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八景

洧水文学创作传媒2018-03-17阅读 1946

《洧川镇志》责任编辑宋廷珍 文图洧水文学创作传媒 制作发布

洧川,因处于古洧水下游的一片平川地带而得名。

洧川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洧川由洧水穿境而过,古称黄帝之墟,轩辕近郊。唐虞夏商属豫州。周封太岳后隶许州。春秋归郑国,战国介韩、魏。秦代分属颍川、山川郡。汉朝两次封侯于此,称洧阳。公元596年和公元621年的隋、唐两朝,朝廷均在这里设置洧州,领七县。唐贞观元年州废,属尉氏、新郑县。北宋归属因唐制。靖康二年,金国大举犯宋。南宋岳飞曾进屯洧南筑蓄城。后金国占洧置宋楼镇,设惠民仓于此。金宣宗完颜珣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戊寅四月置洧川县,隶属开封府。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河患北迁十里宋楼镇于今址。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修土城,周长九里四十步。清沿明制。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洧川县辖区由原来的四坊二十四保均并为八保:阜民保、许村保、王尹保、双白保、朱曲保、东由保、西由保、王村保。以后额定为编沿袭之,故过去洧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中华民国时期,洧川县辖六区,今址称城厢镇。新中国成立初期洧川仍设县。1953年,全县分设一镇六区三十九乡,区域包含现双洎河以南长葛市的南席、古桥、石象(部分)、董村(部分)、大周(部分)和现双洎河以北尉氏县的洧川、朱曲、大马、岗李、四新(部分)、蔡庄(部分)等乡镇,版图总面积达527平方公里。今属尉氏县管辖的双洎河以北地区359平方公里,占68.12%;今属长葛市管辖的双洎河南岸地区168平方公里,占31.88%。南北纵长40公里,东西横宽30公里,周围100余公里。

1954年长葛、洧川两县合并,洧川县全境归属长葛县。洧川县建制,历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前后六代736年。1965年7月,原洧川县境双洎河以南地区仍属长葛县,原洧川县境双洎河以北地区悉数划归尉氏县,洧川冠以尉氏县洧川公社存名。1983年原洧川公社改为洧川乡,1988年撤乡建镇称洧川镇。洧川镇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雅士辈出,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众多。是千年历史文化名镇,省级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中州名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河南省乡镇发展百强镇,开封市十八强乡镇,河南省科技示范乡镇,河南十一五建设成就十佳名镇,中州特色景观名镇,全国勤工俭学样板镇。

洧川县疆域图

明清洧川城图

明清洧川县治图

中华民国时期洧川县地图

洧川县建国初期政区图

原洧川县地势图

清·嘉庆版《洧川县志》

洧川八景洧川历史悠久,自古名胜古迹,美丽景致,传说故事众多。明末清初,洧人整合当地美景,将“双洎流霞”、“鸿台听月”、“大沼捧莲”、“陈里清夜”、“阮林竹啸”、“吕祠爽秋”、“郑隧柏荫”、“灵冢夜雨”,合称洧川八景。洧川八景的秀丽风光,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学士,来洧观光游览,留下大量诗赋赞之!

双洎流霞古溱洧二水,分别从密县、登封流出,在新郑一带汇流,今称双洎河。流经长葛又向东北,流人洧川境内,像一条银蛇向前蠕动,先弯进城西北又从城西绕道城的南边,接着又弯弯曲曲地向东南流去。所以这段河段古称“曲洧”,由于风景优美,故称曲洧流霞”,又称“双洎流霞”,是有名的洧川八景之一。“曲洧”本身又是一段弯弯的河水,宽宽的河床,两岸依依的垂柳,弯道里有绿洲、水鸟群集、鹰鸥飞舞、鱼儿在白白的浪花里翩跃,水面船帆来往穿梭。太阳射出万道光芒,照于此间,这里就像一条七色弯弯的彩虹。当太阳走进大隧涧时,反照的霞光更把“曲洧”映成了人间仙景,河面上渔歌唱晚,浣衣女子挽足捣衣,少男少女在河边嬉戏。古时,此地的风土民情是特别有代表性的。在东周时,就有了传统的“上巳节”,即每年的三月上旬逢巳之日,人们都到双洎河边招魂续魄,祈求平安,或用香薰草药沐浴。魏晋以后就固定在三月三日,内容也改成了水边宴饮和男女郊外春游,现在却变成古老的庙会形式。在古老的《诗经·溱洧》里描写的就是洧水两岸真实的民俗民风。据《洧川县乡土志》记载:南关外里许即双洎河流霞处也。指的是昔日洧川南关水港和今日洧川双洎河大桥东西两侧――仓李至常湾段。自西北至东南流向的双洎河段在夕阳西下时,映出的水天一色恍如红霞,景物入波,天光倒影,绘出的自然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双洎流霞”的诱人风光,让历代文人墨客来洧观光,并留下了不朽诗句,如“遗爱依依古渡头,天光倒影入波流,渔人笑谓斜阳客,一幅赤诚画里收。”“孤帆渡口晚阳舫,水巷双流过客经,一带霞光斜布处,俨然彩笔绘云屏。”“潺潺何处响流泉,曾有双龙斗此川;水映桃花飞片片,涛翻锦色漾涓涓;一帆棹坡惊风浪,万顷波含倒影天;遗爱芳声流不尽,临风怀古想前贤。”

《双洎流霞》诗词三首(一)     清·孙禾相潺潺河水响流泉,曾有双龙什此川。水涌桃花飞片片,涛翻锦色漾涓涓。一帆棹破惊风浪,万顷波涵倒影天。邑爱芳声流不尽,临风怀古想前贤。(二)    贾鹏(生平不详)孤帆渡口晚扬舲,水港双流过客经。一带霞光斜布处,俨然彩笔绘云屏。(三) (作者姓名不详)遗爱依依古渡头,天光倒影入波流。渔人笑谓斜阳客,一副赤城画里收。

鸿台听月鸿台,战国时韩王宫旧址,在洧川西北里许。《战国策·韩策一》:张仪说韩王曰: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大王之有已。”《清一统志·开封府一》曰: 鸿台冈 “在洧川县西半里。高十余仞,南北长十余里,首踞洧城,为邑之巨镇。上有鸿台二,各高数丈,中建玉皇阁,或叫翠微台,高出天际”。每值月光爽朗,举目相接,悄然如闻月中人语,故称鸿台听月。古人孙建章有诗证曰:“翠微岚色锁双台,荒径横斜天半开,月夜冯楹瓷眺望,清风恍送忤声来。”周穆王姬满曾游此地。昔人刘振声诗曰:“穆王当日登此台,喝断浮云月自来,八骏风驰何处是,惟余明月照苍台。”清康熙年间洧川知县王大作曾有诗曰:“战国雄疆几劫灰,韩王此地剩鸿台,故宫久说游糜鹿,老衲亲承辟草来……”数千年来,鸿台美景,屡有记载,久经不衰。

《鸿台听月》诗词两首(一)       刘振声穆王当日此登台,喝断浮云月自来。八骏风驰何处是,惟呆明月照苍苔。(二)        于兆福中秋听月聚鸿台,皓首青丝共畅怀。周穆喝云天际远,嫦娥舒袖舞中来。吴刚击木宫商调,玉兔杨琴杵臼台。李杜乘风来对句,盈香艳桂醉中开。

大沼捧莲大沼在洧川西北四里处的花桥刘、前宫坡,纵广二百余顷,四望无际。穆天子传云:天子饮许男于洧上,癸亥乘鸟舟龙座,浮于大沼,即此。昔时,居民在水浅地方,植荷其中,夏天荷叶捧莲,红花绿叶,灿若云锦,钓舟出没其间,风景优美,故曰“大沼捧莲”。后人有诗赞曰:“十里平波入洧川,乌舟龙卒化残烟。猶余活水来云壑,不断清香到画船。拾蛤滩中常宿鹭,采花迳里尽擎莲。几回远上沙堤望,想起西湖六月天。”《大沼捧莲》诗词三首(一)       吴家驹十里平波入洧川,鸟舟龙卒化残烟。犹余活水来云壑,不断清香到画船。拾蛤滩中常宿鹭,采花迳里尽擎莲。几回远上沙提望,想起西湖六月天。(二)     作者不详一水环港碧,亭亭五色莲。绿翻隋苑雨,红散汉宫烟。孤棹分香晚,双峰涌翠研。渔家高晒网,隐见夕阳边。(三)       魏一鳌瞉绉芳塘烟雨蒙,芙蓉万项袅香风。愿将一叶浮家去,自号烟波老钓翁。

陈里清夜陈里是指洧川东南十五里的陈寔故里。陈寔(103一180),东汉人,出身卑微贫寒,一生为官清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深得民众拥戴。他“四辟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岁,太丘一年。德务中庸,数敦不肃,政以礼成化行太谧。”后遭党锢之祸。被禁锢20年。党锢解除后,朝庭三诏居三公之位而不就。去世时,500人戴孝,3万多民众为他送葬,朝廷谥“文范先生”。《德星降世》《麦里掺金》《梁上君子》《难兄难弟》等典故都来自于他。他的品德流传后世,代代颂扬。陈寔故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故有“陈里清夜”之美誉。古人穆南木有诗赞曰:“明贤故里好停骖,剪独西窗清夜谈,话到投机忘坐久,邻鸡忽己扳更三。”

阮林竹啸古传阮林在洧川东偏南十里左右的阮村,是阮籍故里也,旧属尉氏,后归洧川。阮籍(210一263),字嗣宗,阮禹之子。魏末晋初人,官魏散骑常侍。豁达不羁,寄情傲物。常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友善,酣饮村边竹林山中,史称“竹林七贤”。为拒晋武帝向其女求婚,醉六十日不言。善琴、箫,借以鸣志,著有《达庄论》及咏怀诗60余篇传世。当代京剧《阮籍醉梦》示意反贪。后人有诗赞曰:“竹林清风气新鲜,咏诗词高品七贤。心胸达阔怀畅饮,志高气扬千古传。”

吕祠爽秋吕蒙正(946一1011),字圣功,祖籍洛阳。父龟图,多内宠,忌刘氏,将吕蒙正母子赶出家门,浪迹洧川朱曲,寓居窑洞。乞讨读书,得中状元,授太子太师,封蔡国公,官至宰相。吕蒙正为人正直宽厚,正道自持,遇事敢言,众臣之中,颇具声望。蒙正死后,乡人慕名慕德,筑冢建祠,以示纪念。墓祠位于朱曲小寨村内,占地4000多平方米。夯土筑墙,墓周有百米见方高达三丈的寨墙。门楣为“吕蒙正祠”字样。门前有南北大道,道旁竖有“吕蒙正养晦处”碑。凡路过官员至此,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以示敬仰。每值清秋,乡人谒陵,登高远望,空旷无际,爽气宜人。因此,时人有“吕祠爽秋”之赞。后人有诗赞曰:“吕公孝养德感人,才高量宽志气深。状元及第为丞相,秋爽吕祠化人心。”

郑隧柏阴郑隧,即大隧山或曰牛脾山、逢母岗。上有春秋郑庄公掘地见母的隧道。地处洧川南偏西十里。北接洧纳,纵长七八里,其中断处,为大隧涧,两岸壁立争高,中有坦途,可容轨,此为春秋时期郑庄公黄泉见母之地也。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胜景可观,故曰“郑隧柏阴”。上有颍考叔祠,春秋致祭。山下立有“郑庄公见母处”碑。北宋诗人苏轼游此曾留诗句——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大夫言何柔,暴主意自惨。荒祠旁孤冢,古隧有残坎。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不解此微言,脱衣徒勇敢。诗词《谒考叔祠》(一)     宋·王十朋衣冠肉食漫纷纷,谁解怀羹感悟君。颍谷封人虽贱士,却能纯孝至今闻。(二)     明·范守己遗羹悟主重天常,左史开编姓字香。地主古今严庙貌,村翁伏腊供椒奬。风生大隧常闻赋,云拥黄泉拟见姜。夹道森荫槐柏老,每因赡拜一彷徨。诗词《大隧歌》清·李梦阳隧中母隧中母,思启段段不举。不及黄泉是何语,颍人不来其奈汝。颍人不来犹之可,俎上分羹痛杀我。诗词 《登脾山》王大作驻马荒山眺岳宗,迢迢流水赋心从。云蒸大沼千涛雨,秋老鸿台万赖松。风土惭谐缘见惯,家乡无故人四重。范陵民物淳于古,岁月多情也恋侬。诗词《题颖考叔庙》清·何文明城颍誓黄泉,郑庄岂人子。遗肉告之悔,改过实此始。考危若纯臣,定剖至孝理。俾其武姜前,涕泣自请死。庶乎日月食,更氏皆仰自。教以隧而见,文过吾所鄙。融泄纵如初,前言谓何矣?盲史善善长,词不无溢美。至今作此诗,请题轩楹里。

灵冢夜雨灵冢位于洧川北十五里柏岗砦古称东山的山脉上,相传为东周灵王的陵墓。山上陵地土寨环抱,松柏满岗,高耸入云,茂密无隙,每值夜幕降临,微风吹动,柏树枝叶磨磋,发出沙沙之音,似夜雨降临,故有“灵冢夜雨”之说。古人祖光作诗曰:云壑灵冢山坡寒,萃柏松下泄心眠。夜静风磨松柏响,疑是细雨落九天。

爱吾家乡,颂吾洧川。洧川八景,代代传扬!

更新于 2018-03-1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