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17日原创微头条
李银河说爱情与婚姻: 第一, 如果你很想结婚,那就不一定非要等到爱情不可,跟一个仅仅是肉体上的朋友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朋友结婚也无不可;
第二,如果你并不是很想结婚,而且一定要等待爱情,那你内心要足够强大,要做好终身独身的准备,因为爱情发生的概率并不太高。
细细一思量,还真是这个理。要想因爱情去结婚,你确实需要等到地老天荒,遇到了是你的幸运,遇不到也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要想结婚,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那真的太简单了。对生活要求不高的,随便找个人也是可以结婚的。
假如对物质生活要求高,挑选个在你圈子里经济条件好点的;对精神生活要求高,那就挑选个精神上能同频共道的。
结婚,对于女的,真的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找到有爱情的男人结婚,这就有难度了。
美国婚姻情感专家温格说过:“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
看来婚姻和爱情还真不一样。我年轻的时候,我们有个同事给我讲他们夫妻关系如何好,几十年都没有红过脸,我就相信了。
还非常艳羡的把同事的幸福生活说给其他人听,其他听了后,嘴一憋,然后说不是的,你看到她房间桌子上那块有裂纹的玻璃吗?
我说看到了。他们就给我说,那是他们夫妻两个人打架的时候弄破的。我当时惊讶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
因为他们夫妻都很爱面子,所以,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恩爱的模样,可是,真实的相处其实不是那样的。
夫妻在一起不吵架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彼此不在乎,你做什么都与他无关;一种则是真的很恩爱,估计也会有矛盾,只是很快能和好而已。
《上阳赋》中的上阳郡主和萧綦在一起的时候,也弄过别扭,只不过两个人很快和好了。
《知否》电视剧中,明兰有这样一段台词:“这天下没有谁是谁的靠山,凡事最好也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实在要指望,也不能太多、太深,指望越多,难免会有些失望,失望一多,就生怨怼,怨怼一生,仇恨就起,这日子就难过了。”
人生在世,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假如你遇到困难,就想着依靠别人帮助自己解决,一次可以,两次可以,
假如太多,你又没有交换的筹码,迟早别人会嫌弃和厌倦。
这个人即便是你的枕边人。
我的一个同事给我们说他的老婆一天除了睡觉,就是闲逛,闲在家也不干家务。家里没电没水了也不买,
全指望他。几十年过去了,他也很厌烦。说句心里话,他都不想和他老婆过了。
老婆出去一天,他连问都不问一声,一晚上不回家,他也不问,一年到头和老婆说话的句数不如和红颜知己三天说得多。
这就是一个女人依赖男人的结果。太过依赖别人,活的不够独立,是很难受人尊重和忠实的。
假如你是个普通人,你想有开挂的人生吗?
有人或许会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而我则说我想有个开挂的人生,可是,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呢?
那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处于一个高于自己,而自己又能够得着的圈子里。和雄鹰在一起,你即便不会飞得像雄鹰那么高,你也不会像鸡鸭鹅一般不会飞。
我一直都坚信这样的话是对的。
后来看了由加拿大湖首大学教授彼得·霍林斯所写的《自主学习法》,我更加坚信。
霍林斯曾游历世界各国。
他发现了在一个不同人群中的相同现象。
小到一个初创团队,大到一个巨头企业的管理团队,只要是一个团队内部的人,都有着差不多的语言风格、思考习惯和认知模式。
他觉得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于是请教了不少社会学家。
结果,大家的共识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你经常接触的那几个人,你的水平就会是他们的平均水平。
他们可能是和你类似的人,也可能有着差异巨大的脾气秉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你们有着相似的认知层次。
这就像有一道高校研究生的面试题是“如果和你一起参加研究生面试的同学,有国内顶尖学府的本科毕业生,你会怎么办?”
答案有很多。其中,最受面试官青睐的回答是:不怎么办。因为他们能跟我一起面试,从本质上讲,我们的水平差不多。
这就是成长的真相。
如果你想突破自己,除了努力之外,进入一个你够得着的圈子,才是王道。
可能开始你的水平是垫底的,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你才有机会到达他们的平均水平。
由此,霍林斯联想到了历史中的一些时期,总是涌现出了一批艺术大师。
而有些时期却没有出现。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人才宝典》的作者丹尼尔·科伊尔把这种百花齐放的时代称为“人才温床”。
书中,科伊尔是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为例,说明了这个观点。
历史上,佛罗伦萨曾汇集了包括达芬奇在内的一批艺术家。
他的依据是:“手工业行会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发明,佛罗伦萨是其兴起的绝对中心。行会是纺织工匠、画工和金匠等从业者为了规范同业竞争、保证质量而自发形成的组织。他们最擅长培养人才。行会的基础是学徒制,七岁左右的男孩子必须离家和师傅一起生活,规定年限是五到十年。”
以行会形式出现的集体,决定了整个行业的水准。行会内每个人的作品,都影响着整个行会的声誉,所以师傅们都是花大力气培养学徒。
你可以想象这种环境的培养效果。即使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学员们的技能也能得到大幅提升。换句话说,一个人的高标准比不上一群人的高要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降维打击。
从作者的发现,到时代中的杰出人才,最后我们再研究一个国家在某个领域的统治力来源于哪里。
几十年来,巴西是足球领域最具统治力的国家之一。
那些进不了巴西国家队大名单的球员,都是其他国家队主教练非常青睐的球员。
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还是胜在了培养模式上。
巴西极其重视以专业化、小型化的模式,来培养孩子的球技。
比如,五人制足球在巴西的年轻球员中很受欢迎。
这项赛事的特点是,比赛用球的大小只有正常足球的一半,但重量却是原来的两倍;由于球场小得多,球员们需要更多的互动和配合;由于球门也变小了,球员们的脚法也得到了磨练。
所以,五人制足球赛,就类似过去的商会。每个球队都是一家商会。每一个球员都代表了这个商会的形象。
很多后来成名的巴西球星,早些年都是踢五人制足球赛的,比如罗纳尔迪尼奥和内马尔等足球巨星。
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便是技术最差的巴西五人制球员,他们的水平也远超其他国家的很多球员。
高手从来不是一枝独秀的。他们都是在跟同水平人的切磋中,不断成长的。所以,高质量的战友才是对普通人的降维打击。
从这个结论可以知道,一个人经常接触到的朋友和同事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这也就是好多家长为什么愿意穷尽一生都要在送孩子去名校学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