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发热5年余,中医药大显神威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医一般只能治疗慢性病,起效缓慢,需要治疗时间长。实则非然,如果辩证得当,方药选择正确往往有效如桴鼓之效。其实中医理论的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在与急性病的斗争中得到升华和发展。兹以1周前一反复发热5年患者的诊治为例说明。
患者,杨某某,男,52岁,反复畏寒、发热5年余,再发一天。既往有多囊肾、多囊肝、慢性肾功能不全、痛风、高血压、颈椎病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当时在四川某医院住院治疗,考虑感染性发热(具体感染部位及病原菌不明确)予以青霉素类(具体不祥)抗感染治疗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后每2-3月出现一次畏寒、发热,每次发作均需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左右方恢复正常,且抗生素逐步升级至三代头孢方有效,1年前曾在四川华西医科大血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阳性(产ESBL+),应用三代头孢无效后改用泰能治疗有效。后先后2次发病,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应用泰能治疗后恢复正常出院。近半年来回台州老家,畏寒、发热频次增加,共在我科住院4次,每次发热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明显上升,均应用泰能或美罗培兰治疗10天左右恢复正常。后建议患者到华山医院感染科就诊进一步明确反复感染原因。华山就诊后考虑反复感染与多囊肾相关,建议患者手术处理多囊肾(暂未手术处理),同时应用法罗培兰(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呋喃坦啶抗感染治疗。1天前(腊月28)患者再次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8℃,伴头昏重如布包裹,周身乏力沉重,胸闷,腹胀不适,有恶心感无呕吐不欲饮食。患者诉每次发作病情基本类似。查舌肥胖质淡红,苔白腻水滑,边缘有齿印,脉濡。查血常规白血病1.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2%,CRP(C反应蛋白)98.5,考虑患者长期应用超广谱抗生素且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势必导致所有抗生素耐药及无药可用的地步,遂与患者商议应用中药治疗,如1天无效则及时再次住院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舌脉辩证为湿邪弥漫三焦,少阳枢机不利,予以三仁汤+小柴胡汤加减。具体方如下:柴胡30g 黄芩15g 蔻仁3g(免煎冲服)杏仁10g 砂仁3g(免煎冲服)薏苡仁15g 滑石10g 甘草3g 厚朴15g 通草10g 法夏10g 生姜15g。2剂,一日分4次服用。次日(腊月29)患者复诊诉服药后发热好转,昨晚最高体温38.5℃,头昏重、乏力好转,胸腹胀满缓解,纳食好转,无恶心,舌苔好转,脉濡。继续守上方服用4剂,患者初二电话回报体温恢复正常,自觉无明显不适。
按:该患者虽然按现代医学诊断为细菌性感染,且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但抗生素不断升级换代必将导致无药可治的境地。本次发病以中医药获得较好疗效,尚需继续应用中药调理以预防反复发作。期望经此病案提高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对中医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中医与现代医学均有其优势和不足,只有充分掌握其优缺点,取长补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疗效,确实为广大患者服务,减轻患者之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