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之---脐诊

脐,居人体中部,谓齐分人体上下故名。脐为一身之中枢,故又名天枢。
脐为任脉要穴,名曰“神阙”,神者,神气也,阙为宫殿之寓,神阙即言脐为神气出入之通道。脐居大腹中央,内通五脏,外达四旁,且前贯任脉,后应督经,脐又位处中州根系于肾、命门,故为人身重要枢纽。
脐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脏腑经络疾患可反映于脐,故通过脐诊可测知人体脏腑经络的盛衰状况,故脐又称为腹眼。
一、脐通五脏,为真神往来之门户
脐位于腹正中央,为冲脉之所系,元气归藏之根,故有五脏六腑之本的说法。脐,齐也,正如《东医宝鉴》所言:“脐者,齐也,身之本,正谓脐中也”故脐实可谓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枢纽。
脐又属任脉之神阙穴,神阙,神气之穴,真神往来之门户,正如《厘正按摩要术》所说:“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户也,故曰神阙”又曰:“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所谓神阙为神气守舍之处,故《诊病奇侅》曰:“夫脐之凹也,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环中幽静、轮廓平整,徐徐按之有力,其气应手,内有神气之守也;若软柔如纊,按之其气不应者,其守失常也;突出而凸,气势在外,其守不固,至于弱如泥者,其命必不运,何得永保天年乎。”
二、脐为元气之所系,而关于肾
脐的生理意义还在于脐为生气之源,因脐关乎于肾,连及于命门,所谓前有神阙,后有肾、命,共为生气之所系。故《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肾间动气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生气,亦即元气。《诊病奇侅》说:“脐者,元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本”及“脐下丹田,真气之所聚”真气乃先天真一炁气,丹田又称下气海,位于脐下,人生元气源于命门,肾,藏于脐、丹田下气海之中,系之于脐,故张景岳说:“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入之处”及“先天真一炁藏于此”“一点真灵之气聚于脐下”以上皆说明了脐与源之于肾、命门,藏之于丹田下气海中的元气的密切关系。
三、脐贯任、督,通达十二经脉
脐,任脉贯行于中,督脉气应于后,任、督又各为阴经之海及阳经之海,总统诸经、故神阙(脐)能通应阴阳、内连人体诸经百脉。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域,冲乃经脉之海,且任、督、冲一源而三岐,三脉经气相通,皆达于脐,可见脐与冲、任、督的关系甚为密切。
脐又与人体十二经络攸关,脐,地处人体中枢,为经络通行之枢要,许多经络皆贯脐或挟脐而行,如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足阳明胃经,“其直者,下挟脐”。
其他,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阴蹻、阴维脉等经络的循行亦皆近脐。此外,奇经八脉纵横串于十二经之间,具有横溢蓄经的作用,可见脐内联于全身经脉,通过各种经气的循行,交通于五脏六腑,旁达四旁,前主中州,后应肾、命门,实为人体气血相贯的一大枢纽。
以上说明脐与人体脏腑密切相关,故脐是窥视人体内脏状况的重要部位。
脐诊法就是按切脐部的动脉,探查其动态变化,以了解“肾间动气”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重症外感热病(夹阴伤寒)及复杂的内伤病辨证等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当脐筑动,简称脐跃,亦称脐旁动气。
脐诊诊法令患者仰卧,手足平伸,敞露脘腹。医者以手掌心平按患者当脐,作轻、重、浅、深的切按,注意辨析脐跃动态的大小、缓急、深藏、浮现等。按切时应上下左右移动,上及于脘,下及脐下三寸。
脐诊原理祖国医学认为,当脐属肾,脐下三寸为丹田,是元气归藏之根。冲脉起于胞中,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脉之海,根于肾,隶于阳明。沈金鳌谓:“肾间动气,即下丹田,为脏腑经络之根本,呼吸之门户,三焦之源头,名曰大海,贮其精血”。据此可知,脐诊法既可诊察冲脉动态,又可探知肾及其他脏腑经络之变化。故下元虚损,冲阳浮逆,或阴寒上僭等病变,脐跃即可产生变象。《内经》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又云:“寒气客而脉不通,脉不通而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吴坤安云:“动气筑筑就动于脐旁上下左右,甚而连及虚里心胁而浑然振动,此气血大亏,以致肾气不纳,鼓动于下而作也”,均资证明。
脐居人体正中,内通五脏外达四旁,腹内脏器疾患皆可外露于脐,故脐又称为腹眼。此外,口、脐、肛为人体上中下三要窍,乃候脾胃之要地……所以奇珍在诊断里面也属于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一、相脐轮
正常脐轮为圆形或椭圆形,轮口丰满,色泽红润,边缘滑利而富于弹性,象征脏腑精气充足,生机旺盛。如脐轮薄,脐口不圆,色泽不正,按之枯涩为脏腑精气不充,禀赋素薄。
此外,应注意脐的轮廓是否清楚,大小是否得当,和腹的大小是否相应,深浅是否相宜。一般而言,脐直径2.0厘米称为大圆脐,1~2厘米为中等脐,小于1厘米称小脐。
二、相脐壁
脐壁亦称脐廓,正常,脐壁厚实,色泽明润,脐宇宽宏,如脐壁薄,色泽枯晦,脐廓窄缩则属异常。一般而言,脐廓深度大于1.5厘米为深脐,小于1厘米为浅脐,过深或太浅之脐廓均为异常,故《诊病奇侅》曰:“脐大容李者为寿相,浅大者亦为寿相”。然脐宇虽小,只要坚固牢实者亦非夭貌。总之,脐之大小得宜,脐部坚牢厚实者提示肾气实,反之,脐廓软薄萎缩,脐宇小浅者肾气虚,故据脐廓的刚盈柔松可判断疾病的虚实,体质的强弱。
三、相脐底
正常,脐底光滑红润,脐之根蒂居中,牢实挺拔,推之不移,象征元气充盛。反之,若根蒂应手虚软,色泽枯夭,或苍白露青筋,甚至呈晦滞色者,皆属异常脐底,若见脐与肉相离者则为元气败脱之兆。
四、脐相寿夭的意义
脐为元气之候,故对预测寿夭有一定的意义,若脐深、脐环圆整、轮廓宽宇、肌肉厚实、色泽明润、按之有力,应手如有根蒂之脐,为神气内守、元气充盛之相,主寿。反之,如脐浅、脐环不圆,轮薄廓狭,脐肉薄虚色泽不华,按之虚软如泥者为无根蒂之脐,为神气不充、元气虚弱之夭相,故《诊病奇侅》曰:“人之寿夭,相脐可知也”甚是。
最近文献报道称日本一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发现,从肚脐的形状,可判断人的健康状况。如圆形,下半部丰厚而朝上,表示正常男子;满月形,多为正常女子;向上形即肚脐向上延长几乎成三角形,多有胃、胆囊、胰腺疾患;向下型与上述相反,表明患有胃下垂,胆囊等疾患;偏右型易患肝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偏左型多见肠胃不佳;浅小型多见激素分泌不正常,经常感全身无力等现象。
五、脐动气预报意义
悸动气包括脐周悸与脐周动气,脐周悸包括脐上悸、脐中悸及脐下悸,其特点为自觉悸动,多提示脏虚、水饮及挟瘀。脐周动气包括脐上动气,脐中动气及脐下动气,特点为他觉触动,为脏虚、冲气上逆、水气的标志。
脐周悸病轻,脐周动气则较重,脐周动气可由脐周悸发展而来。二者互为病理转化关系。
一般来说,脐中动气是不能触动的,如能触到其跳动亦是较柔和的,一息大约5~6次,如7~8次以上则属凶相。
1.脐上悸、动先兆意义 
脐上悸为病人自觉脐上筑动,多属心肝不宁,常出现于神经比较敏感的女性,病情较轻,每于情绪激动时出现,常与失眠,梦多等症兼见,此类人多性情急躁、敏感多疑,素禀体质纤弱。
脐上动气为医生可以触知的动气,提示肾虚不潜,冲气凌心,常出现于肾阳虚患者,若脐上动悸连及心下,甚至波及虚里则为心肾两虚宗气无根的重证信号。证见面白头晕,心悸怔忡、畏寒肢冷、脉沉、舌质青、苔白等,故前人叹曰:脐之动,实为君火之应,意竟在此。动气在脐上,若见颧赤烦躁,又为下焦阴寒浮阳上越的真寒格阳症标志。
2.脐中悸、动先兆意义 
脐中悸即当脐悸,为中虚之征兆,盖脐主中州,脐有动悸则示脾气不足,胃无虚冷等病变,证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面色萎黄,舌苔白润胖嫩,脉细弱无力,脐中悸常有中气下陷致内脏下垂等证,临床上胃下垂患者确常有脐中悸症状。
脐中动气为脐中悸的较重情况,为脾肾两虚、肾病及脾病理。由于命门火衰,不能温煦中土,因此,脐中动气除提示脏寒之外,还有中虚土不制水,冲气凌心之势,较脐中悸更为严重。证见脐中筑动、面白畏寒、腰冷肢凉、腹鸣便溏、食少心悸、舌苔的舌质青体胖嫩、脉沉细等症。
3.脐下悸、动先兆意义 
脐下悸提示肾虚不能制水,水停下焦的水饮病和肾虚冲气不潜的病候,如《伤寒论》五苓散证:“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又如苓桂术甘汤证:“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汤”即是。
动气在脐下多为不良预兆,提示肾阳式微、命火不足。脐下动气预后最差,因脐下为肾间动气所在,肾间动气者,《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肾间动气又名原气,导源于命门、肾,藏之于丹田,系于脐下。正常,肾间动气内守不动,如脐下筑筑悸动则表示藏气内虚、真气失守,乃大凶之兆。证见面色白,精神虚惫,脐下筑筑悸动,畏寒腰冷,丹田发凉,心悸气促、舌质青,体胖有齿痕,脉沉弱,尺部尤无力。
4.脐左右动、悸先兆意义 
脐左右动悸,临床上所见不多,主要与肝胆有关,盖肝气行于左,胆经侧行于脐旁,故肝虚胆不宁则动悸于脐之左右。此外,肝气不舒,气郁于左,亦可出现脐左动悸、常与七情有关,多见于妇女更年期,为逍遥散的适应证,证见神情忧郁寡欢。
总之,脐动悸多预兆脏虚,尤为肾气不足。其中,脐上动悸往往为心肾疾患的信号,而脐中动悸则多预报脾肾异常,脐下动悸为心肾虚的信号,脐旁动悸则考虑肝胆疾患,故脐动悸与脏腑疾病有着重要的预报意义。
六、脐温先兆意义
脐温是预报内脏寒温的温度表,脐居于中,故脐与脐周温度的变化更能集中反映内脏的寒温。
1.脐温过高 脐当大腹中央,内应脾胃,如脐温过高则可提示大小肠积热,或阳明府实蕴热,或心经积热流于小肠,如同时并见脐部发汗,有小疮疖,则有脐痈之虞。
2.脐温过低 脐上冷多预兆心肺阳虚,常并见心悸气短、浮肿无力等症,脐周发凉又提示脾胃虚冷、中州火候,脐下寒为命门火衰,肾阳不足的信号。
七、脐部色诊
脐部色诊,主要观察脐部色泽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一般脐部的色泽改变,多提示内脏寒热的变化。
1.脐色白 脐色白无光泽,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临证可见气促心悸、头晕乏力、虚浮食少,唇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常与脐下陷、腹凉并见。
2.脐色赤 脐色红赤,甚至有疮疖,表示心火重,热毒内蕴,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外应于脾,或腑气不通,阳明热毒内蕴、毒溢于脐,可与口渴面赤、舌质红、苔黄干、便结心烦等全身症状并见。
3.脐色黑 脐色黑为肾阳式微、命火败绝的凶讯,亦为暴病将卒的恶非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临症险恶,常与急促息微,神识昏迷等危象并见。
4.脐色黄 脐色发黄,并有油性分泌物渗出,发痒,为湿热蕴积脾胃或肝胆湿热之兆,常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肉内生湿热所致。证见身热起伏或无热,脘痞满闷,呕恶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
5.脐色青 脐色发青或青蓝,为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中州,常与腹皮寒冷、拘急板滞并见。常有腹痛隐隐,喜按就温,肠鸣泄泻,四肢欠温、口淡食少、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迟或紧,此外,痛证亦可出现脐色发青。
6.脐色紫 脐色发紫,色泽晦枯,或见瘀斑为内有瘀积之象。腹腔癥积和盆腔肿瘤尤可反应于脐,重者可见脐腹肤肌甲错、干燥如鱼鳞,腹内可触及包块,腹皮拘急拒按,全身可见口干夜热、善忘,面色黎黑。
八、脐形态与脐位主病
 
正常人脐位于人体正中,脐环圆整,轮廓宽余,肌肉厚实,脐深,色泽明润,按之有力。应手如有根蒂之脐,为神气内守,元气充盛,说明身体健康无病。若脐的形态和脐的位置发生改变,则提示人体内脏可能发生疾病。因此,观察脐的变化对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
脐形态主病
1. 圆形肚脐
肚脐圆圆,下半部丰厚而朝上,这是男性中最好的一种。这种肚脐表明血压正常,肝、肠和胃等内脏都健康,而且此类人精力充沛。
2. 满月形肚脐
脐如满月般丰满调和,下腹有弹性,这种脐表明女性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3. 浅小形肚脐
肚脐眼又浅又小,具有这样肚脐者,不论男女,身体都较虚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浑身乏力。气功出偏差和精神障碍者,常见这种肚脐。
4. 海蛇形肚脐
因静脉扩张使肚脐周围如海蛇缠绕一般,这种肚脐是肝硬变等肝脏疾病常见的征兆。
5. 凸出形肚脐
肚脐外突为水肿的凶兆,提示严重水肿。脐外突凸又为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此外还可见卵巢囊肿。
6. 陷凹形肚脐
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及暴吐之后。此外,脐突然下陷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瘟疫染身,毒邪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良。当腹内发生炎症变化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可向内凹陷。
脐位主病
1、肚脐上移
肚脐向上延长几乎成三角形,为气逆、气滞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滞之象。常以郁怒为诱因,多与胀满、呕吐并见。此外,内有症瘕、积聚亦可牵提致脐上移。临床常提示,不论男女,肚脐上移多为胃、胆囊和胰脏有病。
2. 肚脐下移
脐位下移,为肾虚、中气不足表现,多兼见腹壁松弛虚软,常提示内脏下垂。证见少气无力,动则息促,头晕眼花,腹部坠胀,脉虚无力,舌淡苔白等中气下陷证,提示有胃下垂、肝肾下垂及脱肛、子宫脱出等。
3. 肚脐偏右
肚脐偏向右侧为气虚,可见于高血压、左侧肢体偏瘫。此外,肚脐偏右尚提示,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4.肚脐偏左
为血虚,见于高血压、右侧肢体偏瘫。此外,肚脐偏左提示,肠胃不佳、便秘、大肠粘连等症。
九、脐先兆在急证,危证中的意义
脐位于腹之前缘,诊腹时脐首当其冲,又具外露特点,故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脐又有丰富的血脉经络,是经气贯注交汇的中心,故诊腹紧急时可独取于脐。脐诊在急症、危证中有一定的独特诊断意义,如呕吐泻泄出现大脐下陷为元气暴虚之兆;水肿脐突为肿证危候;久病肾虚、脐色现黑为肾气将绝、命火欲息之危象。又如脐上动悸维系虚里为心阳虚、宗气外泄的征象,预后大多不良。又脐下动气伴怔忡、心悸又提示肾虚失制冲气上逆,元阳败竭。另外,脐萎缩枯润又为精气亏损生机渐尽之象,脐突然发凉为寒气内袭中州之兆……。足见脐对急证、危证具有重要的预诊意义。
杏林筑基

学方剂、学辩证、学针灸、学推拿。。。为您打基础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广龙堂问题篇——肚子结节和经络的关系

    每日一句: 人生之本,精血气神.精者,肾精之根本也:血者,循环之载体也:气者,器官之功能也:神者,功能之表现也.精固.血畅.气行.神全,身体健康,精神泰然:精亏.血滞.气衰.神消,萎靡不振,多病羸弱. ...

  • 中医诊断秘传之脐诊

    脐,居人体中部,谓齐分人体上下故名.脐为一身之中枢,故又名天枢. 脐为任脉要穴,名曰"神阙",神者,神气也,阙为宫殿之寓,神阙即言脐为神气出入之通道.脐居大腹中央,内通五脏,外达四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十章脐诊 第一节 脐诊的理论依据

    脐为任脉之要穴,名日"神阙".脐居大腹中央,内通五脏,外达四旁,且前贯任脉,后应督经,脐又位处中州,根系于肾.命门,故为人身之重要枢纽. 脐位于腹正中央,为冲脉之所系,元气归藏之根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十章脐诊 第二节 脐八卦诊法

    脐八卦诊法,是将脐按八卦分布,配属人体各部及脏腑,根据其不同的变化来诊察人体各部位及脏腑的疾病. 一.脐八卦分属 脐八卦居于腹之正中,可以遍观胸腹全身疾病,其八卦图有两种,一为先天八卦图,一为后天八卦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十章脐诊 第三节 脐部色诊

    脐部色诊,主要观察脐部色泽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一般脐部的色泽改变,多提示内脏寒热的变化. 1.脐色白脐色瘕白无光泽,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临床可见气促心悸.头晕乏力.虚浮食少.唇甲苍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十章脐诊 第四节 脐形态与脐位主病

    正常人脐位于人体正中,脐环圆整,轮廓宽余,肌肉厚实,脐深,色泽明润,按之有力.应手如有根蒂之脐,为神气内守,元气充盛,说明身体健康无病.若脐的形态和脐的位置发生改变,则提示人体内脏可能发生疾病.因此, ...

  • 针法秘笈:脐诊及脐针疗法操作方法

    在临床上遇到运动系统疾病.急性病可按脐洛书全息律寻找压痛.在中医领域,总有些很不可思议的治疗手段,如:放血疗法(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有一种治疗方法,让人听起来不靠谱, ...

  • 中医诊断之---眼诊

    观眼诊断,是流传于道家内部的一种简单实用的诊断技术,由于这一技术从前属于师徒相授.口口相传,对外少有传法者.因此目前掌握这一技术方法的人还比较少,我们将它初步整理出来,供修真学子内部学习研究和实践,多 ...

  • 脐诊脐疗是什么?

    自古以来,中医学对脐的诊断研究与探讨如晨光,无论是解剖.生理.病理这方面均为空白.即便有也 极少数言,早在唐代以前,我国就有记载灸脐以祛病.数千年之久,脐的诊断.治疗.研究方面进展一 直缓慢,基关键原 ...

  • 中医诊断之---手诊(三)

    过触诊或抚摸感知手掌的弹性程度,不仅是对望诊的补充,而且对鉴别疾病属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软,硬:成年人的于比小孩的于硬,男性的于比女性的手硬,体力劳动者的手比脑力劳动者的手硬.观形症状整个手软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