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危害,平时注意什么?
胆红素的检查是健康体检中的常见项目,说起“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熟悉,但说起“黄疸”这个概念,相信大家就都不陌生了。事实上,“黄疸”就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
与胆红素相关的检查指标,主要有三项: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也叫非结合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也叫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等于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总和。
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其主要原因无外乎三大类:红细胞相关的、肝脏相关的以及胆道相关的。
为何胆红素升高与这三大类因素有关呢,我们就得从胆红素的代谢说起。
胆红素的代谢
在正常人体当中,80%~85%的胆红素来源于红细胞的衰老和分解。红细胞的正常寿命约100~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会被肝脏、脾脏以及骨髓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识别,并被分解掉,释放出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进一步分解,会产生血红素,而血红素经过两个步骤的催化,会最终变为胆红素。这些刚刚从红细胞中被分解催化形成的胆红素,尚未经历过肝脏的进一步转化,就被称为间接胆红素,也叫非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会经血液进入到肝脏,肝细胞会快速摄取这些间接胆红素,通过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将它们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也叫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会被肝细胞排泄到胆道系统中去,我们的胆汁当中就含有很多的直接胆红素。胆汁被排到肠道中以后,直接胆红素又会被转变为尿胆原和尿胆素,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部分最终通过尿液排出。
简言之,身体内的胆红素主要由红细胞衰老分解而来,尚未经肝脏进一步转化的胆红素叫做间接胆红素,而经过肝脏转化后的胆红素叫做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会被排入胆道中去。因此,当红细胞、肝脏或胆道出现疾病时,胆红素的水平就可能出现异常的升高。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什么原因
根据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如果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仅伴有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升高,而直接胆红素水平不升高,那么,可能的原因包括:
- 红细胞的破坏增多:溶血性疾病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增多,间接胆红素的来源增加,而肝脏和胆道功能正常,因此,直接胆红素水平正常。常见的疾病有,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等;
- 肝细胞中,处理间接胆红素的酶不足:这是由于肝细胞中的酶不够,因此,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的效率较低,因此,可以表现为长期间接胆红素轻微升高,而红细胞、胆道以及肝脏其他功能都正常。这是体检中发现,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长期轻微升高的一个比较多见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Gillbert综合征。这种疾病往往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在临床上也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治疗。
胆红素升高,有何危害
一般而言,总胆红素的水平决定了黄疸的严重程度。对于正常成年人而言,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应该在3.4~17.1umol/L,当升至17.1~34.2umol/L时,被称为隐性黄疸;当升至34.2~171umol/L时,为轻度黄疸;171~342umol/L,为中度黄疸;超过342umol/L,则为重度黄疸。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达到或超过轻度黄疸的程度时,身体就可以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了,包括:
- 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的黄染,皮肤瘙痒等症状;
-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紊乱的症状;
- 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心动过缓、精神不振、乏力等表现;
- 最严重的,可以出现危及生命的肝肾功能异常,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紊乱。
胆红素升高,需要注意什么?
当我们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首先要做的,就是继续完善相关检查,分析病因,找到引起胆红素升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脆性试验等,判断红细胞溶血情况;可以通过肝功能检查、肝炎相关指标、肝脏影像学检查等来判断有无肝脏疾病;通过胆道影像学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等检查,评估胆道疾病。
除了找寻病因并针对性治疗之外,在生活上,建议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以及油腻的食物;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戒烟限酒,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休息,并增加适度的体育锻炼。
好的,关注“家有好医赵博士”,请把这些医学小知识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