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学会提升自己
人到中年,如临半坡。
走过了上半场的光景,有人春风得意,有人尚需努力;
无论哪种经历,前半生不是定局,后半生还有机会。
国学大师曾仕强说:
“人生的理想,在于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
人生下半场,努力提升自己,永远比仰望别人有意义。
有一句话这样说:
“成长的意义在于增加人生阅历,丰富生命体验,不断觉察自省,无限接近成熟。”
前半生,我们走了很多路,有了丰富的经历;
后半生,要不断增加阅历,增长自己的见识。
有人问,经历和阅历,不是一回事吗。
并不是如此。
经历是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阅历是你有多少思考,对人生有多少深刻的见解和认识。
有经历的人未必有阅历,有阅历的人不需要有经历。
30岁那一年,媒体人莎莎选择从工作5年的公司裸辞。
她在这家公司做得很好,已经跃迁中层。
换一家公司,可能意味着一切从头做起。
问起她离职的原因,她说,再也无法从这家公司学到或收获什么了。
撰稿、采编、带项目……她都已经轻车熟路。
问及未来,她说,想去业界那些令人尊敬的媒体单位里去看看、去提升自己。
如果不去看看,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自己能到达什么高度。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几年时间之后,她不仅成为了时尚集团的总编,经常出席国际化的秀场,视野也比原来开阔不少。
后来,她又考取了知名top学府的MBA,在自我精进这条路上,她一直在朝前走。
自我提升的人,永远不会担心因年龄清退,反而成为能力和阅历的资本。
你有多少实力,就可以走多远的路,看多辽阔的风景。
听过一句话:
“年龄越大,越没有人原谅你的低情商。”
年轻时,做事冒失,说话唐突,还可以给自己找个理由;
人到中年,做事毫无章法,说话不够妥帖,便再也找不到借口。
随年纪增长的,不应只有皱纹和体重,还有为人处事的情商和修养。
情商高的人,说话如沐春风;
有修养的人,做事沁人心脾。
综艺节目《奇遇人生》有这样一个片段。
聊到年龄,阿雅对毛不易说,自己快要迈进40岁了。
毛不易说:40岁还很年轻。
阿雅没有直接否定,只是附和说,40岁当然是不老了。
然后毛不易说了一句,40岁就是新的20岁。
听完这句,阿雅明显很开心,对他说,谢谢你。
40岁当然不年轻了,谁心里都明白,但不必说出来。
但是将40岁说成新的20岁,可以说切中人心。
情商高的背后,是一份洞察人性的同理心:虽然我没有经历你的人生,但是我理解你。
年轻的时候懂情商,可以说是洞彻世事;
人到中年懂情商,可以说是生活必备。
情商不高,不会做人,就会被人说是幼稚。
人到中年,便是情商这个人生考验交卷的时候。
看看周围人,情商高的人身边,总是人来人往,人群熙攘;
反之,情商低的人,把人都得罪了,身边总是人迹稀少。
真正的高情商背后,其实都是一种善良。
为人着想的贴心,面面俱到的细心,其实也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
曾经以为,学习是学生时代的事。
岁月渐长才发现,少年时不知愁滋味,那时候逃掉的学习的苦,后来都变成了生活的累。
后来明白,学习才是解决人生难题的终极答案。
人到中年,很多人重新拾起书本、爱上学习。
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端午小长假,约她出来玩,被她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是,她所有的休闲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瞬间对她刮目相看,问她在学什么。
她说,在准备今年的研究生考试。
我更加佩服。要知道这位姐姐今年已经35岁,孩子都8岁了,居然还有心力重新读书。
她说,年轻时一直都有这个梦想,但是当时家里有事情,立即出来工作了。
去年,偶然看到一则招生简章,内心的想法又开始蠢蠢欲动。
丈夫也理解她,支持她去追梦,孩子还有婆婆帮忙照顾,她乐得空闲,辞职考研。
人到中年,保持学习有很多形式。
有人工作上遇到瓶颈期,所以去考证;
有人学习了新的技能,于是开启副业;
有人发展新爱好,生活打开新的窗口;
有人提升认知方式,看问题更多维度……
保持学习,不仅丰富了学识,开拓了视野,而且提升了防御风险的能力。
加缪说:
“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一直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多学一项能力,生活就多开一道出口。多长一门本领,人生就有更多的选择权。
人生的淡定和从容,都是从学到的本领修炼来的气定神闲。
保持学习,是每一个中年人的必修课。
有人曾经问我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
我回答大概是,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一直都在学习吧。
衰老的标志不是额间白发,也不是皮肤褶皱,而是你不再对这个世界怀有探索。
身体里的细胞每七年都会重新换一次,我们大脑里的知识当然也要保持更新。
无论是看几本书,打开新的知识面,还是学习一项新技能,获得一份新的生命体验,都是在拓宽生命的边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或许我们生来贫瘠,但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终究可以带自己到达想去的地方。
正如摩西奶奶说:
“你要去相信,时光且长,你终将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拥抱独属于你的未来。”
愿你活到老,学到老,步履不停,进步不止。
作者 | 苏善书,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