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有感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蒲公英”王红玉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们。
中国人喜欢讲境界,境界,是人的思想和修养到达一定高度之后,精神上的一种参悟,王国维、曾国藩的人生三境界,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都颇有影响。所以,当得知万纬写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买来一读为快。
万纬在这本书的自序中就解释了教师的五重境界分别是: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和教自己。好像并不难理解,我打算好好看看他是如何教知识或方法的,但等我看完这本书后才发现,他并没有很严格地按照每一个分类,非常贴切具体阐释是如何教这些内容的。这五重境界其实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他专业成长的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更侧重写他的思考,而非案例或技法。所以,这本书,更像是万纬的思想录,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精华。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圈画批注了很多,很多深刻的思想和准确的表达都强烈地碰撞着我的思想,在我的心中留下深远的回响。所以,如果写读后感,我有很多角度和内容可说。但最后斟酌之后,我想写自己感触最多的“教状态”。
万纬在“教状态”里有一篇《不做“赶尸人”》,主要讲到学生学习被动,每天都像尸体一般不动不说,必须靠老师拉着拽着才走,这样老师累,学生也累,最重要的是坚持不了多久。万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必须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功夫。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逼学生思考。
“赶尸人”现象在我们学校尤其突出。因为我们学校的生源不好,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也跟不上,所以,所有的问题都堆到了老师身上。对此,有些老师索性认命,上课我把我该讲的讲过就完了,你听不听是你的事。有些老师就不认命,充当了“赶尸人”。
说实话,当“赶尸人”比认命强。那种认为只要我讲完我的,你学不学我管不了的老师,其实是最不负责的。教学,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学的任务为目的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如果学生压根什么都没学会,你的教是没有意义的。
认识到学生“学”的重要性,但是仅仅靠“赶尸”的方法和态度,是没有前途的。因为负重前行,谁都会疲惫,我们必须寻找更高效的方法。这是有思想,有成长潜力的老师会思考的问题。
我们班的英语老师特别优秀,她的课堂很生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我就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她很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保持高兴的状态,只有学生高兴,才能学得好。她爱在课堂上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有兴趣听。同时,爱组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我对她的思想和做法都极佩服,也眼见着她的课堂是那样的喜气洋洋。有一次我们班一位家长在班里听了一天课,然后和我探讨每一个老师的课堂,她说虽然她听不懂,但是还是被英语老师的幽默和学生的热情所感染,觉得英语老师的课堂最有意思。
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也很好,我观察数学老师的上课特点,发现她有一双鹰的眼睛,时刻扫视全班,确保学生的状态全部在线,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同时,她还喜欢叫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到黑板上讲题,或是“兵教兵”。
对照万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班的英语数学老师的思想和做法都是很科学的,她们首先让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兴奋,让学生思考。所以,他们教出好的成绩也是必然的。此外,万纬还在激发学生积极性,养成学生思考习惯上总结了很多方法,比如教师应该学习相声演员的抖包袱,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乐趣;教师经常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教师要经常创设矛盾冲突,诱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奥妙;要求学生有效提问;布置任务,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等。
我在陪伴妮妮学习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调动她积极性的方法。这一段时间,一直陪伴她复习地理生物。之前用的方法就是我提问她,但是她很被动。但那天,我让她提问我,我不会的,她来给我解释,她的兴致很高。尤其是有很多问题我回答得驴头不照马嘴的时候,她不仅笑得不得了,让我们的学习变成轻松,并且当她给我揭示出答案时,我恍然大悟的表情,让她很有成就感。
比如,她问我人的排泄系统有哪些,我说,尿、屎、口水、汗水、眼泪、鼻涕。她笑得不行,说是尿、汗和呼出的废气。我很惊奇,说实话,她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呢。关于六大营养物质以及消化系统的知识,我让她在吃饭的时候,讲给姥姥姥爷听。姥姥姥爷听得可认真了。姥姥视妮妮为饮食专家,不停地问妮妮,我眼睛不好吃啥,爱上火吃什么等等,妮妮现在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大涨。
从这一点我也得出结论,当我们的教学和生活相连,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理论性的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为你的实践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当你在现实的困境中不断尝试方法突围,并有了些许心得之后,又看到专家的理论高度恰恰证实了你的猜想,你会有一种强烈共鸣的兴奋和成就感。这可能就是一种境界吧。
遇教育困境而思考出路,在实践中观察并调整方法,再思考加以提炼,然后读书找理论依据,最后梳理写作固化。这就是一个不甘平庸的老师成长的过程。如果每遇到一个困境都按照这样的路径去做的话,也许我们也会像万纬一样,不断进入教育的新境界,从而自成高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