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同,不必勉强在一起

三观不同,不必勉强在一起

你在网上看到这种问题,你想到了啥,又想说些啥?

女朋友一个月赚五千花三千买化妆品,妈妈不满意,我们还能在一起吗?

上海女孩嫌江西男朋友家里穷饭菜差分手,到底是谁的错?

有男朋友了但遇到一个有钱男人开高价要包养我,要不要和他在一起?

男朋友要求发生性关系,自己希望保持到婚后,我们要不要分手?

如果你只想到下面这些话……

女人就该对自己好一点。

直男癌去死!

我是小公举,拒绝当老妈子!

我月光我骄傲!

说明你还停留在遇事只能简单反应的阶段。

如果你能再想一层,想到这些:

婆媳关系怎么处理比较好?

农村和城市差异在哪里?

三观不合就该分分分?

恭喜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已经开始思考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就意味着,你开始形成属于自己的三观了。

如果你能再想得深入一些,能够通过比较同类、相关事件,想一想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你已经有思想了!

现在人和动物之间,会不会使用工具都不能区别了(有一些猩猩已经可以使用木棍和箱子了……)

幸好,我们人类有一样东西,是动物绝对学不会的,那就是:思考抽象问题。

面对层出不穷的家庭、感情、职场问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大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背后都是三观在撞击。

一个转发很广的萌哒哒评论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

以前我以为有爱情就好

现在发现真的需要门当户对

不然我们怎么会有一致的三观

三观不合可是要命哒!

似乎大家都默认了,爱情是短暂的,门当户对、三观一致才是长久的,而且他们还常常是对立的。

就好比被一顿饭吓跑的上海小姑娘(虽然新闻是编造的,但是类似的故事常有发生且分布广泛,本文里我就用来举例子了),一看到另一个世界的生活方式,还没碰撞到观念层面上呢,爱情立刻被砸得粉碎了。

三观一致居然比爱情还重要!

那么,什么是三观呢?

比较常见的三观说法是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百科里是这么定义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这么似乎不是太好理解。

我用我的语言来说说,我认为三观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操作手册,写着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

遇到事情了我们马上拿出手册查找:这件事属于什么性质,应该怎样选择。

举个例子,那个去男朋友家过年的女生,当看到饭菜的时候她立即接通了手册开始查询:

这个饭菜属于什么水平?

很差很糟糕。

为什么他们会用这样的饭菜招待我?

因为穷。

我们将来的生活质量怎么样?

会被拖累,过得很穷很惨。

我需要比较爱情和生活质量孰轻孰重吗?

需要。

我应该立即分手离开吗?

计算中…………

计算中…………

计算中…………

应该。

所以她毫不犹豫地走了。

这一轮思考,查询手册至少用到了这些观念:

“习惯的物价水平和饭菜品种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被招待吃这样的饭菜”

“生活水平判断”

“未来生活方式判断”

“和男朋友感情价值的计算”

“自己分手离开的后果判断”

“分手后最坏情况能不能承受的判断”

这个手册上,列出来一个人可能用到的所有计算标准和判断结果,我们一般叫它“观念”。

考虑具体问题我们就靠调用观念去判断这件事应该这么做,做了会有什么结果。

但是,如果这些观念用到现实里,发现结果出错了,怎么办?

比如坚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结果目睹了一个好人过得很悲惨;或者认为“世界就是应该弱肉强食”,

可是当自己变成弱势群体的时候,发自内心希望不要被吃掉……这样的冲突,时常发生,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爱情至上,不也被一顿农家饭打得片甲不留了吗?

这里就要介绍手册最神奇的功能:自我修复。

当新事物不能用手册指示,或者手册发现有错,如果手册上写着自己可能出错,有错就改,就会去扩展它,或者修改它,让它继续能够正常使用。

但是如果手册写着自己不可能出错,有错也一定是别人的错,那么就放着不管,去试图改变别人。

所以手册可以扩展到多大,怎样进行修复,是抹掉重写还是增加分支或者永远不改,也是手册的一部分。

我们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这个手册,是父母家庭和社会一起写给我们用的;

当我们开始成长,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以后,这个手册会一边使用、一边修改扩展。

靠这个手册,我们既能认识世界、认识他人,也能认识自己。

而三观,就是手册上的所有观念在世界、人生和价值三个方向的方向性准则。

我应该过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管这叫人生观。

感情和生活水平谁更重要——我们管这叫价值观。

只要能承担后果,谁也无权指责自己的决定——我们管这叫世界观。

至于常说的婚姻观、金钱观等等都是在这三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景产生的具体观念。三观决定了这些具体观念会怎样写。

她认为自己应该过衣食无忧、物质丰富的人生,就不会接受可能需要回农村吃难吃饭菜的婚姻;

她认为爱情不如生活水平高重要,不能兼得时立即放弃爱情;

认为女性允许选择结不结婚、跟谁结婚,她做出分手决定时就不用考虑太多舆论问题。

如果是另一个人、另一个三观,这些问题可能就是另一个答案了。

她认为自己应该逆来顺受,只要能活下来就行,这些饭菜也可以愉快地吃下去;

她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接受他的一切,即使很不满意对方家庭也不会选择分手;

或者想到万一分手,今后找不到人结婚,单身生活会遭到数不清的打击和压力,想分手也会忍住不说了。

观念就是这样在最终决定我们的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三观,甚至重塑三观,然后三观继续让我们形成新的观念。

三观并不存在绝对的正与不正,只有适合自己与不适合的区别,甚至极端一点说,只有选择的不同,无所谓适合不适合、正确不正确。

因为每个人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都是千变万化的,而每个人的需求和目的也各有不同。

观念和背后的三观,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目的、满足需求,我们只能评价这些实现与否,却不能把三观从目的和行动分离开,单独评价它正不正。

三观很重要,许多冲突背后可以看出双方三观的不同,可很难说“不同”就是冲突的根本和直接原因了,因为三观变成行动中间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在共同作用。

江离菲菲读书看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