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父子三词客,别人家的父亲,曾经也是个爱玩的少年
说起苏洵,我们自然会想起一门父子三词客的佳话,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一个是留名千古的大词人,一个是精通政论史论的文学家,三人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但就是这样的“别人家的父亲”,曾经也是贪玩得很,喜爱游历名山大川,不喜读书,就算是周围的亲戚朋友皆中了进士,他也丝毫不着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苏序,虽然才学不出众,但是很会因材施教,对于苏洵,苏序了解他的心性,对他的教育也不同于其他人,采用一种放养的方式教育孩子,以至于苏洵有一个在别人看来十分快乐的少年时期。
那么苏洵是为什么又开始钻研学术了呢,前面我们说到苏洵的周围皆是进士,的确是这样,苏洵的兄弟乃至妯娌皆在仕途上较为顺利,苏洵是他们当中的一股清流,热衷于玩耍,有这样以此,苏洵的哥哥见他喜好游历,于是问他能不能写一些文章来记录下来,可是苏洵心里知道自己不能,于是羞愧不已,开始认真读书,闭门三年,这才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底蕴。
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在苏洵的生命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他的妻子程氏,程氏是当地首富的女儿,有钱是次要的,关键是情商还很高,非常懂得说话的艺术,苏序很喜欢接济他人,所以苏府的家财并不十分宽裕,这时候就有人劝程氏,回去娘家请求贴补,但是程氏知道自己这样做可能会使苏洵丧失尊严,于是对这些人说,如果别人说我丈夫是个要靠别人养的人他又怎么去安身立命。当然程氏不仅仅在外人面前为苏洵保留面子,在对待苏洵的时候,也是给了苏洵足够的尊重,苏洵只顾游历,而没有学习的过程,更是不够上进,程氏并非不在乎,而是在寻找合适的时机,有一次苏洵提出这件事,说自己也想要积极学习,只是家中老小还需要依靠他,听到这话,程氏当即承诺,家中一切皆可以由自己料理,程氏的确也将儿子们照顾得很好,让苏轼从小便开始阅读,苏洵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按照常理,故事说到这里应该是一片坦途了,其实不然,并没有向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苏洵二十七岁开始苦学,但之后两次考功名的路上更是坎坷,两次皆落榜,这其中的缘由也是多种多样,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苏洵命中注定考不取功名。苏洵自己没有实现功名梦想,于是就将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儿子的身上,自己在读书的时候顺便带上儿子一起读书,在苏洵四十九岁的时候,苏轼苏辙共同考取进士,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段佳话,而苏洵也因此出了名,父子三人在文坛的位置也算是稳固了。
苏洵的生命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便是史经臣,他是苏洵的好友,两个人经历颇为相似,二人一同赶考,也同样屡次落选,但是两个人的相似之处便是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史经臣的经历甚至还要比苏洵惨一些,那就是在一次赶考归家后,突发大病,导致瘫痪,对于苏洵来说,好友的悲惨境遇令他更加缺少信心,但是好友身残志坚不改豪情,在苏洵赶考前还起身为他送行。苏洵对于好友也是情谊至深,在好友去世后帮助他料理后事,后人回顾两人乃是惺惺相惜,在较为坎坷的科举路上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之所以父子三人皆成为唐宋八大家,离不开苏洵的传奇人生经历,就苏洵这个人来看,他其实更像我们现在的隐形学霸,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那么就是势不可挡,诚然,在科举的道路上,苏洵不适合,但是他也从一年一次的持续努力中掌握了读书的乐趣,以至于浪子回头,他后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和身边人的共同努力,首先就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成功让他自己领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他兄长的刺激便是苏洵开始学习的一根稻草,他的妻子则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两个儿子呢,则为父亲为人知晓提供了机会,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路走下来皆有所收获,跌跌撞撞走下来,倒是也将经历与自身融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苏洵的身上其实是有一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常说浪子回头,但是真正能够回头的皆不能算是真正的浪子,就像是苏洵可能也只有他的父亲知道,他只是还没有到上进的时间,是非对错,他是明白的,价值观念他是具备的,这就提醒着我们其实有时候看起来不着调的人,他可能会在后期凭借天资成为后起之秀,所以要懂得自知,笨鸟先飞总比浪子回头要保险些,如果非要浪子回头,那么要有苏洵闭门思过的决心和毅力,毕竟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再有就是面对困难与挫折不害怕也不退缩,试想如果苏洵第一次赶考失败便放弃了,那势必也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儿子提供一个好的榜样,更没有办法父子三人一起研读诗书,所以说,这一环紧扣一环为苏洵的人生成功铺设了道路。
学习历史,可以从中汲取人生道理,尤其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更加明白前方的道路应该怎样去走,苏洵能够成为大文学家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他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机遇,因为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也成功让后人记住他,留下一门父子三词客的美名,也培养出了苏轼与苏辙两个令人景仰的大文学家,苏洵的人生经历我们大致可以从上文中推断出来,也可以明白无论在什么朝代,什么样的社会,自身努力和抓住机遇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