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枝在柏树盆景创作中的应用
作者:吴乃臻
在树木盆景创作过程中,枝法的应用对作品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乘的素材是不可多得的,欲使一般化的素材成为佳品,就需要合理运用枝法(如飘枝、拖枝、探枝、跌枝等),以弥补其不足,使作品产生灵动之感,产生质的飞跃。
飘枝,是盆景创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枝型,常用于斜干型或直干型。干基有与飘枝相反方向的拖根,出枝点在干的下部,其长度在全树各枝中最长,显得飘逸、灵动,具有雄霸一方之势。一枝成功的飘枝,最能体现“盆景四美”,即力度美、节奏美、韵律美和空间变化美。
众所周知,陆学明大师将飘枝玩到了极致,他根据树型的需要在飘枝上下功夫,把飘枝打造出不同的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综观各种形式的盆景展览,飘枝在杂木盆景造型中运用甚广,而在柏树盆景造型中运用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培养飘枝费时,一枝成型的飘枝,少则五年以上,多则十年以上,现在急功近利的人居多,这些人耐不住长期的寂寞;二是培养飘枝耗力,柏树盆景上的飘枝最讲究刚柔相济,才能体现柏树盆景所特有的韵味,非一般造型功力的人所能为。
曾宪烨先生与马文其先生对飘枝是这样描述的:“枝的主脉在平行 中稍向下飘。为求得最佳的曲线美,节与节之间可互换出枝角度,加强节奏感,但不偏离主脉中轴线。运用飘枝能打破构图的均衡板滞,稳中求险,取得动感”。
个人认为,这是塑造飘枝的总原则,但将飘枝运用到柏树盆景作品中,又有其独自的特点。飘枝讲求起承转合,枝节长短互换,空间变化合理,这是杂木盆景与柏树盆景创作中的共性,而在柏树盆景中运用飘枝又具个性,即特殊性,柏树盆景中的飘枝既有刚,又有柔。柏树盆景中飘枝的刚表现在舍利与神枝上,而杂木盆景和松树盆景飘枝的刚则表现在节奏变化的角度上,在柏树盆景创作中的飘枝有柔的一面,而杂木盆景的飘枝在创作中很少表现柔。这就是说,柏树盆景中的飘枝,既具阳刚之气,又有柔韵之美。
一件成功的柏树盆景作品,与枝法的配合运用密不可分,而飘枝在柏树盆景中的运用则更能使作品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灵动飘逸,有玉树临风之感;其次,它能使树冠构图出现不等边三角形或多边形,飘枝是树冠构图中的最长枝,它与短枝的互用,就会打破左右均衡的呆板,使作品在稳定中产生动感,易于表现灵活多变、构图新颖的 艺术风貌:再次,一枝成功的飘枝,能给人以险峻惊人、力挽狂澜、一搏千里的精神感染力,这是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充分体现。
在自然界中,树木为了求得足够的生长空间,总是向外扩展,哪边空旷,哪边的枝条外展得就长,这是飘枝形成的客观条件。自然界中形成飘枝的柏树一般都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出现危崖临空之势,让人产生仰慕之情。
塑造飘枝,首先要考虑出枝点,一般定在树的总高度的黄金分割点上为最好;第二,长短跨度合理,一般是第二节比第一节长,第二节比第一节细,使枝托在成型过程中节律性互换,出现节奏感;第三, 飘枝的主脉要求起伏变化强劲,前后、上下虬曲多变,空间变化莫测:第四,飘枝具有下垂性,这是由于它处于所有枝托的下层,为求得更多的阳光雨露,再加上柏树的柔性和枝托重量的加大所产生的结果:第五,飘枝具有拓展性,它为求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在不断变化中努力地向外围生长。
总之,我们在柏树盆景创作过程中,可更多地尝试按照枝托形成的章法,不怕费时费力,认真打造飘枝的形态,使之气质佳、神韵美,与白骨铮铮的舍利巧拙互补,让柏树盆景作品意蕴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