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一章 利有用无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而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二、译文:
三十根辐条共一车毂之中。维持车轮的存在,车子发挥作用。
烧黏土做器皿。维持器皿的存在,器皿发挥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维持房屋的存在,房屋发挥作用。
所以万物是以静止展示实物存在的,是以运动展示实物功效的。
三、字义:
[说文注]:辐,轮轑也。以上六篆言毂而及轴末之出于毂者,故遂以凑于毂者终之也。辐凡三十。
[玉篇]:共,同也,众也。
一,部分联成整体。
[说文]:毂,辐所凑也。[六书故]:轮之正中为毂,空其中,轴所贯也,辐凑其外。
[玉篇]:当,任也。[晋语]:夫幸,非福非德不当雍。[注]:当,犹任也。
[广韵]:功用。[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说文]:然,烧也。[徐铉]曰:俗作燃,盖后人增加。
[说文注]:埴,黏土也。[释名]:土黄而细密曰埴。
[广雅]:为,成也。
[说文注]:器,皿也。[皿部]曰:皿,饭食之用器也。然则皿专谓食器,器乃凡器统偁。
凿,开也。[前汉·张骞传]:然骞凿空。[注]:凿,开也。空,通也。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说明:古人先砌墙,后凿门窗。
户,[六书精薀]:室之口也。凡室之口曰户,堂之口曰门。内曰户,外曰门。一扉曰户,两扉曰门。
[说文注]:牖,穿壁㠯木为交窗也。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卽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古者室必有户有牖,牖东户西,皆南乡。
[说文注]:室,实也。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引伸之则凡所居皆曰室。
利,物也。
四、说明:
老子在道经一章给出了“有”与“无”的定义,这一章老子着重强调了“有”与“无”在运用中所各自已扮演的角色。
原文: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译文:“无”,称谓兴起万物的宗祖。“有”,称谓成就万物的根源。
前面章节我谈到了“有”与“无”是道的两种运动方式。“无”是兴起万物并为万物提供发展变化动力的运动。“有”是呈现万物以“无”运动时产生的结果的运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所以常说“一有一无之谓道”。
另外,老子也用“动”与“静”两个词与“无”与“有”交替使用。我们须记住“动”与“无”是同一个意思,“静”与“有”是同一个意思。老子在道德经中是很少言及“阴”与“阳”。
下面就分析老子举的第一个例子:
原文: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译文:三十根辐条共一车毂之中。维持车轮的存在,车子发挥作用。
1、“卅辐共一毂”:制造轮子。这个阶段老子称之为“有之以为利”。
2、“当其无”:保持轮子的形状完整,不能变形,也不能损坏。变形,损坏就丧失了轮子的作用,也就不叫轮子了。这个阶段老子称之为“无之以为用”。
3、“有车之用也”:我们可以用装有轮子的车来载物、载人了。
从上面解释可以看出,“有”为我们提供了使用器物的可能,因为器物以“静”的方式呈现在那里。“无”为我们提供了保持器物存在的可能,因为器物以“动”的方式去保证“静”能呈现出来。
再举个例子,电视机。“有”的运动保证了电视机能做为一器物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有”消失了,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还有个叫“电视机”的器物存在。“无”的运动保证了电视机以像出厂时一样维持其正常的观影效果,如果“无”消失了,电视机会在我们面前瞬间解体崩溃。在“有”与“无”运动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每次打开电视都能欣赏到节目。
老子在本章例出的三个例子,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做为对象的,其实,不只是器物,人的行为亦同样遵守“有”与“无”的运动规律,并在“有”与“无”的运动约束下,呈现在我们面前。老子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所举的例子,我们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并在自已的头脑中固化“有”与“无”、“动”与“静”的概念,积极地使用它们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道德经并不是一种“虚无”的玄学,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活动中,我们借助于道德经阐述的思想,是的的确确可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
有些人把道德经视为修身养性、打坐冥想的指导思想。但我认为,把道德经大材小用是很可惜的,也违背了老子的初衷。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