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皮肤科大家文琢之:脱疽方5首】
脱疽: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病因:一为寒湿阻络,二为血脉瘀阻,三位湿热毒盛,四为气血两虚。若寒湿阻络,阳气不能外达于四末,则麻木酸胀,触之发凉;若湿热入侵,湿热蕴结,则患肢剧痛;若病邪郁久化热,热毒内盛伤阴,阴虚失养,则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若病久不愈,气血两虚,肢体失养,则疮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鲜。
病机:因先天不足,正气虚弱,寒湿之邪侵袭,瘀阻脉络,气血不畅,甚或痹阻不通所致。
辩证要点:本病应以寒热、虚实来辩证。
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小腿有抽搐,以致跛行或停止行走,休息后疼痛逐渐消失,应考虑为寒湿阻络证,以寒证为主;
患肢皮肤暗红而肿,趺阳脉消失,患趾如煮熟红枣,渐变紫黑,破溃腐烂,疼痛异常,伴发热,口干,便秘,尿黄赤,应考虑为热毒入络,以热证为主。
一号脱疽方(经验方)
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文琢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