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堕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十七难 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十八难 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 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十九难 十九难曰:经言脉有逆顺,男女有恒。而反者,何谓也? 然: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故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是其常也。 反者,男得女脉,女得男脉也。其为病何如? 然:男得女脉为不足,病在内;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也。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

二十难 二十难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邪?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 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难经21难-25难

二十一难 二十一难曰: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何谓也?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此大法。

二十二难 二十二难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变为二病者,何也?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也。

二十三难 二十三难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十二经脉长短之数也。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经云:明知终始,阴阳定矣。何谓也?然:终始者,脉之纪也。寸口、人迎,阴阳之气,通于朝使,如环无端,故曰始也。终者,三阴三阳之脉绝,绝则死。死各有形,故曰终也。

二十四难 二十四难曰: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何知其吉凶不?然:足少阴气绝,即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无润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营,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肉满;肉满则唇反,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足厥阴气绝,即筋缩引卵与舌卷。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故脉不营,则筋缩急;筋缩急即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即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笃,癸日死。 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死。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二十五难 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难经25难~30难

二十六难 二十六难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跷之络也。阴络者,阴跷之络也。故终有十五焉。

二十七难 二十七难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然。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霶霈妄作,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二十八难 二十八难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咽。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气,蓄则肿热,砭射之也。

二十九难 二十九难曰:奇经之为病何如?然: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阴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督之为病,脊强而厥。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三十难 三十难曰:荣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然: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荣卫相随也。

难经31难~35难

三十一难 三十一难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腑在气街。

三十二难 三十二难曰:五脏俱等,而心肺独在膈上者何也?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故令心肺在膈上也。

三十三难 三十三难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然:肝者、非为纯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而吸其微阴之气,其意乐金。又行阴道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肺者、非为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乐火,又行阳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肺熟而复沉,肝熟而复浮者,何也?故知辛当归庚,乙当归甲也。

三十四难 三十四难曰:五脏各有声色臭味,皆可晓知以不?然:十变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是五脏声色臭味也。 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乙当归甲也。

三十五难 三十五难曰:五脏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也?然:经言心荣肺卫,通行肠气,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 又诸腑者,皆阳也,清净之处。今大肠、小肠、胃与膀胱,皆受不净,其意何也? 然:诸腑者,谓是。非也。经言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大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胆者,清净之腑也;胃者,水谷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一腑犹无两名,故知非也。小肠者,心之腑;大肠者,肺之腑;胆者,肝之腑;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肾之腑。 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下焦之所治也。

难经36难~40难

三十六难 三十六难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三十七难 三十七难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然:五脏者,当上关于九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腠理。

三十八难 三十八难曰: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故言腑有六焉。

三十九难 三十九难曰:经言腑有五,脏有六者,何也?然:六腑者,正有五腑也。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也。腑有五者,何也?然:五脏各一腑,三焦亦是一腑,然不属于五脏,故言腑有五焉。

四十难 四十难曰: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有五焉。

原文地址:难经41难~45难作者:辣草居

四十一难 四十一难曰: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亦应木叶也。

四十二难 四十二难曰:人肠胃长短,受水谷多少,各几何?然: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肠胃长短,受水合之数也。 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主藏志。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二两,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二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肛门重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四十三难 四十三难曰: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何也?然:人胃中当有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尽,即死矣。

四十四难 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四十五难 四十五难曰: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难经46难~50难

四十六难 四十六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四十七难 四十七难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四十八难 四十八难曰: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紧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四十九难 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是正经之自病也。 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然:其色当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其病身热、胁下满痛。其脉浮大而弦。 何以知伤暑得之?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然:当喜苦味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为酸,入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为甘。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其病身热而体重嗜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 何以知伤寒得之?然:当谵言妄语。何以言之?肺主声,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呻,自入为哭,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其病身热,洒洒恶寒,甚则喘咳。其脉浮大而涩。 何以知中湿得之?然:当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肾主湿,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自入为唾。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热而小腹痛,足胫寒而逆。其脉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五十难 五十难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 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难经51难~55难

五十一难 五十一难曰:病有欲得温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见人者,有不欲得见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脏腑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见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温,而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何以言之?腑者阳也,阳病欲得寒,又欲见人;脏者阴也,阴病欲得温,又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五十二难 五十二难曰:腑脏发病,根本等不?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然: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腑病者,仿佛贲向,上下行流,居处无常。故以此知脏腑根本不同也。

五十三难 五十三难曰:经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何谓也?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 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故曰生也。

五十四难 五十四难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脏同法也。

五十五难 五十五难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难经55难~60难

五十六难 五十六难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欲复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

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积之要法也。

五十七难 五十七难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 大肠泄者,食巳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五十八难 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湿温之脉,阳浮而弱,阴小而急;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热者,皮肤痛,唇舌槁,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五十九难 五十九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六十难 六十难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然: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 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 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

难经61难~65难

六十一难 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六十二难 六十二难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六十三难 六十三难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蜎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六十四难 六十四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六十五难 六十五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经66难~70难

六十六难 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六十七难 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六十八难 六十八难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六十九难 六十九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七十难 七十难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难经71难~75难

七十一难 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荥,何谓也?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七十二难 七十二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 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七十三难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七十四难 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脏一病,辄有五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七十五难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难经76难~81难

七十六难 七十六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肺也,则知肺虚。

七十七难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七十八难 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

七十九难 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 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八十难 八十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八十一难 八十一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