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龟甲

一、典籍摘要

本草蒙筌》:“专补阴衰,借性气引达诸药。善治肾损。”

本草纲目》:“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

医林纂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痔血,阴虚血热之症。”

药性歌括四百味》:“龟甲味甘,滋阴补肾。逐瘀续筋,更医颅囟。”

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本草新编》:“龟甲,味咸、甘,气平,有毒,阴中阳也。专补阴衰,善滋肾损,复足真元,漏下崩带并驱,症瘕痎疟咸却,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者殊功,腰背酸疼、及手足重弱难举者易效,治小儿囟门不合,理女子湿痒阴疮,逐瘀血积凝,续筋骨断绝,补心轻身,益气资智。”

玉楸药解》黄元御:“味咸,性寒,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泻火滋阴,寒胃滑肠。烧研,敷、饮,治诸痈肿疡甚灵。”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咸、甘,平,有毒。主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久服轻身,不饥,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饮片新参》王一仁:“龟板甲壳色黄,中剖有骨孔。咸寒甘平。滋肾补阴,潜阳,续筋骨,治小儿囟门不合。”

本草经集注》:“味咸、甘,平,有毒。主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久服轻身,不饥,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得配本草》:“甘、微咸、平。入足少阴经血分。通血脉,疗蒸热。治腰脚血结,及疟邪成痞。”

食疗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儿囟不合,破症瘕、㾬疟,疗五痔,阴蚀,湿痹,女子阴隐疮及骨节中寒热,煮汁浴渍之良。”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咸、甘,性平,无毒,入心、脾、肝三经。主阴虚不足,骨蒸劳热,癥瘕疟疾,五痔阴蚀,四肢重弱,血麻痹风疾,产前后痢疾,惊恚气心腹痛,伤寒劳复,肌体寒热欲死,小儿囟门不合及头疮,女子赤白漏下及阴痒,逐瘀血,续筋骨,催生益智。自败者更佳。酥炙用。

龟甲禀壬癸之气而生,其补阴也甚捷,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故并入之。骨蒸云云等证,靡非阴虚所致,用此主之,不亦宜哉?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平,味甘,有毒。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龟甲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北方之神,介虫之长,性复有毒,禀阴寒之性,入足少阴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脾统血,脾血不统,则漏下赤白;其主之者,味甘益脾也。疟而至于有癥瘕,湿热之邪,已痼结阴分矣;龟甲阴寒可以清热,气平可以利湿,所以主之也。火结大肠则生五痔,湿浊下注则患阴蚀;肺合大肠,肾主阴户,性寒可去热,气平可消湿,所以主之也。

脾主四肢,湿胜则重弱;龟甲味甘益脾,性平去湿,湿行,四肢健也。肾主骨,小儿肾虚则囟骨不合;其主之者,补肾阴也。

久服益肾,肾者胃之关,关门利,能去脾湿,所以身轻不饥也。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动物胶、角蛋白、骨胶原蛋白、胆甾醇、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甾体类、维生素等。

作用: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兴奋离体和在体子宫、解热、补血、镇静等作用。

备注】关于龟板与龟甲。1985年版《中国药典》以前均以“龟板”为正名,药用其腹甲。1990年版改为“龟甲(龟板)”,背甲及腹甲均入药用。1995年版去掉了“(龟板)'直接用“龟甲”为正名,以后历版《中国药典》均从之。在古代本草中,龟之背甲与腹甲皆入药用。如《本草纲目》在“龟甲”条下曰:“古者上下甲皆用之”。

(0)

相关推荐

  • 「本经逢原」介部

    龟板 <本经>名曰神屋 咸甘平小毒.入药取腹去背,酒浸酥炙,或熬胶用,色黑产水中者为水龟.其色黄,出山中者为秦龟,秦龟不入补肾药.一种呷蛇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其性最毒,不可误用.方书 ...

  • 龟板〔附:龟板胶〕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 龟甲.神屋.龟壳.败龟甲.败龟版.龟底甲.下甲.龟腹甲.元武版. [来 源] 为脊椎动物龟科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腹甲. [成 分] 含动物胶.角蛋白. ...

  • 龟甲/龟板(附:龟板胶)

    ​龟甲(附:龟板胶) 歌诀:龟甲味甘,滋阴补肾,止血续筋,更医颅囟*. 译注:龟甲味咸甘,性寒.它主要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并能强筋健骨,可治阴虚发热和肾虚的筋骨不健,腰脚软弱无力,以及小儿的囟门不合等症 ...

  • 中药古今研究:冬葵子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2.<本草经集注>:"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 ...

  • 中药古今研究:石韦

    一.典籍摘要 1.<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2.<名医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q ...

  • 中药古今研究: 补骨脂

    点击加载图片 一.典籍摘要 <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 <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 ...

  • 中药古今研究:石榴皮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下痢,止漏精."2.<本草求原>:"洗治疥癞." 3.<本草拾遗>:"主蛔虫, ...

  • 中药古今研究:砂仁

    一.典籍摘要 1.<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2.<开宝本草>:"治虚劳冷痢,宿食不消,赤白泻痢,腹中虚痛 ...

  • 中药古今研究:青风藤

    一.典籍摘要 1.<本草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药酒中用." 2.<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 ...

  • 中药古今研究:茵陈

    一.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2.<神农本草经>:"主 ...

  • 中药古今研究:瞿麦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2.<名医别录>:'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 ...

  • 中药古今研究:地肤子

    中药古今研究:地肤子 药王追随者2021-05-02 09:24:53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2.<名医别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