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下瘤

概述

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发病部位依次为:第四脑室下部>侧脑室>第三脑室>脊髓;室管膜下瘤为乏血供肿瘤,属于WHO-I级。

病理学特点:簇状细胞核埋入致密、纤细的胶质纤维基质中并形成分叶状结构,瘤细胞形态大小均一,常伴小囊腔形成,偶有钙化,罕见坏死和出血。

影像学特点:幕下者定位于第四脑室下部;微囊,部分可伴明显囊变;钙化者不少见,呈散结节样;T2WI/Flair高信号;增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补充说明:

  • 室管膜下瘤英文全称为:subependymoma,中文译名较多,应牢记英文全称;

  • 室管膜肿瘤分为:室管膜下瘤、粘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和间变型室管膜瘤四类。当出现强化时,位于第四脑室的室管膜下瘤和室管膜瘤影像表现接近,主要通过病理区分,室管膜瘤为WHO-II级肿瘤,在免疫组化上常表达EMA和波形蛋白。

  • 本文重点讲幕下型--室管膜下瘤。

典型病例分析(幕下型)

第四脑室下部实性占位,其内多发小结节状钙化(红箭),注意病灶的位置在第四脑室(绿箭)下方,其上方脑室及中脑导水管无明显梗阻性扩张~

肿块内多发钙化使得病灶在T2WI序列上呈稍低信号,仔细观察,其内有许多微小囊状影,呈高信号(红箭);Flair高信号是室管膜下瘤的特征~

病灶弥散不受限,但ADC图信号偏低,可以用T2暗化效应来解释~

增强后病灶呈轻度强化,由于多发钙化和微囊的存在,强化并不均匀~

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埋入致密胶质纤维基质中,伴微囊形成~

典型病例分析(侧脑室型)

病灶位于侧脑室内,与透明隔粘连紧密,稍呈宽基底改变(红箭);瘤体在T2WI和Flair序列均呈特征性高信号改变;注意左侧侧脑室略积水扩张,但侧脑室周围看不到明显的Flair高信号影,提示病程较长~

增强后无任何强化~

室管膜下瘤DWI呈等信号表现,CT平扫不合并钙化时呈稍低密度或低密度~

由易到难的3个病例

CASE 1

这个病灶合并有明显的囊变,表现不那么典型,但仍然有我们在典型病例中提取到的影像特征:病灶位于四脑室下部(绿箭)、实性部分有微囊变(红箭)、弥散呈等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轻微强化、瘤周无水肿。

CASE 2

这个病例就很不典型了。病灶呈明显强化,有类似于室管膜瘤的塑型征,T2WI也看不到明显的微囊结构,上述影像特征都支持室管膜瘤。但仔细观察,病灶虽然看起来是塑型生长,但肿块并没有突入第四脑室侧孔的意思(黄箭),而且矢状位上病灶整体轮廓较规则,这不符合室管膜瘤的生长特性。再加上CT平扫中病灶内多发钙化(颗颗分明而不融合、在GRE序列低信号),所以仍然要考虑室管膜下瘤。

CASE 3

老年女性患者,矢状位上可见第四脑室内实性占位,乍一看和上一个病例非常像。轴位T2WI序列病灶内可见一个边界清晰的囊状高信号影,单发;Flair病变整体信号较高;弥散受限(红、率箭);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可以好好地和室管膜下瘤的病例进行对比学习。注意这个病灶内部有流空血管影穿行(红箭),病灶有“见缝就钻”的趋势(黄箭)。

鉴别诊断中的细节

1、发病位置

室管膜下瘤起源于第四脑室下部,但很少向第四脑室内填充式生长,这与髓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大多数的毛细胞星型细胞瘤和室管膜瘤都不同,因此通过矢状位观察肿瘤的具体位置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这幅图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上髓帆(绿色)为髓母细胞瘤的发病位置;小脑下蚓部(红色)为绝大多数毛细胞星型细胞瘤的发病位置;四脑室脉络丛(蓝色)为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发病位置;黑色线条是第四脑室的后下壁,为室管膜下瘤的发病位置,当然室管膜瘤也可以起源于此处。

2、囊变特征

多数脑肿瘤存在囊变,但不同肿瘤的组织学构成不同,导致部分肿瘤可形成较为特异性的囊变特征。室管膜下瘤实性部分总是会有微囊样长T2信号,这与致密纤维结构中的微囊变一致;髓母细胞瘤形成的囊变较大,但囊与囊之间孤立不融合;脉络丛乳头状瘤比较“实”,很难看到微囊结构;毛星的囊就很大了,与前几种肿瘤明显不同。

3、弥散受限

判断肿块弥散是否受限,应仔细观察肿块(红箭)与邻近小脑半球实质(绿箭)之间的信号差异。不能感觉DWI挺“亮”就认为弥散受限。

4、强化特征及病灶轮廓

室管膜下瘤多数不强化,少数呈轻度强化。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体积较小的毛星一般均呈明显强化~中度强化,但呈轻度强化的室管膜下瘤有时还是很难和上述肿瘤相鉴别,此时应着重观察病灶的形态。

上图中室管膜下瘤明显强化而室管膜瘤强化不明显,与书上写的正好反过来了,但病灶的形态仍然符合这两类肿瘤的特征。在MRI上,病变的强化幅度与增强药的类型、扫描时间、患者等多种因素有关,把宝都压在强化程度上恐怕不合适。

一般来说,脉络丛乳头状瘤增强呈明显强化,不过这个病灶肯定说不上明显强化,但仔细观察病灶边缘,可以看到“疙里疙瘩”的东西(红箭),这与其多发乳头状凸起的组织学特征吻合。

全文小结:室管膜下瘤尽管不常见,但其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学习后易于掌握,而且通过本病与其它几种幕下脑肿瘤的对比,可以为学习其它脑肿瘤打下基础。

来源:影海泛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