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书法,真言有大用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

——清.王淑《论书滕语》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

——北宋.苏轼《论书》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唐.徐浩《论书)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

——《书学详说》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

——唐.孙过庭《书谱》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

——唐张怀灌《文字论》

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

——明.项穆《书法雅言》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

——北宋.黄庭坚

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肉托毫颖而腴,筋籍墨沉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

——清.笪重光《书筏》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

——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饨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清.冯武《指意》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唐.李世民《笔法诀》

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

——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鹰隼之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虺翟备色而翱翱百步者,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矣。

——宋.朱文长《续书断》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

——清.冯武《书法正传》

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

——梁武帝《又答论》

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

——清.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

——清.梁献《学书论》

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

——清.华琳《南宗诀秘》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晋.卫烁《笔阵图》

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

——清.王淑《论书滕语》

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

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

——清.刘熙载《艺概》

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贴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

——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凡人物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唐太宗曰:吾少时观阵,即知强弱。今临古人书,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及得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清.梁章钜《学字》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以谓临摹古贴,笔画地步,必比古贴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转其意者也。至学拳已成,真气氧足,其骨节节可转,其筋条条皆直,虽对强敌,可以一指之于分寸之间若无事者。书家自运之道,亦如是矣。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元代书法家邓文原楷书墨迹欣赏

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

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

邓文原擅行、草书,尤以擅章草而闻名。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

邓文原(款)楷书题跋李公麟(传)白描罗汉图卷(群仙渡海)

巴西邓文原观并题

(0)

相关推荐

  • 书法的筋骨血肉——《书法美学》之六

    书法的筋骨血肉 书法美学术语,一般把笔锋比做字之筋,讲究藏(首尾蹲抢)和度(中间空中飞度)这样才无死笔. 字之骨,指执笔的大指下骨节.认为提之则字中骨健,纵之则字中骨转轴活动. 所谓字之血,即水墨.皆 ...

  •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神气骨血肉

    苏东坡<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书法之妙,全在运笔,作字以精.气.神为主,以形传神乃是书法精神的最高境界,那如何理解这五个字的含义 ...

  • 古人写书法是怎样用笔的?看懂这四个比喻,体会书法秘奥

    文/彧白 三余书社原创文章 前面我们讲到了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所说的笔画写法,讲究师法自然,就是无一笔不是从自然中来,然后回归自然,这是书法的初级境界,也是至高境界,从最初师法 ...

  • 古人谈书法用笔的16个经典比喻

    书法讲究的就是笔法,可笔法有时直接地还真不容易说清楚.说明白.怎么办呢?要说还是古人厉害,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经过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q ...

  • 古人学书法,分为几步走?你到了哪个阶段?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三級課程「裹束」 第三十一集|技法總結(3) 技法总结3 书法入门(ID:shufarumen)编辑整理,转 ...

  • 古人论书法十三种气质,你属于哪一类?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三級課程「裹束」 第二十六集|品賞(1) 什麼是好壞的標準? 书法入门(ID:shufarumen)编辑整理 ...

  • 古人讲书法之“皮”,到底是什么?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三級課程「裹束」 第十四集|皮的作用 溫潤和蒼勁 |筆記| L3-14 皮的作用 字像六個元素,四個講過了, ...

  • 阅读 | 古人谈书法用笔的16个经典比喻

    书法讲究的就是笔法,可笔法有时直接地还真不容易说清楚.说明白.怎么办呢?要说还是古人厉害,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经过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q ...

  • 如何向古人学习书法——巧从熟中来【一点资讯】

    一.临帖 大家知道,一幅书法,只有结字.用笔.布白.用墨都到位,才称得上是一幅好作品.而所有这些技法,几乎就隐藏在古人遗留下来的经典碑帖作品当中.碑帖不会说话,那怎么学呢?当然,如果王羲之们还活着,我 ...

  • 古人的书法为何更耐看?8个秘诀

    古人的书法为何更耐看?8个秘诀

  • 看不懂古人的书法?教你一招——论书法中的阴阳理论

    矛与盾在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就有过犀利的论述:"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与盾是对立的,如同<易经>中的阴阳理论,一阴一阳谓之道,相生相克,构成了世间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