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真的吗?
本 期 导 读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两句话:「以形补形」「以脏补脏」。更有人粗暴地把它解释成「吃啥补吃」理论。这究竟正不正确?
首先得说明,这两句话并不是中医术语,而是民间对中医家采用药物形态与人体结构类似性原则的用药方式,赋予的一种非专业性形容。
这里的「补」并非中医的补益的意思,而应解读为「相关」。药物形态结构与人体类似的形态结构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或可指导临床用药思维。
从「以脏补脏」说起
也许从「以脏补脏」的说法更容易理解。大体是指动物内脏或器官对人体同名内脏、器官的功能具有相应的调治作用。
其用又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狭义的补;②广义的调治;③作为药引。
比如民间常用朱砂炖猪心治疗癫痫、心悸、失眠等病症,这里的猪心除具助益作用外,更多的应该是起着药引作用。
(现在由于朱砂的应用需要专业指导,因此在民间的应用渐少,但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还是有的。)
胃寒者吃猪肚煲白胡椒,肝血虚者吃猪肝以补肝明目,肺燥者吃猪肺煲西洋菜,腰酸背痛者吃猪腰炖杜仲,小儿骨骼发育不良者可用动物的骨,阳痿以动物的外生殖器来治等,一直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代研究证实动物肝脏含有的维生素A可治夜盲,所含「铁」可治贫血;骨头所含的钙、镁可促进骨骼生长;
动物的胆汁及所含的胆酸钠、去氢胆酸等有明显利胆作用,可治胆囊炎、胆石症。
这些都可为中医脏器药物之用提供部分现代药理佐证。
西医也玩这一套
不仅是中医,西医也是这样用。他们不是经常从相关动物脏器或组织提取成分以治对应脏器或组织功能失调吗?
如提纯骨中的成骨蛋白用于治疗骨质损伤;以脑磷脂治疗神经衰弱;以动物胃黏膜为原料提取的胃蛋白酶用作消化药,胃膜素则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
从胰腺而得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从甲状腺分离出的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等更是不胜枚举。
人和动物的对应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大体相近的结构、微观物质组成和功能。而病变脏器所需要的,最容易在对应脏器那里找到。
这不就是中医「同气相求」的现代表达吗?
同一种潜在思路,只是西医更关注的是药物微观物质与病变部位的同源,中医看到的是外观结构、功能与病变部位的同源。
「以形补形」不是瞎扯
基于「同气相求」原理,将非动物药的形态与人体结构的类似性用于用药思维指导上,也是可以参考的。
但要注意,应该以临床的疗效为准绳以检验。这种检验,古人一直在做,今人的临床也有意无意地在检验着。
古人是如何描述的呢?
「凡药之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之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各以其类相从也。」
——《本草备要》
「药之为物,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而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之类。」
——《本草备要》
连翘何以被称为「疮家圣药」?皆因「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连翘似心又性寒,故清心,心火清则诸疮平。
「竹茹象周身之筋脉,则能和筋脉;松节象人身之骨节,则能和骨节;白通草象人身之膜油,故能通达膜油,上可通乳下可通小便……乳香树身之脂,象人身之脓血,故治人身疮脓等病。杜仲柔敛,象人筋膜色紫黑,味纯厚,故入肝肾,以强人身之筋骨。」
——《本草问答》
「升麻味甘能升脾胃之气,其所以能升之理,则因根中有孔道,引水气上达于苗,故性主升。然无四散之性,以其为根专主升,不似柴胡系苗叶,故有散性也。」
——《本草问答》
「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之所谓木通也……具此神通,则八万四千毛窍,并九窍血脉关节,有所闭塞,莫不令之开通。」
——《本草纲目》
以上之论,是形中又见细形,以示同中之异,这种形中寻理法,有没有道理,自可因各人学识而见仁见智。
形之象在中药诸象之中其实是最不独立的,多与部位象、质地象互依,难以截然分开。
只不过前两者类象特征更明显,而形之象往往是类象之中显个性。论质还是论形往往是视角问题。
譬如动物五脏相比,外形不同,内里的质性自也不同,若五脏相较,一般会先注意到形之不同,更进一步会发现质性不同;
但若五脏与皮、肉、筋、骨相比,则质之异更著;若与植物、矿石类比,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