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十年展望III:打破汽车行业的边界

投资建议

  我们在《十年展望II: 汽车行业的蝴蝶效应》中对汽车行业长期竞争格局做出了判断,认为终局仍将保持竞争生态多样性、留有较多参与者。汽车作为多数居民资产中,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品类,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的背景下,我们确实观察到了众多企业跨界入场,汽车行业的边界正在被打破。

  理由

  终端增长放缓,汽车成为下- -个切入点。智能手机等现存互联网服务的一级硬件入口,各自在一定时期内进发出蓬勃生机,但近期增速均有所放缓,同时移动互联网红利也正在消退。此背景下“智能汽车+车联网”成为“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最佳映射,吸引众多非汽车企业躬身入局,力求成为打破行业边界的颠覆者,或者成为生产端、研发端、品牌端的赋能者。

  跨界合作的五种商业模式,其中消费场景搭建尚未实现。五种商业模式分别是: 1)提供全套方案的“沃尔玛”模式。该模式里一 级供应商具备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全套解决方案的能力; 2)依托主机厂定制化车辆,向社会提供Robotaxi服务; 3)补足车企软件能力的不足。为主机厂提供软件开发,并辅佐配套相应的开发、仿真、调试、测试环节的工具链,帮助主机厂减少开发周期、提升整个行业开发效率; 4)代工业态。当制造业的制造利润持续下滑,代工就成为值得考虑的选项; 5)消费场景搭建。我们认为自动驾驶最终实现后,驾乘人员注意力从车内转向车外,依托车内高算力芯片、麦克风阵列、对内对外的摄像头设备、更丰富的显示方法,可以产生在车内落地的消费场景。目前这- -业态还尚未成熟。

  车机黏性是一切消费场景落地的前提。目前车机单日使用时长远小于手机,自动驾驶落地后,我们预计车辆将真正成为第三空间,车机使用时长得到延伸,依托卓越的算力和硬件配置,车机黏性超过手机成为大概率事件。

  车企不产生内容,需要重视和内容商的合作。目前的行业发展方向已经走到了硬件和软件的分离,但最终还需要生态内容的配合。提供本地服务的美团、58等企业,提供基于LBS的内容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掌握流量数据、用户分析、基于“位置”的信息索引等,叠加考虑到车辆是穿行在不同地点间的交通工具,两者的结合或更易落地。

  风险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自动驾驶发展慢于预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