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快、慢——四练太极拳
太极拳刚练霸道刚猛,常以发声助力,增强体质,强化骨骼。
太极拳刚练应讲究松中求紧,柔里出刚的原则。震脚,抖甩,各种发力一应俱全,实在是练习技击劲法的一大法宝。
长期刚练太极拳,还可增加骨密度,增加肌肉和肌腱的强度,掌握发力,积累拳法中最重要的“功”。
刚练太极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负荷,对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组织,内脏都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因此是否适合刚练,一定要慎重。
不但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不适合刚练太极,骨质疏松、关节劳损等人也切忌盲目刚练太极拳。
内外家拳这四种练法,并不是太极所独有。少林禅武、武当道家、关东医门……各派都有涉猎,只是后人鲜有完整的传承。
四种练法既可由一套拳演化四种练法,亦可融合练于一套拳法中。更可两两相合,相生相克。
因此,练习内外家拳法,并非单一的学习某一种,或排斥某一种。适合的时间,适合的人,选择适合的练习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柔练,均衡呼吸,柔化发力,减少“耗”,增加“补”,平衡身体阴阳,协调关节,治疗骨病。
柔练太极,讲究“先破再成”。
周身无力,不用力,不用意,不引劲路,不阻劲路,御气于形,又脱于形。
对骨质疏松,关节退行性病变的病人有显著疗效。既可内修脏里,又外治身体,减少“功”的消耗,使人更加不易疲劳,在技击中以另一种方式增加耐力。对于身体虚弱,无法进行剧烈运动和锻炼的人,无疑是康复治疗的一把钥匙。
然而,柔练太极,对于“功”的修炼,却比其他练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长期柔练太极,往往容易让人忘记核心的劲法,导致在技击中犯下低级错误。
柔练太极对身体的副作用是最小的,几乎适用于各种人群。
刚练——太极拳刚练霸道刚猛,常以发声助力,增强体质,强化骨骼。
太极拳快练,全身协调,闪转腾挪,疾如脱兔,外修养身,动中求技击之法。
太极拳快练讲究周身放松,沉肩坠肘,一气呵成,不断劲,不滞招。
这对技击的帮助是可想而知的,它对调节身体的协调性、速度和步法都有着显著的功效,可以有效避免练拳练成“武呆子”,增加反应力。更可预防老年痴呆,女孩子快练太极还可以减脂塑形,长期快练太极拳,对心肺功能也会有着显著的锻炼提高,增加耐力。
但是,对于初学者快练太极拳,很有可能造成劲路的错误,无法形成整劲。打乱气路,把太极练成一种体育运动,对“功”的积累效果,也比慢练差远了。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血栓……等人切忌快练太极拳。
但是,慢练太极亦有缺陷。首先我们要知道,养生之道“外养筋骨血,内养精气神”。营气充盈,需有卫气包护,慢练太极更似一套内功,对外养的部分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
因此,慢练太极虽非常适合于五脏六腑的清理排毒,对于身体、关节机能的锻炼恢复,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慢练太极不适合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人,长期慢练太极会加重其病变的程度。久而久之,膝盖,腰腿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