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浅析明清时期印钮的特征 2024-06-21 18:12:56 明代狮钮章 [摘 要]印钮是印章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钮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派生出很多种类与样式,特别是明清以后石材作为常用印材,为印钮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先秦、汉魏、六朝常见青铜印钮、玉印钮,寿山石印钮雕刻真正有效的历史上限大概在万历中后期(1600 年左右)。印钮的变化发展经历了先秦至隋唐宋元的实用性时期和明清工艺性时期两个阶段。近些年,寿山石雕界的仿古热潮让明清印钮备受关注,现从明清印钮中古兽躯体线条、鬃毛以及印钮中的人物服饰等方面探讨明清印纽的特征。[关键词]印钮;线条;造型;神韵[中图分类号]J305[文章标志码] A[文章编号]2095-7556(2020)5-0020-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谢麟贤.浅析明清时期印钮的特征[J].天工,2020(5):20-21.晚明时期审美趣味高古奇崛,对古意极端推崇,如美术批评家漆澜所言,这个时期“浑厚雄壮的北方风格流传到南方,转而变为了轻巧玲珑的南方风格。而到清初,南方秀美的审美趣味又影响了北方宫廷印钮,这刚好是一个'对流’的过程。清代宫廷印钮,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秀美、华丽的南方风格向北方的'倒流’”。明代印钮偏浑厚雄壮,清代的雕刻则是一个由阳刚转为阴柔、浑朴转为华美的过程。“明、清时代的印钮制作,是中国古代印钮雕刻的一个缩影。”为何明清印钮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明清印钮有何特征呢?以下分享笔者对明清印钮特征的刍议。一、明清印钮的线条特征雍正时期的印钮作品,整体十分华美,螺旋形曲线纹大量出现,相较于明代的印钮作品,清代的印钮曲线增加了,并且增加了扭动感。明代印钮雕刻有一种岿然不动的静穆,而清代的印钮则为鲜花怒放,动感强烈,是一种盛世气象。从明代北方工的古朴、圆厚转为华美、流畅,极尽雕琢之能事。由于寿山石材质柔而易攻,清代在制钮上运用了玉石、竹木牙角雕的一些技法,使得清代寿山石印钮在宫廷印藏中的形制更多样化,地位更独特。经过认真研究中国古代印钮造型特点发现,汉唐时期古兽类印钮相对较少,常见的钮头以龟、瓦当等作为装饰,明代开始逐渐出现兽钮。明代印钮形态、线条很奔放,但在工艺上还属较为粗犷的阶段。此时期的印钮,古兽动态极具韵味,线条的细节也许没有当今这么精致和流畅,但是整体气势和精气神十足,到了清代,古兽印钮达到了华美的高峰,这与康熙、乾隆等帝王喜欢印钮息息相关。据悉,“雍正在位严格来说只有 13 年时间,算上康熙末年,在位 14 年,5000多天,而雍正朝有明确文献记载的印章大概有 8000 件,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一件半产生,雍正真的是狂热喜欢图章。后代皇帝乾隆、嘉庆、道光甚至清末,都在不断地取用、续用雍正朝的图章,或磨掉重用,或重新启用。”因为帝王对印钮的狂热喜欢,制钮工匠因此花心思精心打造,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雕刻巨擘,耳熟能详的有杨玉璇、周尚均、董沧门。清代印钮细节上很生动,在原有基础上,精工印钮出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作品,如“寿山石故宫回乡展”中的诸多印钮作品,线条值得玩味。在细细观察某个局部时会发现,那些线条总是恰到好处。明清印钮的线条服务于所要表现的局部,每一个线条都与要表现的部位相呼应,不同部位线条深浅不一样,整体或许不是那么流畅和连贯,但是每一个角度看又是合乎情理。明清印钮都是纯手工雕凿,因此有浓郁的手工味道,粗朴之间透露出古拙的美感,如古兽脊骨的凸起,不那么完美的线条,却组成了极有味道的形态。每一个转折,每一个弯曲,每一个停顿都耐人寻味,值得细细玩赏。当今的雕刻师技艺精湛、工具先进,所创作的古兽印钮线条极尽流畅,讲究线条行云流水,古兽转身有流畅的 S 形,但有时华美有余,韵味不足。那些流畅的线条背后只有一览无遗地枯燥,没有让人惊喜的停顿,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手工古拙的味道难以复制。二、明清印钮中古兽的特点动物题材是明清印钮的重要主题。各种所谓“神兽”的人文动物不断衍生,这些神兽由不同动物的特征组合、变形而成,有的是战国以来的传统类型,早期神秘、威严的形象已经虚化,而转向祈祝吉祥的寓意,或者完全是以其艺术造型引起视觉愉悦。此时期的神话动物题材有麒麟、狮子、天禄、辟邪、獬豸、螭、龙、凤等,造型则竭尽巧变之能事。此时期印章艺术进入辉煌时代,各流派不乏继承者,反映在具体的刀法上,都有其各自的鲜明特征。这时期的雕刻师很讲究刀法,强调“稳、准、狠”。认真观察明清印钮中古兽的鬃毛,会发现和现如今常见的古兽鬃毛有诸多不同之处。例如,常见的狮钮鬃毛,狮子鬃毛较多,卷舒处理差别很大。狮子毛发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卷发,另一种是顺发。鬃毛多以浅浮雕刻画,以圆刀为主,少用尖刀,阳面光滑顺手,珠圆玉润,灵巧可人。如今很多雕刻师所刻画的古狮毛发没有讲究,随意在背部开丝,明清时期的狮子鬃毛从鬓角处开始延伸出来。狮子在印钮中是喜闻乐见的题材,古人认为狮子不但可以辟邪,而且可以带来祥瑞之气,它是现实中存在的瑞兽,但是在艺术创作时,雕刻师往往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进行艺术加工,并对狮子的细节加以提炼。其他古兽头比较长和尖,而明清印钮中古狮的头部较扁平,眼睛、鼻子比较聚拢,挨得近,看起来没那么散,狮子的头部占身体的比例较小,眼睛则炯炯有神。明清的印钮讲究古兽的筋骨刻画,骨架上下刀更深。此时期古兽印钮重点在于突出古兽的气质,也就是精气神,古兽的一个回眸,足以震慑人心。三、明清印钮中人物的服饰特征明清时期流行另一类动物题材是围绕吉祥寓意,利用谐音来设计创作。如“童子洗象”,谐音“吉祥”,此时期,产生了诸多类似“童子洗象”和“番人驭象”的印钮作品,后来又有了“罗汉戏象”这一题材,戏象寓意万象更新。“象”多与祥瑞、平安等意思挂钩,又与“吉祥(象)”谐音,所以使用广泛,是妇孺皆知的题材,象鼻能吸水,水为财,因此象在民俗中与“财富”有紧密的联系。在仿古雕刻过程中发现,明清印钮中的人物有着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特征,如“番人驭象”中番人穿的是靴子而不是草鞋。那时期,南方小国进贡的“贡象”,都有与之随行的象奴,这些象奴既然来自异域,也就都是番人,皆是高鼻深目的形象,而不是一般的圆脸扁鼻形象,其与大象朝夕相处、片刻不离的情形使人印象深刻,故而不少雕刻中,有“象”就有“胡貌”的番人在侧。今天寿山石雕印钮上常常见到“番人驭象”这一题材,但是很多雕刻师没有注意到番人的脸部、服饰、鞋子等细节的特点。又如“童子洗象”中童子的服饰,也需结合明清时期服饰特征而进行创作。此外,“番人驭象”“罗汉戏象”等题材中,大象的眼睛、嘴巴、鼻子以及转身的瞬间动态都需与现实结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些题材中的大象不是完全写实,而是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尽量显示象的憨态可掬,因为象是美好的象征、美丽的生灵,不能雕刻成一般古兽那样怒目圆睁,而是凸显其单纯憨态的形象,创作时要突出故事感、情节感、呼应感。明清印钮是中国五千年石雕艺术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充分运用石雕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手法,如圆雕、浮雕、透雕、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等,而且还在 “方寸之地”,集雕刻、书法、绘画于一体,千姿百态,精巧之至,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世界。明清时期的印钮雕刻特点:线条直爽有韵味,古兽传神,眼睛、鬃毛等细节刻画虚实相间,并能把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丝丝入扣地融入印钮之中。现在一些仿旧的印章由于工具、材质、工艺的不同,往往造型呆板,雕刻流滑、破碎、繁乱,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荡然无存。参考文献:潘惊石 . 印钮雕刻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J]. 收藏界,2012(2):142-143.[作者简介]谢麟贤,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中级工艺美术师。1983 年生于福建莆田,福建教育学院雕刻艺术专业毕业。擅长印钮、古兽、圆雕等。作品通过传统题材的继承和创新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编辑:刘莉琴)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天工》杂志 赞 (0) 相关推荐 寿山石赏析:玲珑美石出自然 2021-06-02 14:53 华人号:心宜善 中国人自古就喜好「师法自然」,不仅爱自然山川之壮丽,爱花果草木之形姿,更在自然万物之中寻得了「仁」与「道」的精神共鸣. 古时贤者眷恋着自然,却又囿于一 ... 唐宋香炉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研究 摘要:中国的香文化溯至春秋战国,承自秦汉,完善于唐宋时期,而所用之各异香炉亦成为唐宋社会生活与文化之缩影.现存可见与图像可考的唐宋香炉数量众多,面貌纷呈.本文以唐宋香炉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 ... 鬃毛的魅力:你见过白色雄狮吗?看这一头完美无瑕且飘逸的鬃毛 这是唐宁街上的猫第1542篇原创文章 一只罕见的白狮为它的外貌感到自豪并炫耀着它那完美且飘逸的鬃毛.这只6岁大的美丽的野兽叫做莫亚,是在南非的格伦加里夫狮子保护区被拍到的.英国摄影师西蒙尼德汉姆想要提 ... 博古的门道 陈达作 坑头晶石博古镇纸 印章作为寿山石文化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数百年间,推动着印钮雕刻成熟独立,不断萌发出新的艺术形式.其中,博古纹的介入与转化,催生了极具文人化审美趣味的博古钮一脉. 虽然,相较于 ... 明清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特征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在带来经济交流 ... 明清时期府县官对下政务运作 柏桦 李静 府县乃是人们熟悉的名词,因为它既是古老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现代依然存在的地方行政区划."府,文书藏也";1"县者,悬系于外."2府县作为基本行政区, ... 明清时期山水册页欣赏 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使人们的视觉不再被五彩缤纷的万物所迷惑,从而使人们更为关注于白茫茫的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恰好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因此,雪景山水画一直是 ... 114张图在线观赏: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三)明清时期 这个展览以中国古代外销瓷器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这里把展出的所有文物所拍照的350多张图分三次都给您呈现出来.虽然陆续分享了展品的所有图片,但学习古陶瓷还是需要实地看实物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 ... 明清时期抄本 消纳水法 消纳水法,是一本民间水法秘诀,内含八煞黄泉精选总图,以及作造法,大约抄于明末清初.全书30筒子60页. 古代精品竹雕 竹刻《明清时期 精品竹雕笔筒》 竹刻也称竹雕,是我国传统雕刻艺术品中的重要门类,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用竹根雕成人物及动植物形象,或在竹材.竹器上雕刻文字.图画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竹 ... 明清时期的精品人物画像《官家祖先画像》 祖先画像-中国人提倡孝道,都有对祖先崇拜的习俗.不难发现在很多祠堂,后裔子孙为了要尊祖敬宗,把自己祖先的画像,挂到祠堂里供奉. 每年祭祖时都要恭恭敬敬地,向祖先祭拜一番慎终追远.孝思不匮,祈求列祖列宗 ... 明清时期云南的十大谏官 在古代,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的职官.早在秦朝时期,我国就建立了监察制度,专门负责对监察劝谏皇帝和百官,自此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独立于行政权之外的监察体系. 就云南而言, ... 高考攻略| 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附电子版)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真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