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前两天收看同课异构比赛线上直播,在6年后我回想起生命学院W院长的研究生选题讲座。因为去南京留交会遗憾错过,回来后收藏了南12宿舍那张宣传栏的海报,之后搬过北9的3、5楼,它一直陪伴着我,粘贴在寝室墙上。海报上引用的就是爱因斯坦的名言。
比赛讲语文必修2的一个单元,第二篇是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3月开学考监考时讲台上有一本,没睡着前我看过这篇。一个月后听语文老师讲物理学家的自传体文章,就像8年后回想起哲学老师在课上对我们学生所研究的自然科学的偏见。多元宇宙和平行世界避而不谈,至少阿西莫夫科幻神作《基地》可以科普一下。他们讲的想象力、好奇心和科学精神,只有在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讲座时,才能真正体会到。我在深造那6年间听了上百场,感同身受也是真情实感,好奇心在细节里,想象力在思维里,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里。
文章标题中的“教育”,严格意义上说是作者的自我教育。2013年我硕士毕业,有些老师还在读高中。对于一些年轻老师,他们还记得高中的学习情况,而我的时间线如发际线后移了。本科和硕士当作小学和中学,之后的深造才算大学刚刚开始。跨专业要恶补专业课,我就旁听本科生的基础课。2013年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室培养了严谨的基因工程实验技术。2014年在中国水产研究院黑龙江所做助理期间,学习了微生物培养和筛选。2015年在大连宝生物哈尔滨代理做技术支持时,熟悉了产品业务和行业现状。这些经历我都当作了学习机会。后来一直在真菌遗传工程研究室做转基因,前两年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都联系在了一起。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去年上半年来新区之前的疫情期间,还有幸又蹭了一遍大学网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当我还读书时,在大学里或去外地开会,有时会遇见本硕生谈起学习生涯规划。他们想要考研或出国留学,需要选择新院校或新专业,我常常细心倾听和分析。虽然我们计划的途径不太一致,但他们在以后的道路都找到了理想归宿,大多找到了新土壤。
当我回想起自己还在大学时,指导过本硕生实验设计,开题答辩和撰写论文。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矛盾就像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样。当他们来向我寻求帮助时,我常作为导师和学生的媒介,讲解并让他们体会导师意图,疏导他们对实验和毕业的焦虑情绪。
生物学核心素养对于我而言,5年后再回想起2016年冬,退休的李云龙老师回母校做《系统生物学》系列讲座,像孟德尔在自私的基因种出了无私的豌豆,哲学思想的萌芽重新发现生物学的系统论,而那将是在我这片新田地里。高二时,我参加了全国高中生物联赛,并获得国家二等奖。参考教材就是陈阅增先生第一版《普通生物学》。书中动植物不分家,同为地球生命体。这种系统理念一直影响到我后续求学的生命科学探索中。而指导老师的讲解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并准备将其贯穿于新教材的教学中。
加来道雄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我的课不只是讲生物,而是拓展到数学、物理和化学整个自然科学的世界。数学语言表达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生物必修一的科学家访谈对象是施一公,他对中学生学好生物学建议道,需要在数理化等学科有基础,他曾获得高中数学联赛省第一名,大学选修数学作第二专业。去年我曾向校长提议寒假办奥赛班,他反问我所教班级成绩如何,我竟无言以对。我只想培养拔尖人才而已,或者想象一个生物学家吧。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挂职街道副主任期满一年后返校,这时期前后我以此为题写了几篇小文,是希望给本科生看的。现在这篇送给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