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地区隶属于滇西道,后归属腾越道。
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占大理州总面积的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中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大理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幅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热带季风气候,分雨旱季。大理州冬干夏雨,赤道低气压移来时(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信风移来时(夏半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垂直差异显著。大理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大理火车站位于新城东边云岭大道。火车站每天有4趟列车发往昆明,行程359公里。
大理目前有3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和一个发车处,分别为:大理客运总站、下关客运站、大运车站以及大理客运站古城发车处。大理客运总站是大理最大的长途汽车客运站。车站有发往省内昆明、丽江、六库等地的长途客车,同时也有开往外省的长途车。
2016年,大理州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26公里,大理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稳步推进,龙山隧道、凤鸣匝道等市政工程投入使用,海东新城环保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取得成效。开工建设13个公共停车场,新增车位1965个。新建城市天然气管网120公里。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新增城市建成区2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4%。
57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1160公顷,增加396公顷。
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有四种形式: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二为“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三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四为“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走马转角楼”。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翘角,宏伟壮观。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
白族服饰在色彩上大多为红白相间,采用对比鲜明、明亮的色块反衬出色调的协调。女子服饰艳丽、朴素,上身衣装以及头饰较为复杂,下身裙饰比较简单、朴素,而且,年轻姑娘的服饰较为艳丽,年长女子的服饰崇尚淡雅。年轻姑娘好梳辫子,头饰叠成长条形盖于头上,红色的绳子绕辫挽上,形成上为龙马角,下为龙凤尾的格局,左侧一条缨穗垂于耳畔,随风飘扬。
耍海会,又称:捞尸节。上关、喜洲一带始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大理、下关一带始于农历八月初八。白族民众身着盛装,汇聚于洱海之畔,乘坐彩船泛游洱海、唱山歌、对调子。大理、下关地区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湖岸线长117公里,面积2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面积与蓄水量均列云南湖泊第二,在全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洱海南有弥洱河等注入,西纳苍山十八溪水,东汇波罗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门,经漾濞江绕入澜沧江,洱海属构造湖,湖岸东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为沙洲。
鹤庆银都水乡新华旅游村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5°41′26″ ,东经100°9′45″,古城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为方形城池,每边约1.5公里,城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古城四周有城墙,城墙内层为夯土,外披石块、大砖各一层,城设四门及四门楼。自明代建城以来历600多年,古城的规模、布局基本无大的改变。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致,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城内保存有大量的清、民国时期的民居及武庙、杜文秀帅府、西云书院、考试院、城隍庙、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堂等古建筑。大理古城现已成为大理旅游发展的核心景点。
西门街明代白族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西门街,由何可及故居、张勉宅院、昭宗祠组成。何可及故居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典型四合院,由门楼、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占地面积364.97平方米。张勉宅院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为两进院,由正房、过厅、南厢房组成,占地面积404.61平方米。昭宗祠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为三进院,由祠堂、过厅、门楼组成,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单檐硬山顶,占地面积1086.2平方米。三处建筑均为明代中晚期的建筑遗存,特色浓郁。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苍山又名点苍山。苍山山脉由十九峰自北向南连脊屏列组成最高点海拔4122米(马龙峰),最低点海拔1360米(漾濞江与西洱河交汇处),4000米以上山峰有七座。苍山东坡两峰夹一溪,形成了十九峰夹十八溪的梳状地貌。西坡的鸡邑铺有温泉出露,水温约为36℃。苍山东坡的洱海盆坝区年均气温15℃,西坡漾濞江河谷区年均气温16.1℃,年降雨量均在1050毫米左右。
佛图寺塔
元世祖平云南碑
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地处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公里,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公里。 这里是大理坝子中苍山与洱海之间陆地距离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龙尾关进入大理古城的必经要道。《南诏德化碑》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青石质,正书,文字剥蚀严重。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是由一大二小三个组成。大塔又外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为9.9米,凡十六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塔顶上角设金翅鸟,在1925年大理地震时随搭刹震落。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 。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 。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动工。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 。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崇圣寺主要景点有:寺前景点:崇圣寺三塔、大鹏金翅鸟广场 、南诏建极大钟 、雨铜观音殿。寺内景点:石雕 、大雄宝殿、药师殿 、护法殿、 弥勒殿 、十一面观音殿、 阿嵯耶观音阁 、山海大观石牌坊 、望海楼 、罗汉堂 、转经筒 、金刚杵、 财神殿、高僧殿、祖师殿。
周城村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北端,座落云弄峰山麓,霞移溪北,蝴蝶泉之南,面向洱海,优越的自然环境,村落东临茶马古道,周城村是中国白族第一大村,也是云南最大的民族自然村,村落面积约2平方公里,村落的建设发展主要是依山就势和沿茶马古道两侧展开。村中除南北向穿村的214线国道(滇藏路)和环村路两条外,主巷道还有东西向大充路、小充路、塔充路、石佛路、南登路和茶马古道山林路7条,和其他许多胡同一起错综复杂,犹如变幻莫测的八卦阵。周城民居是研究白族民居建筑史的活标本,民居独家院、标准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角楼等民族建筑房舍独具特色、巷道幽深纵横交错。在人口比较集中或者宽绰地方要修建本主庙、风水照壁、村中心广场、戏台、集市等。
祥云古城旧称云南城、洱海卫城。因汉“彩云南现”典故,始作“云南”命名地。据1962年在清华洞出土的石斧、石锛、陶器、炭屑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蜀汉建兴三年置云南郡,成为滇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多年。云南故郡——祥云古城始筑于明洪武15年,整座城布局为正方形大印状,钟鼓楼为中心的印柄,以西南卧龙岗相呼应为“卧龙捧钟”,古城墙上砖下石,围墙设防御垛千余个,城外四周设护城河,四周分别设镇阳门、镇海门、清平门、仁和门,城内置5街13巷,衙门、府第、庙宇、宗祠和民居等古建筑星罗棋布。2007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曲硐村位于永平县城南端,距县城中心4.5公里,距州府大理90公里。曲硐村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的山涧小坝。曲硐村是滇西回族人口聚居最为密集的自然村落,是中国内陆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门户和重要物资集聚地。 历史上的曲硐村,有大东门、小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五道城门、城楼等,飞檐斗拱,星月交辉,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完美结合的建筑风格。
太极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弥渡县弥祉坝子的西边,地处弥渡、巍山、南涧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7',北纬20˚09',总面积25.63平方公里。距弥渡县城20公里,距昆明370公里。
石钟山古时候称为中山,因有形如巨钟的紫红丹霞岩,故称为石钟山。位于剑川县南部 ,石窟分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三个片区,共计16窟139尊造像,是我国最南方的一个石窟群,有“南天瑰宝”之称。石钟山石窟在内容上可分为南诏王室造像、佛教造像、外国人造像及原始崇拜造像几类, 石钟山石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长春洞是巍宝山后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因殿宇后山岩中有一石洞而得名。大殿和前殿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贵州人李法纪、杨法荫初建,1987年进行了修复,是巍宝山众多殿宇古刹中仍保存完好的殿宇之一。殿内祀玉皇大帝、雷祖、真官、土地、马帅、灵宫等道教神像。长春洞外观布局十分独特,外观建设布局为一个规整的八卦图,由前殿、大殿、厢房、花园等建筑组成。这些殿宇建筑结构严谨,样式新颖,建筑工艺精湛,以长春大殿的格子门和独特的八角藻井镂空雕龙建筑工艺为代表。
州城文庙和武庙位于云南省宾川县州城镇,距宾川县城8千米,为两组相邻的建筑群,中轴线互相垂直,文庙坐东向西,武庙坐北向南,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州城文庙和武庙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旧时风貌犹存,整体布局承袭文庙和武庙的风格,在建筑技法上较多地运用地方做法,其斗栱、彩画、脊饰等地方特色浓郁,武庙武成殿内木柱采用外包木条增加柱子截面做法也极为少见,个体建筑前檐墀头盘头成屋宇模型状,极为精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喜洲镇位于大理古城北17公里,喜洲为大理坝子中较大的一个白族自然村。喜洲以四方街为中心,北至田庄宾馆,南至富春里、彩云街、染衣巷,西至市上街中段,东至镇东公路东侧的两院保护民居,约17.32公顷的面积内,集合了大部分重点保护民居和保护民居,同时包括了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严、董、杨三家大院。
蝴蝶泉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以北1公里处,滇藏公路西侧,苍山的云弄峰下,原名无底潭。公园内有郭沫若手书'蝴蝶泉”石碑,左侧刻有郭沫若咏蝴蝶泉诗的手迹;碑的背面,刻着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记。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述说:“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峡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大理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由苍山洱海风景区、巍宝山风景区、石宝山风景区、鸡足山风景区、茈碧湖风景区组成。
白族“土八碗”
大理砂锅鱼
生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