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理工科博士张明光放弃高薪工作,削发为僧出家!面对贫寒父母跪下哀求也不为所动,张明光:赚钱没意义,众生皆苦,父母的苦也正常

清华大学理工科博士张明光毕业后,有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工作1年后,他却觉得赚钱没有意义,决定出家当和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为了阻止他,甚至下跪哀求他不要出家,张明光也不为所动,削发为僧,遁入空门。

张明光1980年出生于河南商丘虞城县,父母皆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贫寒,一辈子都活在别人“轻视”的眼光中,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张明光的身上。

张明光也很争气,硬是将自己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自幼聪慧过人,加上勤奋刻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父母和村民无不感慨:“这孩子就是一块读书的料!”

张明光的父母省吃俭用,唯独对张明光特别大方,他们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他们没有任何值得别人夸赞的地方,唯有一个儿子成了他们的骄傲!

张明光高中毕业后一举考上了清华大学,这让十里八乡的人艳羡不已:“老张家祖坟冒青烟了,考上清华大学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气!”热心的村民羡慕地对张明光的父母说:“等你们明光毕业了,找个好工作,你们二老的苦日子就到头了,到时候可以享清福了。”

张明光的父母心里乐开了花,他们觉得自己的苦没白吃,走到那里腰杆都挺得直直的,心里想:“几年之后,明光毕业了,我们也可以吃喝不愁了,脸上也有光了。”

张明光上了大学之后,丝毫没有松懈,一口气读到博士毕业。2007年博士毕业后,张明光非常顺利找到了一份高薪又体面的工作,成了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人生赢家,演绎了“知识改变命运、寒门出贵子”的励志人生。

成长路上从没有遇到过任何挫折的张明光逐渐陷入精神上的迷茫,工作毫无压力,高薪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极大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但是却不能弥补精神上的空虚。

为此,张明光时常感到痛苦,出现莫名的愤怒。2008年,张明光突发奇想:削发为僧,出家龙泉寺。在他眼里:做人,必须摒弃只为口粮奔忙的生活态度。

他决定用“出家”摆脱眼前“枯燥无味”的生活。但是张明光的“决定”却令其他人无法理解,尤其是他的父母。众人百般劝说,张明光不为所动,他的父母甚至低声下气跪下哀求张明光不要出家,张明光一脸平静地对父母说:“盲从就是对人生不负责任,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人活着,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负责。”

张明光的父母却根本听不懂他说的话,只是看到儿子“冷漠”脸庞,知道他是铁了心也要出家为僧,除了老泪纵横,再也没有阻拦他。

从此,世间少了一个清华天才张明光,多了一个出家和尚“博士僧”贤清法师。张明光出家为僧的龙泉寺,堪称中国学历最高的寺庙,不乏北大、中科大的高材生。

张明光想明白了自己为何要出家为僧,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是世人却不明白,“清华博士不顾父母跪求出家为僧”的舆论一波接一波扑面而来。张明光青灯古卷,超然世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可怜的是他的父母还要面对世人的冷嘲热讽。

毕竟,在老一辈心目中,出家当和尚都是走投无路的人混口饭吃才出此下策,孩子这种身份这种学历当和尚实在是张不开口啊!

面对别人有意无意地询问:“你家孩子在哪上班?找对象了没?听说你家孩子去当和尚了,是不是真的?”张明光的父母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们总不能拿张明光的那套说辞来应付,说了别人也不会理解,只会被人骂作“脑子进水!”

张明光入职龙泉寺后,将龙泉寺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香客络绎不绝,一时有取代少林寺的趋势。张明光利用新媒体力量来影响大众,劝导人们向善行善。他时常出入国学讲座,为人们奉上精神大餐。

在寺庙期间,除了修行坐禅之外,他做得最多的是读书。对于父母,他这辈子不能赚钱赡养父母,更不能让他们抱孙子,心里一直很是愧疚。

张明光的父母最终释怀,他们农闲的时候,会不远千里到龙泉寺陪陪张明光。张明光的同学评价说:“张明光原本可以在科研领域一展身手,却选择在佛门修行,虽然说个人选择与他人无关,但是他的选择未免有点自私,他连父母的生活都没点亮,谈不上成功。”

张明光时常对香客们说:“教育,是把人点燃,教育的意义,可能恰恰在于此。凡是看到的,皆是希望。”

这听起来多少有些讽刺意味,因为众生皆苦,父母更苦,若看到父母的苦也是其希望所在,他所做的一切的意义何在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