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刚直取祸的名臣: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作者:史遇春

再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杨荣(杨子荣)——迎附朱棣马前,朱棣曾为他杀瓜,不以悻直取祸

杨荣(公元1371年~公元1440年),字勉仁,建安(今属福建)人。

杨荣生时,名叫道应。祖父杨达卿听到杨荣的啼哭声之后,说是:

“雄哉!是子必荣显吾家。”

于是,更改其名为子荣。

十七岁时,杨子荣被选入府学学习。

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杨子荣为诸生。

其时,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又作元吉)受朝廷委派,前往福建巡察地方教育教学情况。夏原吉在福建视学之时,杨子荣讲解《孟子》养气一章。杨子荣所讲,非常契合孟子的本意,很被夏原吉所认可,并大为夏原吉所嘉奖

当日,夏原吉有《福建乡试》诗:

浩兴催人入建游,棘闱正雨集儒流。

虹霓气吐三千丈,奎壁光浮十二楼。

天下争先看豹变,榜中谁独占鳌头。

殷勤文苑司衡者,莫使祥麟后马牛。”

这一年,杨子荣举乡试第一

随后,杨子荣在会试之中名列第三。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殿试,杨子荣高中第二甲第三名,被授予翰林编修。

编修,明代翰林院设编修,位次于修撰,秩正七品;奉敕编修有关书籍。

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对抗。

南京城破之后,杨子荣为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之一。

话说,燕兵打下南京、朱棣刚进入京师南京之时,杨子荣迎谒于朱棣的马前,他说是:

“殿下是要先拜谒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呢,还是要先即位呢?”

朱棣会意,立即驱马,前往拜谒朱元璋的陵寝。

自此,杨子荣受到朱棣的知遇与信任。

朱棣即位之后,杨荣被选入文渊阁。朱棣还为杨子荣改名,名其为“杨荣”。

其时,与杨荣一起被朱棣钦定当值文渊阁的,共有七人,杨荣年龄最小。

杨荣年龄虽小,但他非常机警聪敏。

有一天晚上,收到紧急奏报,说是宁夏被围。

朱棣召集文渊阁之臣,其他人都已出去,只有杨荣在。

于是,朱棣便将奏报交给杨荣。

杨荣看罢奏报,他说是:

“宁夏的城池非常坚固,当地民众又熟习战事,从时间来看,这份奏报从发出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天时间了,推想,宁夏之围应该已经解除了。”

到了当日夜半时分,果然有宁夏的奏报传到,说是围困已经解除。

为此,朱棣对杨荣说是:

“你怎么预测地如此准确?”

江西盗贼起事,朱棣派遣使者前去安抚晓谕。随后,朱棣又命令都督韩观率兵出发,以确保万无一失。很快,盗贼接受招抚的奏报传达朝廷。朱棣准备下发诏旨,对韩观进行慰劳奖赏。对此,杨荣说是:

“根据奏报发出时间推算,韩观此时还没到达事发之地,不宜急着给他论功。”

就因为这样,朱棣对杨荣更加敬重,再升他为侍讲。

侍讲,明代设置为翰林院属官,秩正六品,执掌讲读经史之事。

朱棣立储,杨荣进位为右谕德,仍兼前职,并与在直的文渊阁诸位大臣一起被赐予二品冠服。

右谕德,明代隶属詹事府右春坊,执掌赞谕规谏太子之事,秩从五品,一般以翰林院官兼任。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朱棣命杨荣前往甘肃经画军务。回来之后,杨荣在武英殿奏报此行状况,朱棣听后大悦;时值盛暑,朱棣还亲自杀瓜给杨荣吃。

很快,杨荣又进职为右庶子,兼职如故。

右庶子,明代詹事府右春坊设置;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定制,员额一人,秩正五品;为右春坊主要官员,位在大学士之下,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之上;其职在于陈进古义,申述典制,以规鉴太子;不常设置;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以后,仅作为翰林官员迁转之阶而存在。

遭遇母丧,杨荣乞请归里守制,朱棣以北征行期紧迫为由,未予许可。既而,命令杨荣与胡广、金幼孜扈从北征。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杨荣扈从朱棣出塞。

后来,朱棣又命杨荣侍奉诸位皇孙在文华殿读书。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甘肃守臣宋琥上书。

宋琥,明初名将、功臣宋晟次子,安徽定远人;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娶安成公主(朱棣第三女,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

宋琥在上书之中言及,叛寇老的罕逃往赤斤蒙古,且易成成为边患。

赤斤蒙古,明代设有赤斤蒙古卫,又名赤金卫,为嘉峪关以西的“关西七卫”之一,治所在今玉门市赤金镇。

为此,朱棣再次派遣杨荣前往陕西,巡察处理相关事务。

明年(公元1413年),杨荣又与胡广、金幼孜扈从朱棣北巡。

又明年,朱棣出征瓦剌,皇太孙(即明宣宗朱瞻基)随侍同行。

瓦剌,明代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蒙元时期,称斡亦剌;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手工业及部分农业;使用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蒙古文;初奉萨满教,后改格鲁派藏传佛教;明初由猛哥帖木儿统率,号称四万户。

此行途中,朱棣命杨荣在空闲时向皇太孙讲说经史,并兼领尚宝之事。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杨荣与金幼孜俱进升为翰林学士,仍兼庶子之职,随从朱棣回到京师。

翰林学士,朱元璋吴元年(公元1367年),设置一员,秩正三品,为翰林院长官;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增设翰林学士承旨,位居其上,遂降其为从三品;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革除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复为翰林院长官,秩正五品;执掌制诰、修史、文翰之事,参议政事、礼制,备皇帝顾问,教习庶吉士;拟诏之职移归内阁之后,翰林学士权任转轻;诸部尚书由翰林出身者,则兼翰林学士之衔,詹事、少詹事亦带此衔。

明年(公元1417年),杨荣复从朱棣北征。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胡广过世之后,朱棣命杨荣执掌翰林院事务,更见亲任。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进升杨荣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学士如故。

文渊阁大学士,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始置,简选翰林院官员担任,备皇帝顾问应对,秩正五品;永乐时期,始以殿阁学士之衔,简选进入内阁,参与机务;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以后,内阁权任渐重,可批答章奏、草拟诏旨,事实上,渐成为宰相之任,但因品级较低,故常以尚书兼任,以此来抬高其品秩。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杨荣再扈从朱棣出塞。

明年(公元1423年),扈从出塞,朱棣将军务全都委托杨荣管理,昼夜会见,不分时分。

朱棣称杨荣为“杨学士”,而不呼其名。

又明年(公元1424年),杨荣复从朱棣北征,回来时,驻军榆木川,朱棣崩逝。对此紧急情状,中官马云等不知所措,秘密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随后,在杨荣等人的精密筹划之下,妥善处置了朱棣的死事及太子承位之事。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朝,杨荣曾被皇帝赐予银图书五颗,曰“方直刚正”、曰“忠孝流芳”、曰“关西后裔”、曰“建安杨荣”、曰“杨氏勉仁”。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予世袭都指挥使。

杨荣老成持重,论事激发,不能容人之过。但是,遇到有人触怒朱棣而招致不测时,他往往会以微言引导皇帝,总是能够得以解救。夏原吉、李时勉之所以未被朱棣处死、都御史刘观之能够免于戍边,均依赖杨荣出力护持。杨荣曾告诉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以悻直取祸,吾不为也。”故而,杨荣的恩遇始终没有间断。杨荣的性格,喜欢宾客,即使贵盛之后,仍然无稍崖岸,士人多归心于他。有人说,杨荣处理国家大事,不愧唐代名相姚崇,而他的不拘小节,亦颇类姚崇。

关于杨荣,可参看《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杨荣传》、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八十二·《国朝·杨荣》等。

(本篇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