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篆书《大盂鼎铭文》长卷欣赏

作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山水画家,黄宾虹的名字早已为艺术界所熟知。黄宾虹的成就,可分为艺术和学术两个方面。在艺术方面,宾虹还精擅花鸟画,但为山水画之名气所掩盖;他又精善书法,一般人可能都看过他题画的行草书,但少有人看过他的篆书,或者看过篆书的也觉得难以理解。在学术方面,黄宾虹是著作等身的画学大师和金石学家,因当代社会的粗俗和浮躁,就更少有人能知其详细了。

黄宾虹曾对大盂鼎鼎铭文长期临摹,但目前面世的仅有两本。1998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家临书》第一辑即《黄宾虹临大盂鼎》,此临本不著年代,共9页,每页24字,并非全铭。

关于黄宾虹临书,从此卷跋语来看,黄宾虹选择的是《愙斋集古录》所著录的拓本作为底本。《愙斋集古录》二十六卷,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澄着,民国七年有涵芬楼影印本。吴大澄对大盂鼎极为重视,其跋语凡5页,近3000余字,均用篆书写就,若非专家,难以读懂。黄宾虹在长卷余纸中录写了许多条考释意见,并称“均愙斋说”,可知黄宾虹曾对大盂鼎铭及吴大澄的篆书题跋做过研究。

比较大盂鼎原铭和黄宾虹临本,会发现如下几个问题。1、有漏摹字,如漏摹“王若曰盂”四字;有重摹字,例如重摹“畏天畏”之“天畏”二字;有误摹字,如“唯王廿又三祀”之“廿又”二字,因原拓有泐痕,黄宾虹误摹为一字。但这些偶然出现的漏摹和重摹,都不影响铭文的通读,这说明黄宾虹识读铭文的能力很强,他是以铭文的词句为单位,边读边临。

黄宾虹的篆书风格是创造性的。从这卷黄宾虹临大盂鼎铭文,我们可以发现,其线条看似轻松,实则紧致严整,大盂鼎铭的肥笔和起收笔之多变,在临本中均有很好的表现。其用笔毫不做作,涩而能留,流而不滑,如此长卷,在用笔上前后一致,无一懈怠,真是难能,此所谓“百炼钢成绕指柔”,与其山水、花鸟画的用笔如出一辙。这种线条,若非日久功深,难以如此老道。而且他在结字上,也非常注意将用笔的使转和笔画的搭接相结合,其笔画在实处,而其意在虚处,其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构成,是清人所不能想和不敢想象的。

关于用笔与虚实的问题,黄宾虹曾说:古人画诀有“实处易,虚处难”六字秘传。老子言:知白守黑。虚处非先从实处极力不可。否则无由入画门。

同名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