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纪录片揭露残酷现实:成人化的儿童世界扼杀了一切,谈何自愈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格式化存在,不仅存在于成年人中,同样也存在于孩子们中间。
成年人996、007、7*24小时,流水化作业,集体加班,集体放假出行,在同样的环境里做同样的事,遵守同样的法律规定,每天走同样的上下班路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后在此过程中,偶尔感慨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
成年人多数如此,且私下以梦想、理想的实现来安慰自己: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我也不必例外。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唯一能有所醒悟和理解的时刻,多半是外地出行或旅游时,处在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中时,大脑会清醒那么一下:自己的日子似乎过得有点……
但是,随着特殊场景和时刻的结束,成年人会很快复归到原来习惯的生活状态,并再次习惯性投入其中。
如是往返循环,直到老死。
格式化存在没什么不对,但是倘若人活在一种不合理、不自由、不理想、不愉快、不美好的环境中时,依然要处于这种格式化场景中,就是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人从生活,变成了简单活着,甚至是苟活。
体验生活生命本身,理所当然应该有自由;自由人才拥有物质与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个世界有所改善和创造。而简单活着的人,就不那么简单了。
他们是被伤害、被侮辱、被损害、被压制,在压抑和屈辱中存在的人。只是在被动而窘迫的环境里,竭尽全力地满足着自己的身体需要,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精神与心理层面的体悟,甚至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人格与尊严。
所谓苟活,一方面是憋屈的忍,一方面是认命。改变不了就认命吧,这种心态背后是一个人内在的彻底坍塌。
精神和心理上彻底坍塌,人格和尊严上毫无保障的人,就会变态,心会死,肉体也随之粗糙而麻木不仁,不会再感到任何一般意义上的疼痛。这个时候的人,空具人形,内心和精神空空,堪比行尸走肉。成年人尚且如此,这类家庭出来的孩子,更是可想而知。
这个时代的空心人,不止成年人,还包括幼儿园里的看似无知懵懂的孩子。有些孩子的内心已经在一次次伤害中,原地死亡。

豆瓣评分8.7分的纪录片《幼儿园》,记载了这样一些镜头和事实:

1. 幼儿园里个头较大、脾气较为暴躁的孩子通常比较占优势
2. 他们很容易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通常会采取语言暴力、身体推搡等方式强化自己的地位
3. 幼儿园里小一点的孩子睡觉时被子踢掉了没人盖,吃饭时碗翻了没人再给添饭,衣服打湿了没人给换,早上湿了一直穿干,到家长来接的时候啥事儿没有
4. 老师体罚孩子时,其他孩子就集体看着,看自己的同学被老师打手、推搡、被抓着头发从座位上拎起来
这是一家乡镇幼儿园的日常,也是很多打工在外的父母的孩子们的日常。
他们通常把孩子托付给家中的老人,自己从一个城市漂泊到另一个城市,并一次次地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转给家庭或幼儿园老师。
当他们在外为下一代也为自己打拼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幼儿园里,遭受着恶劣人性的摧残与扭曲。孩子们很小,冷热苦疼,都不会在身上停留很久,就连伤痕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复原,似乎时间会治愈一切。

但内心因为这些经历而产生的种种情绪、悲伤、难过、痛苦、恐惧、孤立无援感、被责骂后的自责与无助等,不会消失,更会在时间的催化中,不断发酵膨胀,一直盛满内心,成为小孩内在的核心情绪和生命体验。
大人们用尽资源和能力,为孩子谋求学习、生活的环境与场所,却再也没有更多力气和能量,去关注孩子在这一个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和感受,精神上的感知与内心真正的想法。
先存在并长大,然后慢慢用一生的时间,去医治和疗愈自己的童年——但是成人化的“儿童世界”扼杀了一切,谈何自愈?
这是当下许多家庭中的真实存在状态写照,更是一种摆脱物质贫困之后,猝不及防迎面撞上的,精神赤贫,以及心理危机。
这一心理危机,正在以各种心理病症患者的出现,来彰显自己的威力。而精神赤贫的家庭和子女,则不仅深受穷困生活的困扰,更要承受此前未曾涉及,也无从跨越的鄙视与蔑视。
因为精神赤贫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缺乏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看到更为广阔世界的能力,缺乏对这个社会全面、客观地理解,而只是单一地活在父母既定好的,简单而粗糙的生活环境和视野里。
学习是为了什么?考一个好学校。
考好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找个好工作。
找个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有钱在大城市买房子,才能落户结婚生孩子
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还房贷、高收入、高职位、有钱、改变家庭命运
再然后呢?再然后人就老了啊……
看起来没毛病,假设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些许意义和快活,那当然就更为这种“存在模式”加分了,生存的合理性可不又增强了。
从幼儿园被欺凌,或欺凌别人开始,从求学谋生过程中,遭遇人生种种暴击开始,从对生命充满向往和追求,到遇见最不可思议的重压与打击开始,人们已经逐渐陷入一种循环和困境,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正如被希腊诸神惩罚的西西弗一样,每天都要用尽力气,把巨大的石头推上山顶。然而,第二天,巨石又会滚下山,西西弗不得不再一次用尽力气,推着石头上山顶,如此循环往返……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