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后,诸葛亮的后人为何无人敢动?只因孔明留下的家传秘籍

诸葛亮在生平有过不少发明,如果是身在现今社会,他的木牛流马,八阵图,连弩,再怎么也能申请个发明专利!不过在1800年前左右的三国时期,诸葛亮还是能够名声在外!依靠他惊人的智慧,辅佐草根刘备成为一代帝王,实乃是功在千秋之举。

蜀汉集团虽然仅仅存活了40周年,但是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有料历史,背后原因却让人深思?比如:同样作为五虎上将,关羽张飞为何都死于小人之手,而且是身首异处?而马超抛妻弃子,卖主求荣,却能得以善终?其实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会有如此微妙的结局呢?

关羽张飞史料给他们的评价仅仅有4个字,关羽是“刚而自矜”,用现代话翻译过来就是性格刚烈,傲慢。而张飞就更让人生气了,史书给他的四字评价是“暴而无恩”,这四个字,简直是一语道破张飞死于下属的真正原因。

不难发现,张飞与关羽乃是死于自己的性格之下。与关羽,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呢?他凭什么可以独善其身,要知道马氏家族200多号人口基本都被曹操杀光,而马超的妻子儿子也都被敌人所杀!

而马超呢?最终却可以得到善终,而且还成为羌人的偶像!其实说到底还是性格挽回了马超的性命。倘若,马超当时不服软,不识时务,不舍张鲁而归刘备,那么他的下场会和马氏200多人一样,被曹操玩死!

马超,关羽,张飞,此三人之所以有着不同的结局,都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不过,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不仅仅可以保他们自己,而且连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可以护佑。

在三国时期,真正可以让自己处于不败地位,而且还可以保全自己的子子孙孙的人不少。不过,最为有名的,却只有两个人。一是曹魏贾诩。

贾诩为人极度低调,而且本事也是大得出奇,精通兵法。就连曹操都曾经是他的手下败将,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书法家,谋略家,从董卓到曹操,没有他玩不过的人,而且最终玩过之后,还能独善其身,子子孙孙也都发展良好,甚至为官为将,过着王侯一般的生活。

除了贾诩之外,三国时期还有一人,他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连子子孙孙都受到他的护佑而幸免于难!

如你所想,此人乃是三国第一谋略家,堪称智慧之始祖,显然此人并不是司马懿。司马懿虽然智慧出众,但是他的子子孙孙却结局不好,辛苦得到的江山,很快便落入他人之手。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其实他就是为人低调,一辈子只拿着死工资的蜀汉丞相,诸葛孔明!

细细品读诸葛亮,其实你会发现他真的是一个心理大师,他把智慧与心理相结合,在成就自己的同时,同样的也成全了别人!仅仅对于这一点来说,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空城计:保全蜀汉军民,成全司马懿。

火烧博望坡:扬名于世,为刘备博取社会地位。

舌战群儒:刷新吴国学者的眼界。

用兵南中:攻心收降,保全军民性命。

除了以上几点,其实在孔明在世之时,还有一著作,至今被列为历史之精华,被奉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同时这部作品也是除兵书之外,诸葛亮留给他的子子孙孙以及世人的唯一著作,《诫子书》。

诫子书是讲述了诸葛亮如何教育儿子做人做事,如何修身俭德,如何奋斗成就事业的几大法门。

换句话说,这也是诸葛亮留给他的儿孙的重要财富,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凭着这部家传的著作,让诸葛亮的后人躲过数劫。

一劫:在蜀汉灭亡后,诸葛亮的后人为何无人敢动?众所周知,公元263年,刘禅直接认怂,投降邓艾后来蜀国灭亡。这个时候,关羽的家族因为之前关羽斩了庞德,即便这个时候投降了曹魏,仍然没有逃过一劫,而是被庞会斩了三族,不过据后世史料记载,关羽仍然后人因为外出未归而躲过一劫。

蜀汉名将姜维及其妻子、儿女大多被乱兵斩杀!可以死得很惨,面对如此恶烈的局面。诸葛亮的后人却没一人受到牵连,当然在战事之中阵亡的诸葛瞻及诸葛尚就另当别论了。

所幸的是诸葛瞻不止诸葛尚一个儿子,他还有另外两个儿子诸葛京和诸葛质。在蜀汉灭亡后,诸葛京做了西晋江州刺史。而诸葛质,则是过起了快活的生活,据推断应该是继承了诸葛亮蚕桑之路,如今位于浙江境内的八卦村或许就是诸葛质的开枝。(史料尚未考证。)

诸葛亮的后人在乱世之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是为什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早已说明,他要让子子孙孙,做好这一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条看似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却非常的难,诸葛瞻或许就是没有参透而死于非命,不过诸葛瞻却教育好了后人,这或许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诸葛亮虽然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也有两条明确的缺点,一个在出师表中表现出来,一个在《诫子书》暴露出来!

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考虑事情太多。这很明显是他的短板,用司马懿的话来说便是“亮虑多决少”,谋略多,但是不能当即决断!此乃缺点之一也。

其二,也在《诫子书》中暴露出来。在《诫子书》之中诸葛亮告诫子孙,要排除外界的干扰才能达到目标。其实这一点,正是诸葛亮的短板所在!如果当年,在第四次北伐之时,可以排除外界干扰,那么诸葛亮或许便可以彻底击退司马懿!

参考资料:

《诫子书》《三国志》《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