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排名第一的书法家,原来是乾隆的儿子,这字能直追赵孟了!

清朝的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并不起眼,尤其是在帖学领域更是逐渐式微,但这并不妨碍,清代书坛也出现了几位惊才绝艳的大师级书法家。

清代书坛的代表人物是“清四家”,他们分别是成亲王、铁保、翁同龢和刘墉。而齐名排名第一的要属成亲王了。

古代的皇帝当中,长寿的并不多,尤其是清朝,皇帝大部分都短命,但有一位极高寿数者,他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有27个孩子,并且其中有5个孩子早于他去世。

乾隆皇帝的众多孩子当中,都自幼在尚书房经过了严苛的教育,其中在艺术领域天分最高的要属皇十一子永瑆了。

永瑆身处于皇子之间的斗争当中,除了以书画自娱之外,还有“自污避祸”的原因。

并且他的这种品质,使得他能够完美避开夺嫡之争。

在书法的学习上,他极为痴迷,以至于满朝文武都争相求字。成亲王有着良好的书法学习资源,以及从父亲那里继承过来的艺术天分,加之他本来又是一位卓越的收藏家,使得他能够亲见古人的许多经典法帖,让其眼界大开。

成亲王永瑆传世的书法作品并不多,而其中最能够代表他行书最高的水平的有一件作品——《书论一则》,其实是成亲王信笔书写的三则书论。

从这件书法当中可以看出,成亲王对于唐代楷书有着精深的领悟,主要得力于欧阳询与柳公权,在结字的体势上多以欧阳询为参照,而在笔法上则是多亿柳公权为主,并且将这种楷书的劲力融合在赵子昂的行书当中。

这种方式的融合是楷书与行书结合的巨大成功,将欧阳询、柳公权和赵子昂完美融合,能够避免只学欧体的寒俭之气,也能不被柳体楷书中的板滞之弊所侵染,更能避免只学赵体书法的甜腻之病。

所以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件成亲王的《书论一则》比赵子昂更有骨力,力量感十足,同时又秀劲而遒丽。

这并不是说欧阳询的字寒俭,柳公权的字板滞,赵子昂的字甜腻,而是后世学习之人容易夸大这方面的弊病,是学习者的问题,而不是书家本身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没有练习书法的人容易人云亦云的一个方面。

成亲王的书法在清末民国以来影响颇大,尤其是他的行书跟楷书,甚至一度成为了民间私塾之间的书法学习范本。而这件《书论一则》更是他传世书法当中罕见的经典之作。

当代人有一多半人学习书法都是从楷书入门学起,无论你从欧楷还是柳体还是颜体都无法避开因为学习碑刻作品所带来的板滞之病。一般人持之以恒的练习,能够在楷书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无法深入到行草书系统。

而当你以成亲王的这件《书论一则》为一段时期的临摹范本的时候,能够助你打通楷书与行书之间的界限。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行书经典法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