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症【转载】
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症
(2016-11-18 21:36:17)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美尼尔氏综合症启功先生的养生之道□ 唐祖宣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先生享年93岁。启功先生坎坷半生,被划为右派,遭遇“文革”,晚年丧妻,最终彻悟人生,宠辱不惊。他享有93岁的高龄,与他风趣幽默、谦恭温和、心胸宽广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的助手曾问先生:“经历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他答道:“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他的高寿与他思维活跃、心胸宽广、谦恭幽默、平易温和、举重若轻的养生之道,有密切关系。风趣幽默启功先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上有三种人,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望我先别死。启功先生说他有“三怕”与“二不怕”。“三怕”,“怕过生日”、怕沾上“皇家祖荫”(启功是皇族,为雍正九世孙)、怕给自己介绍老伴;“二不怕”,一不怕病、二不怕死。启功先生患有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时眩晕、耳鸣、呕吐,但他却能在苦中取乐,戏作《沁园舂·美尼尔氏综合征》词一首:“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嘶,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稍可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启功先生颈椎病发作时进行牵引治疗,本是一件令人十分痛苦之事,可先生却以一首《西江月》打趣:“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牢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又一次,启功先生的晕病发作,医生给他输液治疗不见好转。他在感慨之下,吟了一首《渔家傲·就医》以“抒怀”:“眩晕多年真可怕,千难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多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能大。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启功先生有次去医院看病,护士拿着装有他血液的试管不停地摇晃,启功先生问:“你为什么摇晃?”答曰:“您的血太稠啦,不摇就会很快凝固,您要少吃肉啦!”恰巧,此时赵朴初先生也来诊病,赵老说:“吃了一辈子素,现在也是血脂高。”这下让启老抓住了“反击”的证据:“你看,我说一定和吃肉没什么关系嘛!”启功先生在一次接到病危通知书后,竟风趣调侃地随口吟词一首:“浑身实难受,满口答无妨。扶得东来西又倒,消息传来贴半张;仔细看,似阎罗置酒,敬候台光。”将死亡说得如此轻松,如果没有“无身忘我”的超凡心胸,实难信手拈来如此幽默诙谐的诗句。启功先生能如此乐观地看待生死,连阎王也无可奈何了,于是他又一次“策杖回家转”了。谦恭温和“学问深时意气平。”有真才实学的传统学人,大多都谦虚谨慎,平易温和。启功先生曾这样自叙生平:“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1978年,启功先生66岁,作为一个书画大家,正当盛年,他却自撰《墓志铭》,满篇诙谐幽默,“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在北师大校园内,师生们尊称他为“博导”。博士生导师启功便笑着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启功先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说到“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马活跃了会场气氛。启功先生曾用卖字画的钱设立了一个“奖学助学基金”,但不用自己的名义,而是用他恩师陈垣(励耘)的名义。他不计报酬为别人创作了很多书画作品,还多次捐资希望工程,而他本人始终过着粗茶淡饭、布衣土鞋的简朴生活。他不图虚名,对于人们尊称他是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是一名教师。启功先生常说:“大家都是平民,不要把自己看高了。大家都比地高,比天矮。”正是启功先生这种谦恭温和、不固步自封、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性格,使他得以长寿吧。我用参冰合剂治美尼尔氏综合症300例均痊愈主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配方及用法:红参须15克,炙白附子8克,冰糖100克。用水500毫升与上味同煮沸10分钟后,同红参须频服,1日数次,2日1剂。炙白附子不可单服,如误服炙白附子,舌和嘴唇如针刺而有麻木感。疗效:临床观察300例,全部治愈(用药2剂头晕、干呕、耳鸣等症状消失),治愈率100%。百姓验证:广西玉林市江岸开发区10区丘旭家,男,63岁,退休干部。他来信说:“我邻居覃铭因劳碌过度得了眩晕症,天旋地转,心烦欲吐。在市中心医院治疗15天,花费2000多元,出院后不久又复发。二次住院,又花费5000多元,出院后每半个月出现几天头晕,并呈周期性。后来我用本条方并结合1264条方对他进行治疗,并让他加强营养,1个多月他的病就痊愈了。”荐方人:湖南省永顺县 钟新华我用仙鹤草治美尼尔氏病有效率100%主治:美尼尔氏病配方及用法:仙鹤草100~12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均治1~2个疗程。疗效:用此方治疗美尼尔氏病50例,痊愈3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100%。百姓验证:云南昆明市人民东路119号普林兴来信说:“我将本条方介绍给许多朋友和同事治疗眩晕症,治一个好一个。”荐方人:黑龙江省农垦前哨医院 王清贵引自:《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定眩汤治法:痰饮上泛,清阳闭阻。主治: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处方:天麻15、半夏20、白术15、茯苓15、陈皮15、灸草10、竹茹15、泽泻30、丹参20、柏子仁12、葛根20;加减法:乏力倦怠汗多加黄芪20-30;肝阳上亢加龙胆草6;耳鸣加石菖蒲15。按:本方乃由半夏天麻白术汤演变而来,更另加入柏子仁以养心安神,丹参葛根活血化淤,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迷路水肿以达目地,效果显著。本方经临床应用数例,病人只要辩证得法,加减得当,定当能愈。桃红四物止眩晕□ 魏磊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院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逐瘀之效。笔者以此方治疗一例因脑供血不足而致眩晕患者,疗效满意。患者,米某,女,27岁。2010年2月2日初诊。患者自述眩晕1年余,头晕目眩,如乘舟车,平卧则头晕略有好转,心慌、心悸,失眠多梦,颇为苦恼。曾口服西药谷维素、腺苷B12、西比灵、地巴唑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刻诊:头沉头晕,体瘦,神疲倦怠,面色萎黄,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辅助检查:颈椎X线片未见异常,血压130/80毫米汞柱,经颅多普勒示: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气血两亏,清窍失养。处方:桃仁10克,红花6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3次口服,5剂后头晕大减,仍睡眠不足。继上方加丹参30克,6剂,服法如上。尽剂,诸症皆除,随诊1月未复发。按:眩晕一症,临床多见。其病因不外虚、痰、风、火、瘀诸邪。而此例却为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府所致,与西医学所说的脑供血不足颇相吻合。故其治法应为养血、活血,使大脑气血调畅,脑有所养,头晕自愈。方中熟地、当归、川芎、白芍为《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之四物汤,乃补血、调血之主方,专于血虚之证。熟地、白芍滋阴养血;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为血中气药,当归补血活血,二药相伍合熟地、白芍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构成调血要剂。桃得春气最厚,得生气最足,可入血分,祛瘀血而生新血,红花活血通络,行血力胜。全方合用,补气养血,行血,气血调和,大脑得养,眩晕可除,且药理研究凡是活血祛瘀药均可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故治疗脑供血不足能收显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眩晕案□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2008年9月14日初诊,自述近日头目眩晕,感觉外界物体旋转动摇不定,9月13日因为工作劳累,晚上突然眩晕发作,发时伴有欲吐、口干。平时大便偏干,偶有口苦,纳眠尚可。舌边红,苔白干,脉左弦细,右弦滑。诊为少阳郁热,肝脾不和,痰饮上逆而致眩晕。治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调达肝脾;泽泻汤降逆祛饮,化浊止眩为主。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泽泻15克,白术10克,白芍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4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眩晕未再发作,继服4剂,诸症悉安。按:眩晕一证临床比较常见,《医学统旨》言:“眩者……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顷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在《伤寒论》中为少阳病主症之一。可由风、火、痰、虚、瘀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因痰饮而致眩晕临床最为常见。盖因嗜食肥甘厚味太过,损伤脾胃或者劳倦伤脾,以致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内停,积饮聚痰;或者肝气郁结,气郁湿滞而生痰饮;或者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泛而成痰饮。痰饮既成,积阻中州,清阳不升,脑窍失濡;浊阴弗降,上蒸清窍,故致眩晕。正如《丹溪心法》所言:“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又有火痰者。”治疗痰饮所致眩晕,仲圣制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泽泻汤等化饮止眩之剂,后世亦有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祛痰定眩之方。此案除了痰饮致眩以外,尚有肝气郁结化热,横逆犯脾之病机。仲景有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案患者眩晕、口苦、口干、脉弦,少阳病提纲证俱现,阎教授认为据此诊为少阳证无疑,故投以小柴胡汤疏达少阳枢机,恢复气机升降。又因患者呕吐,苔白,脉象左弦细、右弦滑,当为少阳气郁,肝郁乘脾,脾虚失运,痰饮内生,《金匮要略》言“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所以合入泽泻汤,方中白术健脾运水,燥脾化饮;泽泻渗利水湿,两药相合,眩晕当止。同时加入温胆汤以清化少阳胆腑以及中焦之痰饮,增强祛痰化饮之力,加入白芍,合柴胡、枳实、炙甘草,又有四逆散之意,调达肝脾,而使肝脾气机条畅,痰饮消去,眩晕当止。全方切中病机,经方与时方合用,治标与治本兼顾,故而取效甚捷。止晕验方□ 裴中平 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笔者临证30余年来,总结一经验方,但见以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性平衡感觉失常为突出症状,辨证属痰饮内停,上蒙清窍者,服之即见效。经常用来治疗美尼尔氏病等耳性眩晕及脑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头部外伤后眩晕。组成:半夏10克,陈皮12克,云苓15克,桂枝10克,生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泽泻24克,生龙骨24克,生牡蛎24克,石菖蒲12克,菊花10克,生姜12克。若遇痰郁化火者,可加龙胆草12克同煎。便秘者,加生大黄6克(后下)煎服。用法:水煎45分钟,频频温服。伴呕吐甚者,可把生姜切片,频擦舌尖3分钟再服。方解:本方实乃二陈汤、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桂甘龙牡汤及金匮泽泻汤等方复合而成。《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本方去石菖蒲、菊花,乃赵锡武先生治疗美尼尔氏病经验方,笔者用之,确实有效。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配方:半夏4.5g,天麻、茯苓、橘红各3g,白术9g,甘草1.5g。用法: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方义:本方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两味为君药。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佐以橘红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煎加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配伍特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运用:本方为治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禁忌: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附录:天麻不宜久煎天麻可平肝息风,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同时可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由于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效果显著,故常被人当成“补药”服用。一见眩晕,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就妄用天麻,其实,使用天麻也有禁忌。1.凡病人见津液衰少,血虚、阴虚等,均慎用天麻。2.重视配伍应用。《本草衍义》有“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的记述。古今医家很少单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据不同病证组方用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天麻丸等。3.即使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天麻不宜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甙,遇热极易挥发。5.使用单味天麻或天麻制剂时,如出现头晕、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肤瘙痒时,应立即停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王业龙)天麻蒸蛋治眩晕55岁的张老师患高血压病己10余年,血压波动较大。她体型稍胖,平日里经常头晕,同时还伴有头痛、耳鸣、肢麻,一遇到烦恼、劳累就加重。严重时视物旋转,走路似踩棉花。虽然一直服降压药、止晕药,也曾服用过名老中医推荐的“天麻煨鸡”,但疗效不好。我与张老师交谈后了解到,她工作、家务繁忙,患病多年没有机会系统调治。目前年岁渐高,遇事力不从心,徒增烦恼,导致肝阳上亢,肝火时炎,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故常眩晕眼黑,苦不堪言。便嘱其用“天麻蒸蛋”调养:鸡蛋1~2个,去壳、打碎,蒸蛋羹,待蒸到半熟时加入天麻粉5~10克,略搅勺,继续蒸熟后可调味服。张老师闻之颇有疑虑:“怎么又是天麻,还有鸡蛋?不是说吃鸡蛋会使血脂增高吗?”我劝张老师尽管放心。天麻蒸蛋,古己有之。前人常用天麻9克,煎水1小时,去渣,炖鸡蛋2个,内服治眩晕。一般高血压病眩晕,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服用效果效好。我以前也曾试过此法,疗效却并不显著。后来仔细研究,才发现天麻的有效成分天麻素、香荚兰醇等,均含挥发油,若在高温下蒸煮时间过久,则极易挥发殆尽,药效当然受影响。所以,我在古方基础上加以改进,变为蛋羹半熟时加天麻粉,果然效果倍增。至于鸡蛋的问题,科学家们认为,一个血胆固醇浓度正常的人,每天吃2个鸡蛋,胆固醇最多增加2毫克,是微不足道的。我所观察的病例,也末发现用此法后血脂明显增加者。当然,如果患者的血脂已较高,可每天食用1个鸡蛋。中医认为,鸡蛋具有滋阴润燥、阳血熄风的作用,与天麻配伍时,既可减少天麻辛温、偏燥之偏性,又可增加其熄风止晕的效果。根据我的经验,高血压病眩晕严重时,天麻蒸蛋用量可大一些,每日服2~8次。若眩晕者气血亏虚明显,或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效甚,则天麻用量宜小,鸡蛋用量宜大(可2个)。张老师依言服食天麻蒸蛋半月,头目渐清。继续服用,眩晕几乎不再发作了。(于峰)天麻真伪鉴别天麻是一种治疗眩晕病的重要药材,味甘性平,入肝经,主要功用为平肝息风,凡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面色通红、头重脚轻,或者肝风内动引起的高热惊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等,以天麻配伍他药服用,常有良好的效果。鉴于此,一些不法商人就以相似的其他根茎冒充天麻,欺骗患者。市场上常见的假天麻有紫茉莉根、大丽菊块根、马铃薯、芭蕉芋地下茎、毛芋头等,这些植物根茎形状与天麻药材十分相似,有时真假难辨,需要掌握要领进行鉴别。天麻为长椭圆形,略扁,皱缩而弯曲,一端有残留茎基,红色或棕红色,俗称“鹦哥嘴”,另一端有圆形的根痕。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常有浅色片状的外皮残留,多纵皱,并可见数行不甚明显的须根痕排列成环。质坚硬,不易折断。其断面略平坦,角质黄白色或淡棕色,有光泽。放口中咬嚼一下,较脆,有黏性。气特异,味甘。根据老药工的经验,辨别真假天麻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茎基鹦哥嘴,底部疤痕似脐圆。”若仍难以鉴别,就需要请专家进行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了。天麻以色黄白、半透明、肥大坚实者为优;色灰褐、体轻、断面中空者为次。按地区讲,四川的广元,陕西的宁强,吉林的浑江,湖北的神农架,都出产优质天麻,被称为道地药材。(周向前)《本经》半夏功效释义□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半夏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本草纲目》记载:“《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半夏味辛性平,与现今认识基本一致,然其性平偏温,温燥之性显著,善于温化寒痰,燥湿化痰。“主伤寒寒热”,提示本品可用于外感病的治疗,“寒热”是外感病的一种表现,可以表现为怕冷,也可以表现为发热,也可以是恶寒与发热并见,还可以是寒热往来。但并非所有的外感病都可用本品,外感病伴有以下两种情况即可应用:一是呕吐,外感呕吐者较为多见,如小柴胡汤即可治疗外感呕吐,如在《伤寒论》中有“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的记载,方中即含有半夏,可发挥止呕作用;再如治疗外感风寒之呕吐,可选用葛根加半夏汤,主治“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二是痰证,本方祛痰的作用较强,对素有痰饮疾患而外感时,其痰证大多较著,故本品可用于外感表证伴有痰饮者,小青龙汤为其代表方。半夏具有较强的化痰作用,但在《本经》中却未提及,现代药理研究也不能证实半夏的化痰作用。但临床发现,痰饮素盛的患者在服用含有半夏的方剂后,其咳痰明显减少,这是半夏化痰作用的最有力证据。“心下坚”可理解为心下坚硬,也可理解为心下胀满或心下痞满。其心下坚硬,多系痰饮所致,正与本品化痰消痞作用相吻合。而心下胀满,多由气滞所致,导致气滞的原因较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湿阻,盖由湿性黏滞所致也,所以本品治疗心下胀满,系其燥湿化痰之功,应用时须配以理气之剂,如陈皮、枳实等。治疗心下痞满的方剂莫过于半夏泻心汤,半夏的作用就是消痞散结。“下气”即降气,半夏降气作用首先要用于胃气上逆,也就是其止呕作用,半夏为止呕要药,具有良好的止呕作用,为历代医家所习用。临床上,用半夏治疗呕吐,无论寒热虚实,只要配伍得当,就能够产生必然的疗效。然半夏有一定的毒性,得生姜则减轻或消除,所以多配伍生姜。二者配伍,不仅降低了半夏的毒性,而且增强了二者的止呕与化痰作用。此类经方甚多,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葛根加半夏生姜汤、黄芩加半夏汤、小柴胡汤等。其次,其降气作用也可用于肺气上逆,即“咳逆”,包括咳嗽与喘息。用本品治疗咳喘,不只是与其降气作用有关,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化痰,特别是喘疾,古有“无痰不作喘”之说,现代药理也证实本品具有止咳平喘作用。“喉咽肿痛”,即为咽喉肿痛。本品治疗咽喉肿痛,在《伤寒论》中即有应用的范例,如仲景治疗咽喉肿痛,常用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等方。但本品所治咽喉肿痛,查见咽喉局部并不红,或其色如常。若见咽喉红肿、充血,多为热邪所致,如果应用本品,必须配伍清热药如桔梗、胖大海等。笔者治疗咽喉肿痛或声音嘶哑者,必查其咽喉。对于咽不红、喉不肿、夜间疼痛明显、苔腻者,多选用半夏厚朴汤。“头眩”是指头晕目眩,其原因较多,其中风痰上扰是一个重要病因,古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半夏治疗眩晕的机理在于其祛痰作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即是治疗眩晕的名方。这种情况多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病、颈性眩晕等。“胸胀”,即胸胁胀满或胸胁苦满,肺系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多见此患。半夏治疗肺系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均为常用之品,但须见痰湿证,如治疗咳喘痰多的二陈汤、外台茯苓饮,治疗胸痹的瓜蒌薤白半夏汤等。“肠鸣”多与泄泻并见,“无湿不作泻”,本品燥湿,故临证配伍可治疗痰湿阻滞之泄泻,治疗寒热互结之心下痞,症见脘腹痞满,肠鸣,腹泻等,可与半夏泻心汤。“止汗”,未查到相关的止汗的应用,但如果见小柴胡汤证伴有寒热往来而汗出不畅者,也须用本品。综上所述,《本经》对本品的功效描述多达10条,但归结起来,都可以用其三大功效来概括,即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只是所提及的“止汗”作用尚不能解释,也未见应用。其实,本品还具有不少其他的良好的作用,如安神作用,外用散结止痛作用。半夏治疗失眠在《内经》中即有应用,如半夏秫米汤主治“胃不和,卧不安”者;后世有用半夏配伍夏枯草治疗因痰扰所致的失眠等有良效。对于其散结作用,生品外用可治疗恶疮、久败疮等亦有良效。重用葛根疗眩晕作者: 经方中医刘卫红葛根,味辛、甘,性凉。临床遇眩晕患者,辨证后加用葛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理想。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眩晕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1血液量不足而产生的供血不足;2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窄致供血不足。几年来,笔者以葛根20~120g为主,配伍相应药物,治疗上述原因所致眩晕50余例,均获良效,兹简介如下。例1:刘某,男,61岁,1992年5月6日诊。3个月前经某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方求治,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刻诊:阵发性头晕目眩,严重时视物旋转,不能站立;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转动有关,伴耳鸣、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查血压15.1/11kPa;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弦滑。升清:葛根90 升麻5 柴胡5;降浊:怀牛膝、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术、泽泻。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5剂,诸症减轻,继服10剂,诸症大减。以后每日用葛根60克和大米适量煮粥,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例2:张某,女,46岁,1995年11月6日初诊。自述头晕,劳累后加重1年余。伴周身乏力、腰膝酸软、眠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颈片示:颈椎退行性变。压颈试验阳性。血压13.2/9.5kPa。证属气血两亏之眩晕。升清:1葛根120;2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生黄芪;-----------------------3失眠:炒酸枣仁、远志。水煎服。服药7剂后,头晕减轻,睡眠明显改善,乏力好转。上方去酸枣仁、远志,续服10剂,诸症消失。以后每日用葛根90g泡水代茶饮,连用2月余。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眩晕系平衡系统器官(前庭、视觉、本体感受器,平衡三联)出现病变之后产生的主观感觉,平衡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平衡器官”产生缺血性损害,导致功能障碍,出现眩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中医认为眩晕病因不外“风”、“火”、“痰”、“虚”。无论何因致眩,其基本病机均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正如《慎斋遗书》谓:“头为诸阳之首,病人头晕,清阳不升也”。治以升清-降浊为主。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临床重用葛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每收良效。作者:山东省济宁市中医医院 王祥生。《名医名方》:颈眩汤作者:霍田
曾朝芬,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针灸学会理事、永川区十大名医,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先后获重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永川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组成:赤芍12克,当归10克,熟地黄20克,川芎12克,天麻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竹茹10克,丹参20克,甘草3克。功效:活血养血,祛痰化瘀,通络止眩。主治:颈椎病眩晕。用法:煎服,1日1剂,早、中、晚各服1次。方解:颈椎病眩晕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属于中医学眩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老年体弱,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久病气血凝滞,夹痰夹瘀,脉络不通而发病。中医学认为无痰不作眩,本病病机为本虚(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标实(瘀血痰阻)。颈眩汤乃治疗痰瘀致眩之方。方中赤芍和血通络;当归、熟地黄和血养血治头晕目眩;川芎上行头目,以活血祛瘀;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与天麻配伍共增化痰止眩之功;竹茹祛痰,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也;丹参活血通络祛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以达化痰祛瘀止眩、养血通络的功效。加减运用:伴眠差者加牡蛎、五味子;伴呕吐者加半夏、藿香;伴耳鸣者加柴胡、黄芪、通草;伴面色淡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者加黄芪、太子参、阿胶;伴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者加芡实、菟丝子、牛膝;伴头目胀痛,急躁易怒者加钩藤、石决明;伴口苦目赤,心烦者加龙胆草、黄芩、栀子。眩晕经方时方集锦眩晕病效方:柴陈泽泻汤眩晕病,中医证名。特指发作时视物旋转,恶心,重则呕吐,耳鸣,甚则卧床不起。包括西医的美尼尔氏综合症,高血压和颈椎病等引起的具有眩晕症状的疾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疗效都很不错。由于后来系统学习了四川名医余国俊中医的理法方药,改从其柴陈泽泻汤加减来治疗眩晕病,疗效更上了一层楼。眩晕病的病机不外乎风火痰虚四种病因,俗谓无风不做眩,无火不做眩,无痰不做眩,无虚不做眩。但单一发病原因少之又少,多综合为病。临床上根据症状的偏重,采取柴陈泽泻汤加减治疗,疗效虽未达到百分之百,但也八九不离十。一,柴陈泽泻汤基本方:柴胡10克、陈皮10克、泽泻10克、钩藤12克(后下)、白菊花10克、黄芩6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茯苓15克、天麻10克、生姜6克、大枣10枚。二,加减:1,高血压引起:夏枯草、生赭石、石决明。2,颈椎病引起:川芎、葛根。3,心肝火盛,心烦,口苦,心悸,苔腻:生代赭石、石决明、生栀子或黄连。4,卧床不起,不敢睁眼,睁眼则天旋地转:龙骨、牡蛎。5,腹泻:山药、滑石、白芍。6,脾胃阳虚:熟附片。7,链霉素中毒:骨碎补。8,气血两虚:人参、黄芪。9,虚脱重用独参汤或参附汤。三,善后:临床症状消除后,应该把汤剂改变成丸剂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巩固治疗。对于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的应该加三七和丹参两药做丸。当年看这首方子简单无奇,不屑一顾,但不曾想到临床上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愿大家实验附歌诀一首:柴陈泽泻治眩晕,风火痰虚天菊藤;半夏党参甘草入,黄苓术姜大枣匀。眩晕岳美中:赵锡武教授堪称名医。赵老治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认为其中不少属于痰饮所致,常投加味苓桂术甘汤。方为:茯苓六钱、桂枝三钱、白术四钱、甘草三钱、泽泻八钱、半夏六钱、生姜四钱、陈皮五钱、生龙骨、生牡蛎各八钱。不用辨证,服之则效。据余临床体会,若服赵老方不验,则为血虚头晕,服:枣仁(炒)三钱(或柏子仁三钱)、山药三钱、五味子三钱、当归三钱、龙眼肉三钱,可愈。久聋,肾虚耳聋:柴胡12克,香附9克,川芎12克,石菖蒲12克,骨碎补9克,六味地黄丸30克(包煎)。《金贵发微》:防旋汤。治疗精神恍惚,开目则旋,闭目则安,邓铁涛称其为治疗虚症眩晕的好方。党参9克,萸肉15克,熟地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半夏9克,白术30克,天麻9克,陈皮3克。(邓铁涛治疗眩晕尚推崇温胆汤和泽泻饮)来春茂:龙眼肉60克,荷叶顶两个煎服。用此治疗眩晕,有药到病除之功,昔岁老母常用之。耳原性眩晕证属血虚者,用此方为主,随证加味,效佳。来春茂:如苓桂术甘汤原为仲景治疗“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的通阳化饮之方,我常用其合小半夏茯苓汤治疗美尼尔氏病引起的眩晕、呕吐,效果很理想。利多卡因合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眩晕。利多卡因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和川芎嗪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7天。---以上眩晕的治疗方药可辨证用之。眩晕证:基本组方、泽泻60g,白术30g。脑动脉硬化症加丹参、川芎各15g,三七5g;高血压病加桑寄生、石决明各30g,菊花l0g;高脂血症加山楂、半夏、茯苓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以15天为l疗程。独活鸡蛋治眩晕症独活30克,鸡蛋(最好是红皮的鸡蛋)6个,用水同煮。待鸡蛋煮熟时,把鸡蛋取出,把壳敲碎,再放入药锅(最好是铝锅)煮15分钟,去汤、去渣,吃鸡蛋,一次吃两个,每天一次,每付吃三天。轻者一付即愈,重者吃三付。眩晕通治神效方(杨树潘老中医献方)N次献方的杨树潘老中医非常值得我尊重:(他的无私贡献和医术)他把经过多年验证的药方献出来服务大众。眩晕通治神效方:野生柴胡10克,黄岑10克,党参15克,半夏10克,甘草6克,菊花10克,石决明15克,云苓10克,白术12克,泽夕10克,天麻10克,勾藤12克,芥穗6克,陈皮9克,姜3片 枣三枚。此方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