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兰 | 金丝峡散记



(一)在路上
又是大早冒雨出发。嘴上说,上次也是走一会就停了,不怕。其实是想在西安段避开上班高峰。结果,雨一直大,高峰正好赶上。车窗的雾和窗外的车流,使后座的我们再眼睛瞪大脖子伸长,还是错去了曲江。只好在服务区缓缓气,重新修订计划。
9点多,任老天哗哗,开拔仙娥湖。
非常疑惑地经过一段,又窄又满是水坑的泥路后,终于看见了题在大坝上的鲜红大字——仙娥湖。大坝显示,水深764米。没有门票,只有依山的几处农家乐。虽然穿雨衣脸上也是水,但到底是五一,人还不少。雨中翠绿的湖水,愈显清雅幽深,安静端庄,像名字,是个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湖依两山头夹角而建,满山的洋槐花开得正欢,路边、头顶不时有伸出的累累枝丫。那干净的素白,在漫山的深绿里极其亮眼,甜甜的清香再浓也一丝不腻,任你怎么吸也不过瘾。前后看看,趁人少,摘一串略微压压馋虫吧。第一次吃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带着雨水的生槐花,竟异常清香甜美!就着路边鲜艳的红花,绿得闪光的叶子,青蓝的天空,雾气缭绕的山峰,翡翠般的湖水,橘红的游艇,湿润清甜的空气,一切都快醉了。连远处高楼林立的商洛市,坚硬的青灰水泥路,也柔润了许多。

离开时,导航开起了玩笑,在连续指挥四次掉错头之后,还不清醒,可能想当刘禅了。
经过丹凤县时,又即兴改道——棣花之乡。原来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故乡,是商於古道,有金宋之城、清风街、二郎庙等部分,一个正在建的、很现代的名迹。古驿,古代的集市吧,卖小吃的很多。这里,房子都是半边盖,一色青灰,砖墙、屋瓦和砖路。山墙的透气窗为“吉”字造型,连进门处厕所的都是。对比平常多见的木质小方窗子或四片叶子状,不但新颖,更有商业头脑的文化底蕴。民居大门上的横联位置有很鲜艳的装饰,多像是砖雕的麒麟或狮子。其他的荷塘、浮桥,夏天会更漂亮吧。
继续赶路。

(二)农家乐
5点左右下了高速。金丝峡漂流处的广场,2009年才修建,徐霞客塑像的目光,把坚定和向往投向天边。此处明确标明到前山门是18公里,可感觉上超过几个18。沿途山脚是清一色小白楼,家家农家乐。一条小河隔路欢快地流过,当地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偶尔招揽客人。我们被感染停车,饭后去看移民新村。这里比较宽阔,小村落整齐街道干净,一色的青瓦白墙朱红门,长长的飞檐高高翘起,小四层,别墅一般。真是,逍逍遥遥过日子,清清闲闲做生意,干净氧吧洗了肺,天然绿色养着胃。好一个世外桃源,还天时地利。在细雨的暮色里,太阳能的路灯亮得有些朦胧,这些大山的宠儿们,就像大山般深沉内敛地打量着来客。

(三)清丽美景
7点半,检票进山。满世界的翠绿,铺天盖地。湿漉漉的路面,清幽幽的空气,凉意颇深。大家急急想赶路动起来。
这里应该还有兰花谷,可惜无缘对面不相识,只拍了蕙兰那绚烂的红花。
往里走,两面的山峰极其险峻,如斧劈剑削,且拔地而起。但不可怕,因为被各种绿色覆盖得非常厚实。滑坡的几处,在头顶用粗钢丝支起了安全网,还有专门的保安在旁边不停催促着“走快点,小心滚石”。谷底就在脚边,是清澈得几近透明的河水,汩汩铮铮,蜿蜒而出。唯一的路,就沿着这流水而建,弯弯转转,或沿一侧山脚,或在上架了桥或栈道。路面不宽,很平整,木头或石头的。水流深处,呈青绿或墨绿,色泽干净饱满,名字亦好,如碧玉谭。浅处,河底红绿树叶也波光闪闪,那些青灰色的几厘米的小鱼飞梭其间,立即记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这回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实景!急处,飞瀑直下,浪花高溅,吼声盛大。最大的是白龙门,小的无数,如响水谭。缓处,却寂静不语,即使是涌泉也只看见水面不时往外翻,如马刨泉。而门口的涌泉群,更是深藏不露,在阳光下仔细侧看,才会发现,水面波纹的投影在一圈一圈一直往外漾。

九龙潭,水面更宽广安静了,没有一丝波纹,水的墨绿和山的翠绿,不知是谁影响了谁。从白龙湖到九龙湖,是划船的区域,那桔红色的救生衣,亮丽鲜活了整个山谷。
我们在灵官殿处坐索道,到玄武殿。据说张三丰曾在这里修炼。爬到揽月台,听到了美丽的传说。说有三条龙盘踞在此危害百姓,玉帝知道后派燕子降服了它们,并划分各自的地盘,这才有了这里的白龙峡、黑龙峡、青龙峡三个峡谷。后面的没听清。燕子呢?好像变成了山镇守峡谷,在石燕寨?此崖悬空突出,却似可伸手揽月。若不是那像藤椅靠背的粗大水泥护栏,谁敢上去?任景色再好,两腿发颤不敢乱瞟。

又爬了一段,没到玉皇顶,也没有经过空中浮桥去商鞅曾和白雪在此相约的情人谷便折回。两位男士颇有微言。下山也是这个台阶,极陡,起码70度吧,说是3999个。下来腿已不听使唤。休息后再去情人谷,却是平路,好不庆幸。
一路走来,看水流弯弯,山峰弯弯,岩石料峭,蟒洞漆黑,谷底幽深,山谷狭长,想想那美丽的传说,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佩服前人的神思妙想。龙,太贴切了。无数个弯曲,竟无一点略显生硬处,流畅而浑圆。幽深的山谷,湿淋淋的山体,夹缝般的谷底,外加这一径通透明亮的流水,都也只能和龙联系起来,才浑然一体。再想想,若没有水的灵气,这地方谁能有能力有信心走出去?我们最后到的地方,还距前山门4公里,而前后山门相距二十公里。整个峡谷,植被极为密集,虽然裸露处是岩石,但植物依旧是乔木多,不时可以看见细小的水流从山上渗下来,却基本没有泥沙和土。还有石生树,从石头上直接长的!由于雨水多,即使是岩石也很干净,连路边树旁小水洼里的水,都不浑不腻,活泼泼地闪着光。而几个小时的跋涉,这么密集的人流,竟不渴,不晒。
一出大门,白花花的太阳,密集的人潮,耀眼的车流,都放大了似的,呼啦啦涌过来。赶紧回。
8点半,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