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历代医家对该方的...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心。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苦先入心,当归之苦,以助心血;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收心气;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大枣、甘草、通草之甘,以缓阴血。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营气;以桂枝、细辛之苦,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益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吴昆《医方考》:论曰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手足厥寒,责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责阴血内虚,脉行不利。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寒,与逆同,本阳气内陷也。细则为虚,阴血不足也。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此言脉细欲绝,主阴阳血气皆虚。手足厥寒者,阴阳虚也。脉细血气皆欲绝者,阳气虚而阴血并竭也,故主当归四逆汤。

★张路玉《千金要方附衍义》:阳邪传入厥阴而厥寒,脉沉细欲绝,与直中阴寒之治截然两途。直中阴寒,用姜附四逆以回阳,惟恐药之不力而变虚阳发露。陷阴之邪用当归四逆以通阳,仍须桂枝汤,但去生姜,加当归助芍药以和营,细辛、通草助桂枝提出阳分,使阳邪仍从阳解。其去生姜者,恐其性暴不待气味入阴便从太阳开发也。

★钱潢《伤寒溯源集》:手足厥寒,即四逆也,故当用四逆汤。而脉细欲绝,乃阳衰而血脉伏也,故加当归,是以名之日当归四逆汤也。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阳之虚也,宜四逆辈;脉细欲绝者,血虚不能温于四末,并不能荣于脉中也。夫脉为血府,而阳为阴之先,故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

★王子接《古方选注》:当归四逆不用姜附者,阴血虚微,恐重劫其阴也,且四逆虽寒,而不至于冷,亦唯有调和厥阴,温经复营而已……仍寓治肝四法,如桂枝之辛以温肝阳,细辛之辛以通肝阴,当归之辛以补肝,甘枣之甘以缓肝,白芍之酸以泻肝,复以通草利阴阳之气,开厥阴之络。

★吴谦《医宗金鉴》: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其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也。然厥阴之藏,相火游行其间,经虽受寒,而藏不即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速认为虚寒而用姜、附也。……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厥逆与太少不同治也。若其人内有久寒,非辛温之品所能兼治,则加吴茱萸,生姜之辛热,更加酒煎,佐细辛直通厥阴,迅伞内外之寒,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吴仪洛《成方切用》:因风寒中血脉而逆,故以当归辛温血中之气药为君,通脉散逆,必先去血中之邪,故以桂枝散太阳血中之风, 细辛散少阴血分之寒为辅,未有营卫不和而脉能通者,故以芍药、甘草、大枣调和营卫,通草利九窍,通血脉关节,诸药合以破阻滞,而厥寒散矣。

★费伯雄《医方论》:厥阴为藏血之经,故当归四逆汤以和荣为主。……虽有寒而不加姜附者,恐燥烈太过劫阴耗血也。

★王旭高《退思集类方歌注》:此四逆乃太阳之邪,传入厥阴,而表证犹未罢……周扬俊曰:四逆汤全从回阳起见,四逆散全从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从养血通脉起见,同名四逆,而治各不同如此。

★王邈达《汉方简义》:因手足厥寒而脉细为阳虚,脉细而至欲绝,则阴亦虚矣。……去生姜者,因厥寒仅在手足,得细辛之横解,通草之直通者,以宣发其阳气,则厥去而寒自罢,故无事生姜以散之也。

★王治强:本方不独为血虚外寒一证而设,对血虚阳衰,寒闭血脉而见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血溢肌肤等证亦有很好的疗效。

★唐廷汉:凡厥阴受寒、肝血虚、肝阳不足所致气血运行不利的多种杂病,而呈寒冷、疼痛之证者均可以加减运用。

★杨麦青:用于儿科,当归四逆汤为血分之温法,多用于麻疹肺炎心血管型,疹毒内攻,疹出不透,此时可与葡萄糖滴注寒温并用;尤可用于新生儿肺炎之青紫。

★游国雄:当归四逆汤对三种不同的神经血管性疾患(偏头痛、丛集性头痛、 红斑性肢痛)均取得较好疗效,且具有远期疗效及预防作用。

★山广志:对一些手足病如末梢神经炎、足踝部紫肿证、唇手外阴部紫痒证等以本方为主剂,略为加减,收到卓著的疗效。

★毛良知:通草应为木通,而不是当今称的通草。今称之通草,是古人所称的“通脱木”。

★程门雪:当归四逆证与四逆证完全不同,主要是脉细微上分辨,脉细用当归四逆,脉微用四逆。

★郑君莉:当归四逆汤不但治疗肩周炎效果较佳,同时常用于平素胃气虚寒或体虚素有痰饮者,加吴茱黄、生姜效尤佳,也常用于风寒湿痹以及血栓性脉管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而血虚有寒者,亦有疗效。#快问中医超能团# #中医# #超能健康团# @快问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