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环创丨《师幼共构:幼儿园主题博物馆》,含评委点评!
“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环境创设
作品名称:师幼共构推进幼儿园主题博物馆创设与实施
参赛作者:余倩、魏铮
参赛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宏济新路金苹果晶蓝半岛幼稚园
制作材料:卡纸、色纸皮纹纸、皱纹纸、锡箔纸、纸壳、纸板、卫生纸、废旧报纸、打印纸、复写纸、KT板、刮画纸、宣纸、糯米纸、礼物包装纸、食品包装纸袋等、图书、美工工具等
作品简介
幼儿园主题博物馆不是单纯的展览室,而实一个满足幼儿需要、支持幼儿学习创生课程内容的场所。为幼儿感知、欣赏和探索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及提供操作机遇的场所。它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将生活和游戏集于一身,是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理念的有效载体。
一、儿童主题博物馆的认知与解析
(一)儿童博物馆:
“教育”是博物馆三大基本功能之一,“儿童教育”则是“博物馆寻求教育方式的一个方面”°,并且重要性日渐彰显。因此,儿童逐步成为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主体。虽然博物馆承担教育职能由来已久,但最初并不存在对教育对象,诸如成人、儿童、特殊人群等的严格区分。
博物馆是儿童教育不可替代的关键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教育受关注度逐步提升, 家庭在儿童教育上的支出逐步增加,良莠不齐的各类儿童教育机构亦纷纷涌现。高昂的教育费用常使望子成龙的普通家庭负荷沉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儿童教育的非营利性机构一一儿童博物馆的出现,不但为儿童展览提供专门场所,而且成为博物馆开展儿童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幼儿园儿童主题博物馆:
幼儿园主题博物馆不是单纯的展览室,而实一个满足幼儿需要、支持幼儿学习创生课程内容的场所。它以幼儿最感兴趣的主题为刺激元,引发幼儿深入探究,持续关注。“幼儿园儿童主题博物馆”,带有鲜明的课程层面的意义,其核心价值就是丰富幼儿园课程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曾说过:设计幼儿园的课程,应重视博物馆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的优势,也可以借鉴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第一,以“博物意识”为引领,促进儿童广泛感知客观世界与人类文化,为儿童感受和操作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第二,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取,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第三,整合园内外一切的空间和资源,尽可能为儿童的发展服务,尽可能体现课程价值;第四,关注儿童的发展和学习状况,注重幼儿多感官探索和互动体验;第五,引导儿童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关注,深化、拓展和创新园本课程;第六,以儿童博物馆为重要的学习资源,重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实施。
一、主题由来
在日常教学、生活和游戏中,发现幼儿常常被各种各样的纸吸引着,婴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撕纸、团纸、揉纸,听纸张发出的声音;中大班的幼儿更喜欢剪、折,对纸再创造,他们对这些颜色不一、材质不同的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并给予幼儿支持性的学习探究环境。纸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如:纸袋、包装袋、田字格本、图书......还有很多艺术品都是用纸做成的,但是孩子们很少有机会真正地感受和认识纸的特性。可以说纸在生活中扮演着默默无闻的角色,偶然的话题引起了孩子们对纸的关注。
幼儿园《纸的博物馆》的创建前,孩子们在平日玩耍时,常常会聊到自己喜欢的……经过老师仔细观察、了解后,发现大班、中班、小班的孩子都会谈到关于纸的话题,于是在各个班级的美工区里面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供孩子们自由玩耍、操作,而孩子们特别的喜欢纸,他们每天都会去尝试在纸上画画、折纸、卷纸等,在玩耍中,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话题和讨论,孩子们通过已有经验自发玩起了纸环游戏,通过自己选材、与同伴分工,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操作,将各种纸剪成长方形,进行环扣粘贴,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材质不同的纸会影响纸环的连接,比如宣纸、卫生纸都比较容易断开,有的孩子会尝试将易断的纸多折叠几次,增加厚度进行环扣,解决了纸张太薄而断开的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讨论到许多食物都用不同的纸包着,如:妈妈点的烧烤外卖是锡箔纸打包的、吃的牛肉饼是牛皮纸打包的、糖果巧克力等都包着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食物选择不同的纸包着,有什么作用?其中还发现可以吃的纸——糯米纸。
孩子们对纸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因此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与幼儿共同商讨后,共同创建了幼儿园“纸的博物馆”。
二、创建前对纸的博物馆有以下思考:
1、纸的界定:首先教师要查新知识,什么是纸,纸有哪些特征?纸的种类等,其目的是为了在创建纸的博物馆时有依据和参考素材。
2、幼儿对纸的认识:幼儿是博物馆的主人,在创建主题博物馆时要了解幼儿的前经验水平,如:对什么纸感兴趣,熟悉的纸是哪些?便于老师在创建时有针对性的创建环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愿望。
3、创建纸的博物馆将带给幼儿的经验价值:了解造纸术对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幼儿对纸的探索,对纸的再创造,增强环保意识等等,在与纸的互动中形成深入观察、乐于探究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对科学产生兴趣等等。因此,要在幼儿有兴趣的基础上判断其教育价值也是博物馆创建的重要因素。
4、创建纸博物馆环境的思考:如何创建?空间怎样规划?需要哪些原则?需要哪些材料?师幼共创的分工区域等等。
5、创建中幼儿可以在博物馆里做什么?
带着以上的思考,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建立博物馆的资料,区分社会性博物馆和儿童博物馆的区别之处。
社会性博物馆主要是以呈列为主、欣赏收藏为主,呈现方式大多以场景式、橱窗式、展架式以及墙面科普类知识为主;儿童博物馆是以3-6岁儿童为服务对象,从环境的创设以及物品呈列的方式、幼儿操作的环境都要体现儿童化。结合本园的实际场地考虑,合理利用空间,以全园幼儿为对象出发,以之前创建的“恐龙博物馆”为标准,最终还是参考集装箱的形式进行打造。通过有趣的场景和互动展览项目来调动儿童情绪、激发想象力、提高认知和技能、让儿童感受多元文化,树立他们的博物意识(所谓博物意识是指:广泛关注、深入观察、尽心欣赏、积极探究的意识)。由此得出,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才能让孩子们了解到博物馆的学习的广博,这种广博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盛宴、动手操作和自己亲身体验,来感受这些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广博性,因此环境的打造也将从广博性入手,典藏陈列区将体现形态的广博,展示和收藏各种各样的纸,同时便于幼儿观察与感知,丰富幼儿对纸种类的认知;档案查询区将体现资料的广博,提供大量有关纸的书籍,帮助幼儿构建有关纸的知识经验;操作体验区将体现内容的广博,结合五大领域开设多种有关纸的体验游戏,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三、师幼共构,区域划分,创建整体环境。
儿童是博物馆的发起者,儿童主题博物馆是儿童和教师共同设计和建构的。儿童在建构活动的过程中更显现出了主导作用。教师是基于儿童的创造和表征而规划学习环境的。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疑问讨论并尝试去探索,这个过程是由儿童发起的,是从个人形成小组、集体的研究。
整体环境:
环境是支持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场所,我们一直坚信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始终来自于跟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纸的博物馆的环境创设中,外部色系为绿色,表现环保理念,内部整体风格以简约为主,突出“纸”的主题,激发幼儿对纸的专注探究。
在纸的博物馆创建前期,我们进行了亲子博物馆设计活动,让孩子和家长积极的参与到了纸的博物馆室内设计中来。这是孩子们心中幼儿园纸的博物馆的样子。我们在打造的过程中,也参考了一些孩子们的想法。
(一)陈列展示
划分区域后,陈列展示区在进门左手边的凹字型区域里,三面是墙,视觉上背景会比较立体,中间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供陈列,位置和空间都很合理。
我们到底陈列展示什么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有的说把各种纸摆放在架子上,大家都可以拿下来看,有的孩子说去超市看到用卫生纸给模特做的蛋糕裙很好看,我们也可以那样展示纸,有孩子联想到还可以用报纸、色纸、纸壳等做出好看的物品进行展示。那么,我们只是把这些纸做的物品摆放上去就好了吗?孩子们又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放架子摆放,有的说贴在墙上或者摆在地上,我们一起去了现场,进行模拟摆放发现,并没有很好的利用空间,陈列方式太平面。于是给孩子们布置了周末小任务,到各个博物馆去实地考察,参考借鉴一下陈列方式。
从孩子们反馈的陈列方式来看,除了传统的摆放陈列,孩子们更喜欢场景再现,直观的展现了所要陈列的物品,情景感更强。陈列方式确定好了,于是大家开始商量陈列的内容,博物馆里都是以场景展现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就像演电影一样,于是有孩子就说到我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电影场景也像这样展示出来,另外有孩子说除了电影还可以是书上的故事,之前就看过一本好看又神奇的立体书,书一打开,里面的场景就像摆在眼前一样。最后经过激烈的商讨投票,选择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和《杰克和魔豆》两个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陈列展示区的内容。
接下来就是实施阶段了,我们结合家长资源、亲子制作、请教维修叶师傅、师幼合作,开始了一步一步的打造工作。
合理利用空间,将整体划分成上下两部分,孩子们一起讨论,老师就将孩子们表达的关键点涂鸦出来,形成画面。
陈列展示区完成。
(二)档案查询
提供大量有关纸的百科全书,如《造纸术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造纸术的由来和造纸过程,名人传记绘本《蔡伦》,让幼儿了解中国伟大发明家的故事,其中《纸艺术》中,通过欣赏各种纸类创意,让幼儿感受纸带给我们美,趣味剪纸折纸类书籍则启发幼儿在书本上获得更多技能。
幼儿在档案区内,自选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有一天孩子拉着我指着书上说“老师,他把纸吃掉了,纸是不能吃的。”我问:“为什么纸不能吃呢?”这引起了旁边幼儿的关注,他们说:“纸是用来画画的”“纸是用来擦嘴巴的”“纸硬硬的怎么吃嘛”,幼儿开始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问题引发了幼儿对纸是否能吃的关注,教师作为幼儿积极构建与发展的观察者、参与者、支持者,一定是追随幼儿兴趣与需求,及时提供让幼儿可以探索与发现的空间,鼓励幼儿寻找答案。我们为孩子们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让孩子们思考、讨论、尝试,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就这样一个关于纸是否可以吃的话题由此展开,我们将问题变成小任务由家长与幼儿一同参与寻求答案,通过百度百科、询问家长、观察实物等方式,幼儿知道了有的纸可以吃,有的纸不能吃,问题又接踵而来,哪些是可以吃的纸又成了幼儿关心的话题,我们将幼儿探索到的答案记录下来,进行知识经验共享。
在翻阅折纸书籍时,对纸的变形特别感兴趣,幼儿就不同的纸的变形展开讨论,并进行活动体验,探索出了纸变形的奥秘,对于包装食物的纸幼儿也有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促进着博物馆环境的变化。
(3)操作体验区
在这个阶段,教师会和幼儿一起创设丰富的操作环境,投放各种丰富适宜且多元的博物馆学习材料,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让幼儿能在操作体验中深入探究,持续关注,架构知识经验。
观看蔡伦造纸术:
通过观看蔡伦造纸的动画视频让幼儿知道纸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值观了解纸的由来和造纸的过程。
趣味造纸:
有了视频的铺垫,幼儿对造纸有了初步的理解,在造纸工具的辅助下,幼儿开始亲手造纸,每一次尝试幼儿都会将自己的经验和发现记录在造纸记录表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幼儿造出了一张张完整的纸,为了分享自己成功的作品,幼儿提议将自己造的纸展示在博物馆里,并且还想将自己造纸的过程展示出来,让其他的小朋友也能学会造纸。
随着造纸活动的盛行,孩子们纷纷来到此区域开始尝试造纸,在造纸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者更是支持者,与幼儿一同探究造纸中的小麻烦,并将遇到的问题和幼儿通过实践后总结的经验呈现在墙面,让幼儿充分与环境对话,成为环境的主人。
玩纸:
纸有独特及百变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玩纸的操作体验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力,运用不同材质的纸来创意各种有趣的纸作品。过程中,锻炼了幼儿小手肌肉,培养了幼儿创造性思维。
纸的科学小实验:
我们在探究纸的过程,怎么忽略起独有的特性。通过许多趣味小实验会喝水的纸、报纸的乐趣、纸绳有力量、纸立起来了等游戏,让幼儿在玩耍游戏中感知纸的特性,鼓励并将纸的特性运用在生活中,迁移经验。
五、经典活动案例:特别的复写纸
阳阳带来了一张蓝色的纸,孩子们都凑到他身边,哇!太神奇了,在上面用铅笔写了名字,下面也有他的名字。
看到大多数幼儿对复写纸那么感兴趣,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复写纸进行探究。
乐乐发现了我放在桌上的复写纸,激动地问:这个是阳阳的那种纸吗?是给我们用的吗?我回答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到美工区拿纸、笔进行操作。豆豆:“哎呀!蓝色抹在我手上了”、嘟嘟:“我画的公主,下面的纸上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公主”、丁丁:“我画的大树,下面只有树干,树叶没有”、妮妮:“上面这张纸的字也是蓝色的,字是错的”、丫丫:“我的桌上也是蓝色的,太脏了”......妮妮说:“我都变成打印机了”“我们可以把这个纸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吗?”
操作前,我有意不进行讲解,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和发现复写纸的特点,与同伴交流自己,有的孩子边操作的时候边进行调整,自己的画印出来的总是歪着的,他就用胶粘复写纸再印,有的画太大,复写纸小,自己就多用几张复写纸,把纸排满再画。孩子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大班幼儿应该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很多孩子都说到了复写纸会把手、桌子、画面弄脏。我提议大家想办法:怎样才能操作复写纸地时候,能印出来又不弄脏桌子、手和画面?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
第二天,孩子们找来了一次性桌布垫在桌上,桌子很干净,但是手和本子还是脏的,怎样才能三样都干净呢?有的孩子找到了塑料袋,可是套在复习纸上又印不出来、有的用双面胶贴在第一张纸上,不弄脏手和桌子,可是撕下来就坏了,第二张的画面还是有点脏......大家觉得要去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和询问家人,来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
从家里带来的收据,即不弄脏桌子、手和画面。又能印出自己想要的汉字和图案,但是,小朋友又觉得太小了,能有大点的就更好了。
幼儿通过和家人查阅资料,得知现在大人的工作中有更便捷的复写纸,知道大家不断学习、改进和创新,各种各样的纸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我们收获:
1、坚持以幼儿为中心,以藏品为载体、以探究为形式、以发展为目的,遵循参与性、适宜性、操作性、丰富性、多样性、动态性原则。
儿童主题博物馆一一是以儿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为价值取向,儿童主题博物馆活动开展应遵循:计划与决策、探究与表征、寻访与体验、回顾与反思、评量与收藏等步骤博物馆学习五个步骤为教学组织形式,以幼儿展品和博物馆学习历程为主要评量方式,旨在促进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广泛兴趣和高度热情,提升儿童学习品质和心智习性的课程式,其创设与利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其对儿童的发展价值。
2、分享幼儿探究,以点带面促进幼儿与博物馆环境对话。
幼儿在博物馆中,主动参与,深度探究,在问题情境中学会主动思考,在问题中解决问题,我们将幼儿的感悟、探索过程,成就用语言、调整环境、借助媒介来进行分享在博物馆,让更多的幼儿能与博物馆环境对话,激发幼儿更充分的与环境相互作用。
3、基于幼儿发展与需求,运用博物教育理念积极拓展体验活动。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说:“儿童博物馆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呈现和展览物品的地方,而是一个注重引导儿童参与和体验的地方。置身于幼儿园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真实情境中,孩子们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定权。孩子是博物馆的小主人,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方式与途径,以内在感知驱动深度参与。以幼儿的发展与需求为出发点,从看、说、听、做、玩等方面,让馆内的每一处都蕴藏着纸的秘密。当博物馆的情景与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孩子的思维与行为发生变化,他们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博物馆创建中,又将博物馆中的探索与发现迁移到生活中,为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相辅相成,共同生长。
4、增强教师博物意识,激发教师博物思维。
评委点评:
本作品最大的亮点是基于博馆教育理念下的学习环境创设,不只是为了单纯的认知,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引起探索和发现,让儿童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从构建班级博物馆到幼儿对纸的探究产生浓厚兴趣,整个过程凸显儿童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计划与决策、探究与表征、寻访与体验、回顾与反思、评量,这也正是博物馆学习的步骤。
此作品环境创设丰富、完整,充分体现新理念下幼儿的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