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医家万全世医出身,师承家授,荟萃众长,精通养生之道,尤为重视日常摄生颐养,亲身躬行,年寿至九十。他在《养生四要》中将自己毕生的养生秘诀归纳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这八个字。其养生理论质朴意深,独具匠心,对我们日常的调养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寡欲
万全认为寡欲是养生的第一要义,寡欲的关键是坚忍其性,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才能保护人体的根本。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主要是节制房事和节制饮食。
1、节制房事 “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万全认为,适度的房事生活是人体平衡阴阳、绵延子嗣的生理需求,不可断然禁欲,亦不可纵欲无度。“节欲”辨证地提出性生活的适度、节制,这于人体有着重要养生意义。首先节制房事要做到房事生活开始年龄不过早,其次要做到房事欲不可纵,务必要有慎独的精神,心不动则精不妄动,才能固精安神。万全亦说:“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胚胎结合而生育滋矣” ,因此节制房事,不仅有利于健康长寿,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2、节制饮食 “嗜有所偏,必生所偏之疾,初伤不觉,久则成患”。在饮食上他提倡不要偏嗜,因为酸伤肝、苦伤心、甘伤脾、辛伤肺、咸伤肾。他认为合理的饮食能够滋养脏腑、筋骨、肌肉、血脉。“口腹之养,躯命所关”,“谷、肉、菜、果,皆天地所生以食人者也。各有五气五味,人食之,先入本脏,而后养其血脉筋骨也”。饮食虽是气血化生的主要来源,但饮食也要节制,一是饮食不可偏嗜,二是饮食不能过量。
二、慎动
养生的第二要义就是慎动。通俗一点讲就是指不要过度的活动,而是要“动而中节”。万全认为“俭视养神,俭听养虚,俭言养气,俭欲养精”。“慎动者,谓保定其气也,保定其气则不疲其枝矣”,要做到慎动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养心安神,二是体不过劳。
1、养心安神 养心安神的首要前提是要有慎独精神,《养生四要·卷之二》曰“慎动者,吾儒谓之主敬,老氏谓之抱一,佛氏谓之观自在,总是独慎功夫。”心宜安静,神宜安定,心神皆安则妄念不起,才不会受到七情的影响,产生内经所说的“喜伤心,恐胜喜; 恐伤肾,思胜恐; 思伤脾”的结果,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条畅气机经络的方法,如通过打坐、瑜伽、太极、八段锦等来调整呼吸以安神定志。
2、体不过劳体不过劳的前提是爱惜身体,关键是劳不过极,根本还在于守静,同时要注意日常锻炼。万全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必须爱惜,“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所以劳必不能过极,过及则损伤身体。万全还强调“人之好动者,多起于义”只有守静才能保证心念不动,避免过劳。同时他还总结出一些活动量不大,但效果显著的养生方法,如目宜常暝,发宜常梳,背宜常暖,齿宜常叩,腹宜常摩,只要做到上述的几点要求才能做到形劳不倦,身体强健。
三、法时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相通应,法时即是指人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变化。内经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夏的特点是阳气升发向外伸展,养阳气才能顺应春夏生长之气。秋冬的特点是阳气收敛闭藏。滋阴液才能顺应秋冬的肃杀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生命过程中的生长壮老都贯穿在每一个春夏秋冬的更替中,故人的生活起居都应顺应四时变化而随时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人体的的气血、阴阳平衡。只有体内正气充足,邪气才不会侵犯,才能实现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却疾
却疾即是未病先防顾护正气,既病防变把握治疗时机。
1、未病先防“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固护正气、保养精气神在日常养生中意义重大,万全倡导以性味平和、寒凉相济、阴阳适调、清补力缓的丸药保养精气神。他建议早服朱丹溪“滋阴大补丸”益肾填精,昼服“参苓白术丸”健脾益气,夜服“天王补心丹”养心安神,常服此三方对保养精气神大有裨益。
2、既病防变 《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不善治者治骨髓。盖病在皮毛,其邪浅,正气未伤,可功可刺。病至骨髓,则邪入益深,正气将惫,针药无所施其巧矣。”万全也认为一旦患病必须尽早治疗否则“一旦病亟,然后求医,使医者亦难以施其治”,故而“善养生者,当知五失,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择医三失也,喜峻药攻四失也,信巫不信医五失也。”
综上述论,“养生之道,只要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而兼之以导引,助之以服饵,未有不长生者”,正如万全所言,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就一定能够获得满意的养生疗效。
万全的《养生四要》一书,为气功养生学专著,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思想。
寡欲,即节食寡色,以保养精气;慎动,是使心常清净,以调养神气;法时,即顺应四时,以协调阴阳;却疾,谓慎医药,重早治,以保护正气。
对此,他说:“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和于阴阳,则不犯其邪矣;慎于医药,则不遇其毒矣。养生之要,何以加于此哉!”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寡之者,节之也。……寡欲著,所以养性命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可谓知养生矣。”(《养生四要·卷一》)。
万全提倡静心养性以防七情五志之伤。
他说:“人之性常静,动处是情……心纯性情,吾儒存心养性,老氏修心炼性,佛心明心见性,正养此心,使之常清常静,常为性情之主……故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七情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是以俭视养神,俭听养虚,俭言养气,俭欲养精者也……人有耳目口鼻之欲,行住坐卧之劳,虽有所伤,犹可治也。惟五志之发,其烈加火,七情之发,无能解除其怀,此神思之病,非自己乐知天命者,成败利钝置之度外,不可治也。”(《养生四要·卷二》)。
万全对养气亦十分重视,并认为胎息乃调息养气之最高境界。
他说:“息者气也,人物之生莫不有窍为之出入也,……故俭其视听,节其饮食,避其风寒,此调气之要也……善养生者,必知养气。能养气者,可以长生。故调其气者,顺其气也;服其气者,纳其气也;伏其气者,闭其气也。皆曰养生……养生诀云:调息要调真息。真息者,胎息也。儿在胎中,无呼无吸,气自运转。养生者,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故曰胎息。”(《养生四要·卷二》)。
万全的养生思想还表现在他提出了“内外交养”、形神兼调、先后天并重、元谷气并摄之养生原则。
他说:“心,中之主也;肾,精之府也;脾者,谷气之本也。三者交养,可以长生”(《养生四要·卷一》),“肾为元气之根,脾为谷气之主,故修真之士……澄心静虑,惜精爱气者,所以养此元气也。饮食必节,起居必时者,所以养此谷气也。无元气则化灭,无谷气则神亡,二者当相交养也!”(《养生四要·卷四》)。
万全还将先天之精气、后天之营卫及水土金石草木昆虫之可攻疾者,分为上、中、下三药。
他说:“太虚之谓神,生生之谓气,象形之谓精。今人之有身,由父母媾精所生也。阳精通气以运动,阴精藏神而固守,内外交养,动静互根,神依气,气依精,精归气,气归神,故能形与神俱,与天地悠久也,此之谓上药。五谷为养,五畜为助,五荣为充,五果为益。精不足者补之以气,形不足者补之以味。精食气以荣色,形食味以生力。味归气,气归精,精归神,故亦可以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益寿而以百数,此之谓中药。水土金石草木昆虫,气味合而服之,可以攻邪也……此之谓下药。”(《养生四要·卷四》)
他认为“今人弃上药而不求,饵中药而不知,致于有病以下药为良剂,舍尔灵龟,观我朵颐,无怪乎斯民之不寿也。”(同上)。倡导养生当以固守元精为本,以来上药为要,辅之以中药,应急而用下药的养生原则。此养生原则,比较切合实际,亦为养生者所必循。
万全还提出摄生养气当防“五失”,即“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择医,三失也;喜用峻药,四失也;信巫不信医,五失也。”(《养生四要·卷四》)这在科学发达之今日,亦不失为正确之诲,劝世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