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百人说 | 对话巢守柏:不是所有小公司都要做到大,新冠疫苗生产交付要保质
顶着“港股疫苗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的康希诺,自上市以来就备受业界关注。根据2020年财报,康希诺实现营业总收入2489万元,净利润为-3.97亿元,仍未实现盈利。而在研发管线中,共有16款产品,覆盖13个适应症。其中,MCV4和MCV2已于2019年提交上市申请,前者已授权给辉瑞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独家推广。
事实上,对于康希诺来说,两次“踩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足以反应其多年来的积累和反应速度,而后续其他可商业化疫苗产品究竟表现如何则更为重要。
在“2021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召开期间,康希诺首席运营官巢守柏在E药经理人与赛默飞世尔科技联手打造的媒体采访间接受了独家专访,对于包括商业化规划及在mRNA的创新布局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详解。
康希诺首席运营官巢守柏
巢守柏: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有非常大的提升,从CDE受理审批新药的数量来讲,也有非常大的提升,包括PD-1和PDL-1在内。尽管大家都在调侃说这是高度重复的一个产品,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另外在商业化方面,有一些biotech是和大公司联合,借助后者帮助他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快速占有率。有一些biotech是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商业化团队,大家是两条腿走路。
拿我们公司来讲,我们的四价流脑是跟辉瑞国内的销售团队合作。辉瑞很认同我们的产品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大家对疫苗安全性和质量的关注是空前的,尤其是经过新冠疫情以后,对这方面更是关注在不断加强。所以我们跟辉瑞的合作,希望能够提升国民对疫苗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E药经理人:未来康希诺怎么来考量外部商业化合作和自建销售团队之间的协同?
巢守柏:原来按照计划四价流脑疫苗会是我们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但是因为疫情,新冠疫苗走在了前面。但新冠疫苗有它的特殊性,现在是供不应求。国内国外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倒不用有一个非常大的销售团队来销售新冠疫苗。国内市场主要是通过国家统筹安排国内各地的疫苗供应和接种。国外疫苗订单也都是通过与各国政府协商来提供给海外市场。
那么从流脑疫苗来讲,这是康希诺第一个真正商业化的产品,如果说建立一个非常大规模的销售团队也不太现实。等到我们有几个以上产品上市之后,有了这种群体效应,那么建立一个比较大规模的销售团队,对于公司长远发展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E药经理人:当康希诺有了一定数量商业化的产品之后,这个销售团队的规模预计会有多大?
巢守柏:目前我们在辉瑞帮助的情况下,销售团队大概有两百人。估计未来这个团队也不会建的非常大,预计有五六百人。通过流脑四价疫苗和辉瑞的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专业的销售经验和学术推广,也可以增强我们团队的营销能力。
E药经理人:您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中,biotech必须要把研发、销售、生产的故事链讲全,好像才可以获得这个市场的认可吗?
巢守柏:我觉得这个也在逐渐改变,投资人也在逐渐成长,他们会看到整个价值链到了什么时候是该收获的时候,其实不一定要等到他产品上市。投资人在慢慢成长,投资环境也在改变。我觉得将来还是有这种趋势,专业人做专业事就是最好的途径。
当然,美国也有很多公司从小做到大,也不是不可能,这个并不排除小公司做到大,完全是有可能的。但不是所有的小公司都要做到大,要有这种自然选择的环境和机制,这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生态圈。
E药经理人:您提到了不一定所有的小公司都要做到大,您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当下这一批biotech企业会走上什么样不同的道路?
巢守柏:我还是认为公司的定位非常重要,你创立这家公司的初心是什么,你要干什么事情。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要干什么,那肯定不能让你的投资人有信心。我想有一批药企可能会做大做强,也有可能强强联合,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有没有可能做到像辉瑞、AZ和强生这种大型制药公司,我觉得还要假以时日,不是很快就能够做得到。所以我还是认为有做大做强的巨大空间,那就要看公司带头人有没有这种远见和魄力,我希望康希诺是其中之一。
E药经理人:未来三到五年之内会出现big pharma和biotech之间明确的分工定位和兼并吗?
巢守柏:三到五年之内我觉得比较难。现在很多biotech公司其实是属于biopharma,有很大的资本能够自己完成上市,所以我认为这种并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将来有没有可能,我觉得会。也有可能现在的biotech可能变成big pharma和big biopharma,他们可能会去收购一些小型公司。好的公司能自己完成上市,为什么不自己做呢?很多人是这种心理,另外我认为big pharma也还没有准备好。
E药经理人:未来几年中国医药排行榜前十名的企业中会出现新面孔吗?标准会是什么?
巢守柏:一定会出现。很多公司已经上市了,市值必须得在那,另外一个是产品管线,最重要的我觉得公司要有一个强大团队,毕竟公司发展的话,要有人,要有技术。同时商业化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只会做研发,而不会做商业化,这也是很难做大做强的。
巢守柏:康希诺的定位一直没有变,成为根植于中国的全球性疫苗公司,不仅要提供疫苗给中国人使用,同时提供疫苗给所有需要疫苗的人使用。我们的初衷一直没有变,尤其是新冠来了以后,我们既要提供疫苗给我们中国大众来用,也要给其他国家提供疫苗。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怎么能快速提升产能,释放产能。现在中国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我们有一些时间能够达到普遍接种和普遍免疫,但时间也不会很多。所以还是要有准备,等到国门开放以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疫苗覆盖和接种的话,这会是非常大的风险。
E药经理人:在这个新阶段,康希诺的创新布局会有哪些新特点?
巢守柏:我们的五大技术平台是慢慢积累起来的,现在也在看其他的一些技术平台,包括mRNA平台,其实我们三年前就开始看mRNA的技术平台,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新冠以后,我们的mRNA平台也基本上要逐步建立起来。这里面也有很多技术挑战,包括稳定性、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副反应,克服这些问题也不是说就那么容易。当然这是一个大方向,我们肯定要向这里进军。同时,我们去年和加拿大的Precision Nano Systems签署了战略合作,集中双方优势来共同推进mRNA技术向前发展。
E药经理人:如果说当年埃博拉疫苗让行业知道了有康希诺这么一家公司,那么新冠疫情对于康希诺整个发展来说,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是什么?
巢守柏:新冠对整个行业来讲都有巨大影响。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次疫情把人类的精神绷得这么紧,而且疫苗需求量这么大。不光会影响到疫苗行业,其实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包括整个供应链。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原材料和耗材,都在向新冠疫苗倾斜,所以这个影响还是不小的。
那么从对康希诺的影响来说,可以说这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非常大的机遇,把公司的产品开发和销售能力提前很多步。那对我们的挑战就是怎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快速培养人才到位,然后迅速提升公司能力和体系建设。
E药经理人:刚才也说到了新冠疫苗现在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康希诺也有很多国际国内订单,对于产能,未来会怎么规划?
巢守柏:我们的理念是不急于求多,但一定要保证质量。不管在哪里生产,是我们自己生产也好,还是通过CMO来生产也好,质量是我们的底线,也是对我们员工和自己的最基本要求。目前已经实现和在建的产能,事实上已经达到了将近6亿剂的年产量。
同时我们也在研发粘膜免疫,这个是用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剂量就可以起到效果。所以如果粘膜免疫成功的话,六亿剂的产能就可以变成三十亿剂,所以这个产能应该是足够了。我们不希望盲目去扩大产能,一定要有目标,有计划的按高质量和技术要求来完成产能线的扩大。
E药经理人:截至目前,整个中国医药创新在生产工艺上还面临很多挑战,怎么能够突破这样的瓶颈?
巢守柏:疫苗是非常特殊的商品,除非特殊批准,不允许使用委托加工。其实中国的产能没有完全利用上,包括罐装产能。目前中国的罐装产能,远远超过原液的生产量。国家药监局和各个部委也在想尽办法,怎么利用现有的产能。而不是仓促的建很多新产能,我觉得是迈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
另外,从技术层面来讲,因为每个疫苗必须有它自己的一条生产线。当然有一些疫苗是相通的,但每个疫苗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不是像抗体,一个生产设施可以生产所有的抗体,但不是一个疫苗车间就能生产所有的疫苗,这个就是技术上的一些限制,并且每家公司所开发出来的工艺不同。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差别也为共享产能带来一定挑战。
同时,我们也在想,将来是不是可以建立一种平台技术,这种平台技术可以服务所有的客户。如果CMO能够继续使用的话,这不失为一个将来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