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五倍子寒收涩强,咳汗出血泻精疮

盐肤木(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始载于《本草拾遗》,因“其为五倍蚜的虫瘿,五倍蚜头部触角均5节”,故名“五倍子”。按形状不同,又有“肚倍”“角倍”之称。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取出蚜虫、除去杂质,干燥入药。

NO.1 前人经验

1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五倍子)治肠虚泄痢,熟汤服。(盐肤子)主头风白屑,效。蜀人为之酸桶。《博物志》云∶酸桶,七月出穗,蜀人谓之主音,穗上有盐着,可为羹,亦谓之酢(cù)桶矣。”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五倍子)酸涩咸寒,涩肠敛汗,止嗽化痰。百药煎:功近五倍,但经酿造,尤能化热解毒,收敛顽痰,为久嗽痰结劫药。”

五倍子(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陈老师提供)

NO.2.1 功效主治

五倍子,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主要功效有:敛肺止咳,固表敛汗,收湿敛疮,收敛止血,涩肠止泻,涩精止遗,清热生津。

1

敛肺止咳:本品味涩性寒,入肺经,既能清肺降火,又可敛肺止咳,适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等病证。

2

固表敛汗:本品可固表敛汗,适于自汗、盗汗等汗证。

3

收湿敛疮:本品既可收湿敛疮,又可解毒消肿,适于湿邪壅滞肌肤之湿疮、痈肿疮毒等病证。

4

收敛止血:本品有较强的收敛止血之功,适于便血、痔血、崩漏等出血病证。

5

涩肠止泻:本品入大肠经,可涩肠止泻,适于久泻久痢之症。

6

涩精止遗:本品入肾经,可涩精止遗,适于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病证。

7

清热生津:本品性寒,可清热生津,适于热伤津液之消渴病证。

用法:3~9g,煎服;1~1.5g,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五倍子(摄于贵州凯里)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倍子以鞣质的含量最高,可达70%,还有没食子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月桂酸、铜、锌、铁、钙等成分,有止泻、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抗癌等作用。

五倍子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NO.3 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

[唐]陈藏器撰;尚志钧辑校.本草拾遗(手写稿).1973.10.23.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

韩建军,宁娜.五倍子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淮海医药,2015,33(04):415-416.

音频:孙颖

图片:山人        文字:山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