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形态预测方法,你想知道的预测都在这里了!

孙国生 2020-08-31 已编辑 投诉 编辑记录

阅读数:63万+
股市是由涨跌组成的混沌图谱,有时像蜿蜒婀娜的河流,方向是明确的,但中间会经历起伏;

​​第三节形中有形--形态间的波动规律

股市是由涨跌组成的混沌图谱,有时像蜿蜒婀娜的河流,方向是明确的,但中间会经历起伏;有时像绵亘曲折的海岸线,笔直与弯曲交织,但水下的大陆架却清晰可见;有时像袅袅升起的炊烟,表面无规则的扩散,而内里却是高低浓度区的转移;有时像风云变幻的天气,阴晴莫测的背后,却早就注定了云消雨霁。你或许说人工开凿会改变河流的方向,地壳运动会收缩海岸线的纵深,一缕清风会吹散炊烟的均匀,甚至就连蝴蝶的翅膀也可能会左右天气变化……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存在就会有规律,有规律就会有无序,而规律是大的,无序是小的,规律是长的,无序是短的。你看到的无序往往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规律。在股市中,不要因噎废食,刖趾适屦,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从长处思考,才能从混沌中分辨出规律,从无序中发掘出秩序,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这些规律或者秩序循序渐进,从而在股市中获得投资收益。

本节重点讲到的是模型理论中的形中有形,也就是各种形态之间的规律。对于股市中形态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从普通的散户投资者到身价数亿的股票投资大师,无论掌握多少专业知识,无论拥有多少操作经验,无论拥有多少股市资本,都不会舍弃对价格形态的研究。头肩底、双底、楔形、旗形等比较经典的形态几乎每个股民都知道,在对实际走势的判断和把握中,这些形态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实每一种形态都是市场博弈心理在股市中的体现,本质上与相面算命没什么区别,遵循着相由心生的真理,通过对表象的分析来判断事物内部的规则和本质,进而预测其未来的行为。美中不足的是,这类方法在应用中经常会遇到真假难辨,且不能量化的问题,这往往是投资者们在进行形态分析时最大的苦恼,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使用者不明白形态之间的基本波动规律。现在就让我们试着揭开形态运行的秘密。

前文中我们讲到,投资者们在进行形态分析时遇到困难,多是由于不明白形态之间的基本波动规律,那么如何才能了解和掌握形态之间的基本波动规律呢?

想要了解形态的基本波动规律,就必须要知道基础形态,也就是模型理论里的基础模型,这些知识在笔者第一部《模型理论》里有详细论述,这里我们再简单的介绍一下。在模型理论中有四种最基础的模型形态,它们构成了股市中所有的变化,我们只要研究这四种基础模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洞悉整个股票市场的变化,如图2.3.A所示:

图2.3.A

通过图2.3.A的四个图形可以看到,有两个看多的模型——涨多跌少和跌少涨多模型,看多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阳型;而两个看空的模型分别是涨少跌多和跌多涨少模型,我们称之为阴型。阳型的模型组成了上涨,阴型的模型组成了下跌,而它们各自又有自己的构成。上升趋势就是由涨多跌少模型组成的,一旦市场不再是涨多跌少的模型,则意味着上升趋势有可能要转折;同理,下降趋势其实就是由跌多涨少模型组成的,而另外两种涨少跌多和跌少涨多,就是趋势转折的模型。市场一直按照这种规律和节奏在前行。那为什么市场中价格的形态又如此让人难以捉摸?原因是这四种基本的模型在实际的走势中自由地组合,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虽然模型的组合看似完全随机,价格的形态看似杂乱无章,但总体来说有两大规律:

第一大规律:人们所熟知的八浪循环。仔细观察就你会发现,如果我们将上面的四种基本形态互相拼接,就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八浪循环浪型图。这是波浪理论的基础,也是波浪理论的浪型为八浪而不是九浪或十浪的原因。四种基本模型加起来总共有四条上涨的线段和四条下跌的线段,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八浪的对称性,如图2.3.B所示。

图2.3.B

图2.3.B是由跌多涨少,涨少跌多,涨多跌少,跌少涨多四个基本模型组合形成的八浪浪型图。具体组合方式如图2.3.C:

图2.3.C

为了方便理解,在图2.3.C中我们分别用蓝、黄、红、绿四种颜色来分别标注涨多跌少、跌少涨多、涨少跌多、跌多涨少四种基本模型,在图2.3.C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基础模型都是由一波上升浪和一波下跌浪共同组成的。上升浪1浪和下跌浪2浪共同组成了涨多跌少模型(图中蓝色模型),而下跌浪2浪和上升浪3浪共同组成了跌少涨多模型(图中黄色模型),即这两个模型共同组成了图形中的1、2、3浪的部分,而在组合的过程中,两个模型之间也存在着一些重叠的地方,即2浪。这种组合形式我们称之为覆盖式,而由3、4浪共同组成的涨多跌少模型(图中蓝色模型)和由5、a浪共同组成的涨少跌多模型(图中红色模型)相接,共同组成了图中的3、4、5、a浪的部分,在组合的过程中,和上面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是,两个模型之间不存在重叠的地方,这种组合形式我们称之为相接式。我们看到,四种基本模型由覆盖式和相接式两种组合形式互相组合,最终形成了八浪循环浪型图。

读到此处,也许此时你会觉得恍然大悟,原来波浪理论中的浪型图由此而来。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种由基本模型组合形成的浪型图与波浪理论中标准的浪型图之间还有存在着一些差别的,如图2.3.D。

图2.3.D

通过图2.3.D可以看到,由四个基本模型组成的八浪图与波浪理论八浪图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五浪,由四种模型组合成的八浪图中,五浪几乎和三浪的高点相同(图中右侧虚线标注部分),而在模型理论八浪浪型图中,五浪与三浪的高点之间却存在着一段明显的距离(图中左侧虚线标注部分)。这是因为到了五浪,市场已经开始形成涨少跌多的模型了,这也是为什么波浪理论告诉我们会有失败的五浪。然而,不管形成的五浪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两个特点:

(1)在浪型图中,五浪和A浪共同形成了涨少跌多的模型,也就是说如果五浪上涨的幅度大,那么A浪下跌的幅度会更大;如果五浪上涨的速度快,那么A浪下降的的速度就会更快;

(2)五浪和B浪是对称的,它们的涨幅和形成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也就是说,在浪型图中,五浪的大小决定了B浪的大小。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五浪和B浪对称的性质来对股价后市的走势做出预测,只要知道了五浪的上涨幅度和运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B浪的上涨幅度和运行时间,从而把握股价未来的走势,做出正确的操作,以获取利润或者规避风险。

第二大规律:形成的图形会具有对称性。无论模型如何组合,价格形态如何变幻,其构成的图形中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对称性,或为上下对称,或为左右对称,乃至于中心对称等等。

前文中提到的波浪理论基本图形的对称,只是图形对称在市场中通常的表现形式,真正由四种基本模型所构成的图形,要比波浪理论中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和比率关系明显得多,同时在股价的实际运行中,四种基本模型也会构成蝴蝶对称、三V对称、平行对称等多种对称方式,如图2.3.E所示。

图2.3.E

图2.3.E为我们列举了在股市中较为常见的六种对称关系:蝴蝶对称、三V对称、平行对称、覆盖三菱对称、三X对称、覆盖双X对称,在上面列出的六种对称关系中,在第一部《模型理论》里重点提到了蝴蝶对称的时间和价格的关系。虽然以上各种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之间的对称关系却各不相同。图形形态千姿百态,构成图形的几种基本模型的组合方式也不一致,但是这些对称关系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总结起来,它们主要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1)每一种对称图形都是由涨少跌多、跌多涨少两种属于阴型的模型和涨多跌少、跌少涨多两种属于阳型的模型搭配组合形成的,也就是说股市的基本节奏是一阴一阳,这也是为什么股价走势图会形成对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2)这六种对称关系在组合形式上要么是相接式,要么是覆盖式,若呈现相接式,则时空之间没有重复,更多是单独存在的;若是呈现覆盖式,则会出现时空互换的现象,重合的地方就是时空互换区。

(3)在图2.3.C所列举的每一个对称图形中,都会有多个重新组合的基本模型,并且将原来的四种基本模型放大,这是形中有形的根本。刚才我们讲到的四种基本模型组成了八浪循环,实际上五浪是不确定的,我们能确定的比率关系就是一浪至四浪,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四段五点图形,如图2.3.F所示。

图2.3.F

在这个上升的四段五点的图形中可以看到这样几个规律:

(1)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两段上涨和两段下跌之间是标准的对称关系,也就是SH与EN对称,HE与NG对称,它们之间的运行时间和上涨空间会表现明显的对称性并且相互影响;

(2)其次,图2.3.F的整个图形是由两个涨多跌少的基本模型构成的,并且包含了HEN这个跌少涨多的模型,这样E点就成了模型SHE和模型ENG之间对称的轴心,也就是说,只要E点确定了,四段五点模型中其他的几个点都相互对称;在实战操作中,我们可以应用四段五点模型的这个性质用已知求未知,用股价已经形成的走势和点位来计算股价未来的走势和点位;

(3)最后,笔者发现,在四段五点模型中,如果线段③是线段①的对称线,那么涨多跌少模型ENG和涨多跌少模型SHE之间往往存在比率相等的关系,即SH=EN或者HE=NG。而如果线段③是SHE图形的斜边或是对角线(参考本书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图片1.1.J),那么模型SHE和模型ENG之间往往存在着SH=HN,NG=SE或者是SH:HE=SN:NG的关系,即形中有形。

形中有形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以小见小,按照前文中讲到的四段五点的关系,利用两个涨多跌少基础模型之间的对称性,只要知道SHE的涨多跌少模型,就可以求出ENG的涨多跌少模型,它们是相等的;

(2)以小见大,就是知道SHE模型中涨跌波段之间的比率,就能求出SNG这个大的涨多跌少的模型;

(3)以形比形,在股市中,历史总会不断重演,过去出现过的图形未来极有可能会再出现,当这种图形再次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历史中这种图形的性质判断再次出现的图形的性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历史图形的比较来判断股价的走势。要想知道它们之间具体的关系,需要参照第一部《模型理论》中的四段五点关系来衡量,在此就直接讲解计算方法,如图2.3.G所示。

图2.3.G

通过图2.3.G,我们可以得出E点的三种计算方法(图中E1、E2、E3点的计算公式),而这三种计算方法的由来,其实是股价在实际走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三种见底形式,E1点是股价的强势回调点,此时股价回调的幅度小,是因为上涨的力度大,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SH的涨幅越小,后期股价下一波上涨的涨幅就会越大;而E2点是股价的正常回调点,若股价在E2点开始调整,则下一波上涨往往会出现等同于前波上涨(即SH)的幅度;E3点则是股价的弱势回调点,也叫做极限回调点,此种情况下,股价走出N字形走势,代表此时上涨幅度较弱,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上升趋势顶部的转折期,上升趋势中如遇股价N字形走势,则需留意风险来临。知道了这些公式我们再看形中有形的几种具体表现方式。

形中有形之以小见小

所谓以小见小,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在上涨过程中的小波段,或出现在上升过程中的四段五点图形中,这些都是主力高度控盘的迹象,因为只有主力高度控盘才能使股价走出如此完美的形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如图2.3.H:

图2.3.H

如图2.3.H所示,我们看到300261--雅本化学在大盘走势持续走低的大趋势下,一直逆势上涨的走势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此股在2012年3月29日最低下跌至9.69元,其后开始出现上涨,最高涨到12.22元,这样就形成了S点和H点。

下面,我们试着根据已知的S点和H点去计算出未来的E点、N点和G点。首先,我们来计算E点,前文中我们提到,E点的计算方法有三种,而在正常的情况下股价会回调到E2点。要想知道股价到底会回调到哪个位置,从而确定我们该用哪种方法计算,此时可以有两种操作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三种计算方法把E1,E2,E3三个点位都计算出来,看股价在哪个价位止跌;如上图中的例子,我们可以分别算出E1、E2、E3点的位置,如下。

=12.22=11.52

==10.88

=12.22+-1)=10.35

最终股价调整到2012年4月24日,在10.72元触底反弹,这一波调整跌破了E1点,在E2点见底,前文中我们说到,E2点是股价的正常回调点,若股价在E2点开始调整,则下一波上涨往往会出现等同于前波上涨的幅度,则E2点的确认,可以对我们预测股价下一波上涨EN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EN的预测包括对于N点的具体计算方法,在本书中会有详细的介绍。

第二种方法是看第一波上涨中股价从S点(低点)运行到H点(高点)所用的时间,用同样的公式去验证。比如说在图2.3.H中此股第一波上涨(SH)的上涨周期是13天,开根号得到上涨之后的回调(HE)的时间,就是3.6天,首先按照正常的调整情况来计算,也就是说在第三天或第四天股价会到达E2的位置(此处考虑的是匀涨匀跌的情况,所以采用的是股价正常回调点即E2点时间的计算公式)。这样我们就可以先计算出E2的价格,即E2=10.88,也就是说如果股价在第三天或者是第四天下跌至10.88元就会转折。而实际上股价在下跌两天后最低至10.72元,10.88元出现在当日下影线的位置,而后第三天股价最低下跌至10.89元,此后股价止跌企稳当日收出了十字星,则我们可以看到,在图2.3.H中,股价运行的实际走势与计算的10.88元只差一分钱。这样我们就能确定股价在第三天接近10.88元,说明在E2的位置启稳,随后再计算N点的价格。股价在E2的位置企稳说明股价是正常回调,那么N点最少和SH的比率相等,也就是H÷S=N÷E,那么N=H÷S×E=12.22÷9.69×10.88=13.72元,既然价格的上涨幅度相等,且做底没有逗留(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价格在底部横盘逗留的话则可能影响SH与EN之间在时间上的对称性),那么时间也应和SH的时间相等或相近,也就是股价应该从N点开始运行在13天后上涨到13.72元。实际上股价在2012年5月15日也就是第十三天后最高上涨到13.74元,与预测的结果13.72元只差两分钱,可见模型之神奇,预测之精准。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前文计算公式中我们代入E2点时所使用的价格是10.88元,而实际上,股价在第一次调整时最低下跌到了10.72元,那么在具体的计算时,我们到底应该以哪一个数据为准呢?其实也相差不了多少,比如说在这个例子中的10.88元和10.72元之间就相差不到0.2元。具体在应用过程中,只要我们计算出来的点都能有效确认并且和股价实际价格差距不大,那就应该用我们计算出来的价格,而不用实际价格。所谓的有效确认,就是对低点的预测(即支撑位)需要出现在底部K线的下影线位置,反之对高点的预测(即压力位)需要出现在头部上影线的位置,才能称为有效确认。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最后一个点——G点,股价从E点运行到N点所用的时间是14天,开根号后是3.74天,即股价从N点运行到G点所用的时间应该在三天到四天之间,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G点的价格G=12.22元,实际上股价在第四天后正好下跌到12.22元见底,时间上和空间上一点都不差。

那么股价在G点见底上涨之后,会上涨到什么价格才会开始调整呢?或者说当股价走完了一个四段五点之后,之后的走势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刚才讲到的八浪循环上来,如图2.3.I所示。

图2.3.I

在八浪循环图中,由模型的对称性可知,如果股价走出五浪,则模型中整个前五浪的部分会以三浪为中心上下对称,如图2.3.I,则由此可以得出五浪的计算公式:即五浪=N²÷H。

图2.3.J

前文中我们提到,八浪模型中整个前五浪的部分会以三浪为中心上下对称,则我们设5浪高点为O,过H点做一条平行线,再以平行线为中线做3浪、4浪、5浪的对称图形,如图2.3.J中虚线部分,由对称关系可知SH=GO’=GO,则五浪的头部应该是一浪高点的一倍,由此可以得出计算五浪的另一个公式:五浪=H²÷S。

将这两个公式代入上面的案例中,即:

公式一:五浪=N²÷H=13.74²÷12.22=15.45元;

公式二:五浪=H²÷S=12.22²÷9.69=15.41元。

图2.3.K

实际上股价在2012年6月15日最高涨至15.47元,此后股价在该区域内震荡徘徊,如图2.3.K。

通过以小见小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根据股价过去的走势计算出股价在未来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高低点。

形中有形之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通过一个小的阳型或阴型基础模型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大的模型之间的关系,虽然时间和空间放大,但是它们之间的比率关系是一样的。就像混沌理论中提到的,初始分形比等同于最终分形比,重点提到的就是股价上涨或下跌的源头,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蝴蝶效应。

以小见大的理论基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极小的偏差,将会引起结果极大的差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实就是一个结果和原因之间的推导过程,原因上微小的差别在事物的发展中被不断放大,最终对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就像西方民谣说的那样: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你可能说这个也太耸人听闻了吧,其实也没那么神奇,这是一种模糊分析思路,所以叫做混沌理论。用中国人的话最能诠释以小见大,那就是“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古人早就理解见微知著的道理了,就像老子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大的变化,都是由细微之处慢慢发展而来,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来把握大的变化,这就是预测的诀窍。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如图2.3.L。

图2.3.L

从图2.3.L中可以看到000607--华媒控股自2011年12月28日3.19元见底,到2012年1月10日的3.66元出现短期头部,经过简短的回调后再次创出新高,几乎没有调整地涨到2012年3月6日的5.02元,随后出现了中长期的头部,开始深幅调整,最低跌至4元。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在图中可以看到,She是一个涨多跌少的阳型,而SHE也是一个涨多跌少的阳型,这两个阳型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通过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它们都属于E2回调的计算方法,e点的回调价格只要将3.19×3.66开根号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得出3.417元。实际上股价最低跌至3.4元,与预测结果只差一分钱。再来计算一下E点,同样只要代入公式即可,即将3.19×5.02开根号后,可得出4元,实际上股价在2012年5月3日和4日最低均跌至4元,并且没有下影线(此处应用的计算公式为,这一公式的变形公式)。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知道这样一个道理:股价大的波段调整的比率和小的波段调整的比率是一样的。这样的形中有形的方法就叫做以小见大,也就是说要想知道大波段的调整比率,首先就要计算出小波段的比率,无论是阳型还是阴型都一样的。

还是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Hab是一个跌多涨少阴型,HEc也是一个跌多涨少的阴型,它们之间的以小见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我们单纯从模型Hab和HEc的角度来计算b点和c点。想要计算阴型基础模型,首先需要知道下跌四段五点模型中E点的计算公式(详见第一部《模型理论》中四段五点模型的部分,下跌模型中E点的公式为)。在图2.3.L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模型Hab中,股价在2012年3月6日到达高点H,最高价为5.02元,之后进入调整期直到2015年3月30日到达低点a,最低价为4.35元;再来计算一下c点,同样代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元,而股价的实际走势自3月30日触底开始反弹,13天后出现高点b,最高价为4.84元,与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到0.2元,而在模型HEc中,股价从H点开始下跌,在2012年5月3日跌至最低点4元,则c点的计算公式是4.48,而股价的实际走势从E点反弹之后最终到达高点c,为4.76元,与预测结果相差0.28元。

上面的计算中,我们单纯从模型的角度出发,计算时使用的也是E2点的公式,将股价走势默认为是正常走势。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b点是股价在高点H下跌之后出现的另外一个次高点,股价有可能会在这里形成头部,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对其进行预测,可以知道股价是否会在这里形成头部,从而做出正确的操作,或获取利润,或规避风险。想要预测b点会不会形成头部,则要用到E3点的求解公式。

在前文讲解E点回调时,曾经讲到过E3点是代表弱势回调或弱势反弹的点,主要用于预测股价做底或做头的转折区域。E3是确定股价做头最简单的方法,想确定股价是否在这里做头,那就只要证明b点是否反弹到E3的位置就可以了。求解E3需要用到E1和E2的密码的和(关于密码的概念,笔者在第一部《模型理论》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在这里就不浪费篇幅多做赘述了),就是股价比率一次根号和两次根号之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和是指小数点后面的和,不包括前面的1,因为在这里,1被视为股价本身,就好比一日均线是当日收盘价一样,而小数点之后的数字被称之为密码。

现在开始计算b点的价格,首先计算出Ha的比率即H÷a,将其开根号后得到E2的比率,再开一次根号得出的就是E1的比率,之后将E1和E2的比率相加,减1就可以得出E3的比率了。求出E3的比率之后,乘以低点a就行了,最终算出来的结果是4.83元。实际上股价最高涨至4.84元,只差一分钱且在上影线的位置,有效确认。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c点的价格,最终计算出来的价格是4.71元,实际上股价最高价涨至4.76元,但是连续四天的上影线都在4.71元,也为有效确认头部。从上面的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E2点,股价的实际走势更接近于E3点,则此时我们应该警惕股价从这里做头。

通过上面两个公式的计算,我们发现了阴型也同样具备以小见大的规律,那么我们也可以用以小见大的规律来确定B浪反弹高点的计算。如下图:

图2.3.M

图2.3.M是000005--世纪星源从98年8月到99年1月的日K线走势图,股价经过几个浪型的上涨之后于1998年9月15日到达高点H,最高价为3.71元,之后股价进入下跌三浪的调整,直到1998年9月25日到达次低点a,最低价为3.25元,触底之后股价开始反弹,1998年10月7日出现反弹高点b,之后股价继续调整,到1998年10月26日到达低点S,最低价3.12元,至此股价走完了A浪,进入B浪反弹,设反弹的高点为E。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浪和B浪之间存在Hab和HSE两个跌多涨少阴型模型,现在开始计算b点的价格,首先计算出Ha的比率即H÷a=3.71÷3.25=1.14,将其开根号后得到E2的比率为1.068,再开一次根号得出的就是E1的比率1.337,之后将E1和E2的比率相加,减1就可以得出E3的比率1.102。求出E3的比率之后,乘以低点a就行了,最终算出来的结果是3.58元。实际上股价在b点最高涨至3.59元,与预测点位仅差0.01元。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E点的价格,最终计算出来的价格是3.54元,实际上股价最高价涨至3.50元,并且无上影线,与预测点位仅差0.04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了如何用以小见大的规律来确定B浪反弹高点,要想知道某只个股B浪的反弹高点,只要找到A浪下跌过程中第一波反弹比率即可,因为它和B浪反弹的比率相等或相近。

形中有形之以形比形

所谓的以形比形就是找一个参考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将其扩散,就会出现相应的低点或高点,其中也包含了以小见大的形式。但更多的是非线性比率关系,就像如果有人问:“两个眼睛的视敏度是一个眼睛的几倍?”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两倍,可实际却是6~10倍!股市中的波段也是这种非线性的关系,但即便是非线性关系也要找到源头的,有了源头才会有标准。而源头往往隐藏在更细小的地方,甚至是你从来不曾关注的,就像“非典”的源头是果子狸一样,如果是单独猜测,无论如何你是想不到果子狸的。股市中也是这样,你要找的源头,可能就是某处的“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产生的连锁反应。那么应该如何发现源头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如图2.3.N所示。

图2.3.N

通过图2.3.N可以看到,从大的波段来看,股价从a点见底之后,上涨至c点出现中短期头部,而后下跌至e点见底,e点高于a点;之后再次上涨至g点出现第二个头部,且高于第一个头部;最后再下跌到i点出现底部,且高于e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个蝴蝶对称形态。在《模型理论》第一部中,有一章讲到过蝴蝶对称形态,其实蝴蝶对称形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态,所以计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它的核心还是对称,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的。我们来看一下实际计算的方法。

1.关于a点

a点是行情启动的最低点,也是第一个点,这就注定了它的不寻常,它当天走出的每一个价格都是未来基准点,所以简单地理解就是以第一天的交易区间(也就是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作为计算的标准,它就像一把尺子,用来衡量波段间的规律,就像菲迪皮茨是马拉松比赛的源头一样,第一个就是标准。

2.b点的计算

b点是股价上涨第一波的最高点,它决定了其他波段的高度,甚至是最终头部的高度,而它又是从a点起来的,必然和a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倍数关系。只要到达相应的倍数高点,确认以后就会出现b点。

具体操作如下:先计算出a点的比率,即3.71÷3.53=1.05099,其中1是股价本身,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乘3,再加上1就得到了三倍a点的比率,此时再乘以a点,就得到了b点的价格。数学公式就是b=a×(a高÷a低×3-2)=3.53×(3.71÷3.53×3-2)=4.07。实际上股价最高涨至4.09元,并在次日最高涨至4.06元。

3.C点的计算

c点是第一个中短期头部的高点,也是突破b点的一波上涨,它的源头就是b点,内在的关系也是倍数关系。计算过程:先计算出b点和a点的区间,而后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乘以倍数,数学公式是c=b²÷a=4.09²÷3.53=4.7388。实际上股价最高涨至4.72元,和计算结果只差一分钱。

4.关于d点

d点是股价从头部下跌的第一个支撑点,也是第一个小分形,从c点到d点的区间决定了股价的下跌空间。

5.e点的计算

e点是波段回调点,也是下跌的最低点和上涨的启动点,它的关系是多重的,既是cd点区间的倍数,也是c点平均,更是a点的黄金分割数。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先计算两个低点之间的关系,两个低点属于循环周期,它们之间多数都是黄金分割数,如e点就是a点和黄金分割数之积,即3.53×1.0618=3.75。和c点关系就是单一波段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关系了,一般都是股价匀速下跌且股价不高的情况下,存在的三等根号平均的方法,也就是低点的平方等于高点三倍,即e=3.76。和这种计算方法雷同的就是用cd点计算e点的方法了,就是用实际股价出现的第一个低点,替代一个c点,这样就变成了c点的两倍,加上d点之和,是e点的平方,即e=3.71。

6.关于其他点

f点的计算等同于b点,g点等同于c点,i点等同于e点,计算方法都是一样,就不再一一阐述了,计算结果在上图中都已标明。

总而言之,形中有形就是找寻图形之间的各种规律,只有明白了这些图形的规律,才能达到“预则位”的目的。其实数和形的关系,用老子的一句话可以解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放到股市中就是,所以的变化都生于形,而形又生于数,形是看得到的“有”,数是看不到的“无”。

小结

本节主要讲的是形中有形,形中有形,简单来讲就是形态间的波动规律,应用规律比较简单,但发现规律却比较难,从无序中发现规律,通过对股市中图形之间关系的研究来预测股市。

通过前文的阐述,我们知道,想要更好地进行形态分析,就要知道形态的基本波动规律,就必须要知道基础形态,也就是模型理论里的基础模型,在模型理论中有四种最基础的模型形态,分别是涨多跌少模型、跌少涨多模型,涨少跌多模型和跌多涨少模型,其中两种看多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阳型;而两个看空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阴型。

之后我们讲到了基础模型组合的规律,共有两大规律:

第一,由四种基础模型组成的八浪循环图

第二,基础模型形成的图形会具有对称性

在研究对称关系时,我们列举了蝴蝶对称、三V对称、平行对称、覆盖三菱对称、三X对称、覆盖双X对称六种对称关系。

最后我们详细阐述了形中有形包括的三种表现方式:以小见小、以小见大和以形比形,

以小见小用于计算在主力高度控盘下的市场走势,在应用时我们可以使用笔者第一部《模型理论》中的四段五点模型部分的知识和计算公式;

以小见大就是通过一个小的阳型或阴型基础模型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大的模型之间的关系;大小基础模型之间的比率是相同的,其关系类似于数学上的形似图形。

以形比形就是找一个参考标准,将这个标准扩散,以计算相应的低点或高点。这是形中有形的三种表现方式中最晦涩,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它通过对股价变化的源头的追溯,找寻图形之间的各种规律,以达到预则的目的。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内容和案例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依此操作,后果自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