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32)

这一段时间我在研究辅行诀,有一些新的收获,在原来的基础上,理论又往深处扩展了很多。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拿出来一起学习一下,所有的生物的等级和所在的时空不一样,他们分化的程度就不一样,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生物形态。但是总的来源还是宇宙的一气周流的气化,它们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一样的,但他们表现的程度不一样。

咱们搞医就是研究每个个体内部气机的变化,《辅行诀》讲得比黄元御更有深度,更加细致。他的思想和古代中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下来的,黄元御讲的阴阳相生了中气,中气又生出五行,里面包括时间和空间,张仲景又分了脏腑和六经辨证。在五行这一部分,黄源御没有讲得更细,辅行诀在这方面的研究学问大了。他认为用体交合才能生成五行,它来源于内经的脏气法时论,春天对应了辛味,阳气应该生发了。辛味在生发的以后,经夏天和长夏,到秋天开始收敛。因为秋天是酸味,万物春生秋成,在木生和秋成的过程中,包含了木辛和金酸。

金不克木木不成器,经过金克以后才能变成真正的木德,由春天的木气变成秋天有形的木。所以木里面包含了金木之气,也就是辛味和酸味,其他所有的五行都是这样来的。火在夏天发生成火的时候是一股膨胀的热气,因为咸味能软,软才能大,酸了就小了。这种软的火气经过长夏和秋天,到冬天水克火的时候,因为水是寒的,寒冷了就会坚和收藏。冬天的苦味是寒性的,然后火气才能成为真正的火德,带有了火的实体性质了。对应了象征火的时空就是夏天,放到生物中就是马,在咱们脏腑中就是心脏。

陶弘景把脏腑分成了体和用,体是指它的实的物质基础,用是指它的功能。脏腑的生成过程在辅行诀里面没有讲,但是他把每个脏腑和时空点用两个味道生成就解决了,把最复杂的东西简化了。到了相克的时位上就成就了,里面就包含了生发之气和成就之气两种味道,它的功能不足了就用生发的味道去补它,就按虚症解决。他认为体虚为实,用虚为虚,这是他的虚实原则。物质出了问题都按实证解决,只要体用乘平就是正常,体用的味道平衡就该生成什么就生成什么了。辛味和酸味合起来就是木德,咸味和苦味合起来就是火德。

他认为五行各有衰王之时令,转到克它的时候就是它气血弱的衰时了,再往后会到它的王时。所以人得病在一定时间自己会好,但是得经过一个阶段,张仲景会说七日愈,七天会好。用和阳出了问题,从它自己那里算起,往左转一圈到它生的子脏的时候就好了。这是因为天道左旋,子能令母实,地道右旋。体和阴的病是六天愈,就是往右转六天到自己这里就好了。体和用的中间会产生化味,这个理论精华的地方就在微妙的化味上。所以陶弘景补阳的时候用七味药,取各个时段的用味。春天肝弱了,用两个辛味的药,和酸甜苦咸味的药各一个,再加一个咸味的药。向左旋。

在泻实体的方子就往回转了,就用六味药了,按照这个规律就出现了大小泻汤和大小补汤。如果研究得不细就会造成治疗上的盲点,陶弘景的分析对治疗就非常有帮助了。但是每一个脏腑内部也要走阴阳二气加中间的中气化味的气化过程,人体就是一个小天地和小宇宙,它的变化过程就是天地演化的过程。

好象一个脏腑就是一个个体的生命,因为它的一个细胞能克隆成一个完整的生命,里面包含了整个生命的气化过程。但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就是老子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生化和生生不已。自然界中不管生成了细菌还是病毒,人都能和它们一起生活,因为都是大自然生成的东西,不应该把它们杀灭。完全可以共生共荣,可以生态共衍。所以在脏腑里面就生成了它的精神了,就可以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但它们都在为整个这个生命服务,在某一个脏腑中有了阴阳,就会产生新的化味。就是辛酸化甘,辛酸可以合成木德,德就是它正常的性能。

这就好象父母化生出了下一代的孩子,每一脏化出的味道就是五脏的精华,五精的相续才是维持五脏正常运转的基础,甘味就是肝脏辛酸化生出来的脾之精,是对脾最有帮助的东西。虽然咱们都知道木去克土了,土味是喜欢甜的,木能养土才能克土。不生草木的地方土地会板结,肝脏不好脾胃一定不好,这样产生的精华的东西才是促进五脏生生不息的物质,因为各个脏腑都可以化合相生,生出的精气在维持着五脏正常的运转。这样我们治病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只要把它的体用调平它的化味自然就出来了,化味出来后会对被克的一脏特别好。

所以张仲景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他就知道用甘味的补脾,就是先把儿子补好了,就缓解了肝脏的相克了。所以黄帝内经上说,肝德在散,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脏正常的功能在于往上升发、发散,用辛味的药去补它,用酸味的东西去泻它的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以顺养其欲。如果脏腑的用也就是它的功能过激了,太亢盛超过正常的范围了。五脏所苦就是用力太过的淫祸,可以用它的儿子制它,就是它化生出来的味道可以缓解它的太过。

甘味有补脾、泻肾、缓肝之功(或补土、泻水、缓木),五脏生的五精还是五种味道,这五种味道分别有五种不同的作用了。辛味有补肝、泻脾、散肺之功(或补木、泻土、散金),肺德在收,以酸补之,以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肺脏的本味是往下收敛的酸,咸是火味,火克金就把金克成了。所以肺脏含有酸味和火的咸味,就用它化生的辛味药制它的过激。

心德在软,以咸补之,以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天气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万物的枝叶就比较柔软、宽大、膨胀,如果心火不够热,就用咸味的药补它,如果过了就用苦味的药收缩使它坚硬。苦是冬天主令的味道,辛是春天主令的味道,咸是夏天主令的味道,甘味是长夏主令的味道,酸味是秋天主令的味道。

这些在辅行诀上明确了,但黄帝内经有两条由于历史的原因出现了传抄的失误,是矛盾的,所以在治疗上历代就造成有不理想的。这是在理论上有点误差,后世人就乱解释了,看辅行诀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了。五行当中有生就有克,有生就有成,生成的过程就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在里面,还有个化味是陶弘景提出的最重要的一点。

所以说五脏精气产生于其气化活动,即五脏体用的相互作用。体用承平则脏气平和,克中有生则五精相续,体用失平则脏气偏颇。有克无生是以病也,故仲景云,见肝之病尔实脾也。克制它还要生它,如果体过旺或者用过旺,脏腑之气就偏盛了。就好比两口子,女人太强或男人太霸道,这样家庭和婚姻就不太好了,下一代的教育肯定也不会太好。如果两口子都特别和合,对孩子就有了很好的生长环境。脏腑出现偏颇就不生光克了,就好像对小孩子光打不给钱养了,这个孩子就快出问题了。不生它就不能产生对它最好的东西,老被克它就病了,五脏都是一个道理。

治病就是把人五脏的体用调平,自然就能生成正常的五精之气,就能把病邪制止住了。无论哪一脏病了,用出问题就用大小补汤,体出问题就用大小泻汤。就用主令的药再加上一味辅助它的药,然后再加一味体味的药。治疗就会非常有效了,他的方子就特别精练了,大补方用七味药,小补方就四味药,小泻汤就三味药大泄汤六味。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把这些道理分析透了又出现了一种治法。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就是这么重要的一张图,把这个图研究透了,所有医疗的原理都在里面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治病了,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大夫了。

(0)

相关推荐

  • 不同的“口味”变化跟疾病有关!老中医总结的这些经验要知道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不与饮食息息相关.生活中,有人爱甜,有人贪辣,有人口重,有人口淡--为什么大家的口味会不一样呢? 在中医学里记载 ...

  • 药王孙思邈:五味应当这么吃,才能濡养脏腑...

    药王孙思邈:五味应当这么吃,才能濡养脏腑,健康长寿 孙思邈,541年-682年在世,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他依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提出通过饮食五味增减变化 ...

  • 心欲苦

    ​心欲苦: 五味所合: 心欲苦, 肺欲辛, 肝欲酸, 脾欲甘, 肾欲咸 意同五味所入 五味五脏 相宜之意 心欲苦, 肺欲辛, 肝欲酸, 脾欲甘, 肾欲咸, 五味所合 五味五脏相宜 意同五味所入 中医应 ...

  • 五味所入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根据中医 五行理论 五味与五脏 亲和偏好的 总结 简称五入 五脏对五味 各有特定 的亲和性 掌握脏.味 之间的关系 对正确使用 药疗及食养 有重要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升降生阴阳 (58)

    咱们还继续回到四圣心源,一是要有始有终,再就是咱们没有基础直接学伤寒论比较不容易,学好黄元御的理论对我们学习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咱们接着学习四圣心源的劳伤解部分,黄元御说人不能有生而无死,而死多不尽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四圣心源劳伤解:阴虚阳虚(61)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虚实补泻(33)

    咱们讲了五味气化的原理,再谈谈陶弘景辅行诀认识.治病的思路,不一定去学他的死方.黄帝内经到现在还是有误差的,咱们再慢慢沉淀.研究,知道了生理的形成就知道病理了.生理就是体用之味平和了这个脏就正常,肝脏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陶弘景的五劳汤(35)

    五劳汤是治疗五脏虚劳的,五脏根本就不起作用了:咸味的旋覆花和茜草 小补肝汤的化味有的是山药,有的是炙甘草,这是因为传承不一样,有好几个版本.小补肝汤的用味药是桂枝和干姜,体味药是五味子,而在小泻肝汤里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6)

    第一百一十六讲  讲于2014年6月15日 一位38岁的女公司老总,体质较胖,近期突然身上乏力,一直口渴,头颈汗出厉害,齐颈而还,面红,睡着后浑身盗汗,腰痛,左脉沉细数,右手寸脉浮,关尺脉沉,月经正常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5)

    第一百一十五讲    讲于2014年6月1日 半夏厚朴汤有半夏.厚朴.云苓.苏叶.炙甘草,有风寒.表邪厉害配上桂枝,桂枝.甘草.半夏就是半夏散,少阴证的咽干得配上麻附辛.针对气郁造成痰气凝结,半夏可以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2)

    第一百一十二讲  讲于2014年5月25日 今天咱们讲中药生姜,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降逆止呕,泻满开郁,入肺胃而驱浊,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排胃里之壅遏,善通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1)

    第一百一十一讲   讲于2014年5月18日 弦脉病在少阳经用小柴胡汤,如果合并阳明腑证,包括胆囊和胰腺.因为胰腺和胆囊是在一起走一根管的,胆管不通容易引起胰腺炎.如果少阳经气化热就会循经入腑,长期不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0)

    第一百一十讲   讲于2014年5月18日 太阳和阳明二阳合病,在医宗金鉴里面的歌诀是"二阳合病满喘发.一个得了鼻炎和喉炎的病人,胸闷气短,一分钟得深吸气两三次,心下憋胀.在省二院用雾化和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