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科普:'爱情'本质的发展,从繁衍需要到情绪价值的赋予
又是一年一度的520,今天我们来科普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早在几百年前,元好问就对爱情做了最贴切的描述,爱情似乎是无缘无故、让人难以捉摸的,但它却能让人甘愿为它舍弃一切。时至今日,那些与爱情有关的感人至深的事迹也是数不胜数,爱情赋予了创造一切美好的动力,也赋予了人毁灭美好的恶意。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人眼中爱情是不同的样子,人们总是在讨论爱情,也总是在思考爱情,爱情究竟是什么,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先来看看爱情的起源,人为什么需要爱情?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与选择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之道。
在原始社会时期,在危机重重的自然界,人类如何延续生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让人类的子嗣能够更好地存活下去,人体内的促进生命延续的基因在主导着人类去合作,去寻找一个伙伴助力基因的延续,这个伙伴则是伴侣。
爱情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提高个体在自然界生存下去的可能性,男性与女性开始结合,开始共同抚育新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基因并没有延续到所有动物身上,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动物是雌性动物独自抚育后代,雄性只承担着播种的任务,由此可见,爱情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情感。
来源于对生命延续的“需要”,人们开始两两结合抵御危机四伏的自然界,在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我们进化出了高级的智慧——情绪与情感。
这个阶段,爱情不再是为延续生命而进行单一合作,开始走向了更加复杂的趋势,不再仅仅是为了繁衍,开始与人的精神诉求紧密相关,与我们的情绪、情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同样也是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智慧带给了人类创造世界的途径,同样也让人类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
其实每个人对爱情都有着向往,这种向往是天性与本能,因为人本质上并不热衷于孤独,人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离群索居的永远是少部分人,而不是大部分人。
对孤独的排斥与恐惧是很多人向往爱情的原因,也是爱情必要性的体现,纵使没有真正的爱情,两个人相互陪伴也能假装靠近了爱情。
两个著名的爱情心理学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看,爱情是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个著名的爱情心理学理论,一个是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学说,另一个是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素说。
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学说将爱情建立在了一种情绪上,也就是说爱情是人的一种情绪情感,基于这种视角,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爱情是受到了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 环境因素
- 生理因素
- 认知因素
在这三个因素的作用下,人产生了爱情这种情绪。并且他还认为,爱情的产生中认知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在微风徐徐的初夏,男同学与女同学相向而行,走廊里的阳光正好打在了女同学的脸上,看着对面的男孩,女孩脸上泛起红晕与暖色的日光成为了男孩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场景。
我们从这个例子来切入,环境因素就很好理解,暖阳,微风,生理因素:女孩的相貌与表情唤醒了男孩体内的荷尔蒙,认知因素:这是和我同龄的女孩,不是男孩。
假如我们把女孩换成男孩的伯母,那么再好的环境烘托都无法让他产生爱情,因为人的认知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的选择与心理。
在沙赫特眼中,爱情更像是一种主观层面的情感,因为你的情绪情感让爱情有了价值,这是你自己主观层面赋予的,别人即便什么也不做,你也会爱他。
这也是很多暗恋的人之所以会沉溺于这种不能开口的爱与喜欢中的原因,他的情绪赋予了这个人极高的价值,一时之间也无法舍弃,舍弃自己心中的幻想。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素论认为,爱情的组成成分是激情、亲密与承诺,这三个事物组成了人的爱情,也影响着人在爱情中的抉择。所谓激情就是一种性欲的体现,是人情绪上的着迷,而亲密是一种情绪情感上的满足,承诺则是对这段关系的经营与注重。
从斯滕伯格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其实和性紧密相关,它同样也与亲密紧紧相连,这三种成分构成了七种恋爱类型:
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关于这七种类型具体是什么我们这里就不多做赘述。
在斯滕伯格眼中,爱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因此他眼中的爱情也被分为了七种类型,
不管是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论还是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其中都有涉及爱情与情绪。不可置否,爱情确实对人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深陷恋爱中的女性来说,这种影响表现得更加明显。
因为原始时期人的繁衍的需要让最初的合作与搭伙过日子成为了爱情最初的雏形,慢慢地,人在进化过程中有了高级的意识与认知,爱情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爱情究竟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所具有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让爱情也变得扑朔迷离,不过在心理学家眼中,爱情是一种人的主观情绪赋予到的对客观事物的价值。
因为你的情绪与爱,所以他具有极高的价值,这种价值足以让你为之舍弃一切或是摧毁一切,然而真正的爱情我们也无法用好与坏来评定,因为爱情带来的乐与悲并不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