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教他们学会面对黑暗

实际上我能理解这位老师的想法,她说不能以成人的视角来推断儿童,我也认同。从后面的发言看,这位老师有爱心,很专业,跟学生关系不错,而且很了解这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所以我想她平时对学生的关注应该蛮多也蛮认真的。而我的问题,大概是没那么有爱心。
我们上课的时候,其实大量采用了心理学上的疗愈手段。本质上更靠近一种「临床式的教育实验」,整个过程教师是不会也不能掺杂过多情感的,他一定要保持冷静,努力学会倾听与观察。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更希望能探查到儿童真正的「动机」。尤其是,究竟是什么在驱动他学习,又是什么驱动他放弃或逃避。
像上面这张图,我判断其戾气很重,就会怀疑其大概率有家庭问题,或者在学校有暴力遭遇。那位老师后面谈及其家庭情况的时候,正好与我的判断相符,此学生的家长确实关注不够。
在心理学上,认为暴力可以「遗传」,现在大概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观点了。所以,如果我来着手对待,其针对点应该是如何面对其「戾气的源流」。
但那位老师的应对有错吗?我也觉得没什么错,甚至是非常好的应对。
我们需要激发儿童心中美好的那一面,尤其是,给一个受到世界压制的孩子以应有的表扬,这可能,对他未来的人生都是一种有效的拯救。
但我觉得,这与我们选择去面对黑暗的那一面并不冲突,其实无需非此即彼。
就像治病一样,医生越能够获得全面的信息,就越可能做出有效的药方,而病人痊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倘若我们只是不断地给病人麻醉剂,让他抵御痛苦,那可能是不够的,我们同时也应该去治疗他真正的病因。
这也是我们对那些单纯要「表达正能量」且必须「拒绝负能量」的人不满的地方。只有正能量,是救不了人的。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无尽的幽暗和痛苦,只靠鼓励他就能走出吗?我想那是不可能的,他需要被理解。否则,鼓励的话语,对他也可能是毒药。
我们常常对家长说,你一定要清楚,你所守护的世界到底要通往何方?我们相信儿童一样需要同行者,那不单单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导师,还包括面对黑暗时的助力。他恐怕早已知道人生不尽光明,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面对黑暗的那一面。
所以,我想,他们需要明白怎么面对黑暗,并知道如何舔砥伤口。当自己的能力积累足够之后,再出来战斗。
我想我们需要做出表率。面对负能量,面对黑暗,我们也可以有勇气坚韧的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如此才能给学生以勇敢的影响。
只有如此,当我们告诉他们人生路长,不要期待短暂的解决,尤其是暴力的使用乃是无能者最后的手段,才有真正的说服力。
我们面对的世界,有无数种可能,也有无数种光彩,既有光明,也有黑暗,太阳既照好人,也照歹人,而你要教他们学会如何面对。这岂不就是我们这些成人的职责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