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大舅——杨雨民(二)

几位至亲如今都离我远去了,在怀念亲人的日子里,我再次追忆大舅的革命足迹,缅怀他老人家光辉的人生。

大舅原名杨维华,化名杨友明、黄云。1910年11月27日出生于今赤峰市松山区大夫营子乡大窝铺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跟随家人做农活、放牲畜,农闲时入私塾读书。1924年,15岁时到赤峰财神庙小学读书,17岁时他和几名同学去北平(京)读书。

1932年7月,大舅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大学,在这所富有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中,大舅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寻求革命真理,在北大的时候,大舅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参加了进步团体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与中共地下党员接触,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中,成为北京大学学生运动的骨干力量。

1935年,在“一二·九”反帝爱国运动中,他带领学生高喊“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并和同学一起与反动军警进行坚决的斗争。在随之爆发的“一二·一六”学生运动中,大舅与朱穆之等人走在北大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在与堵截游行队伍的反动军警搏斗中,奋勇夺过军警手中的水龙头,掩护游行队伍前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顽强坚持战斗,经受了革命斗争的考验和锻炼。“七·七”事变以前,大舅在北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领导工作。

1937年秋大舅由原民先总队部组织部长杨维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根据党组织决定,大舅被任命为邢(台)沙(河)工作团团长,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深入贫苦群众中开展思想动员,使许多群众在他们的启发下加入了抗日救国的行列。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当时最中心的任务是: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938年2月,毛泽东电示八路军总部:“雾灵山为中心之区域,有广大发展前途,且是独立作战区域,派出部队应精干,且不宜过少。军政党领导人员需有独立应付新环境之能力,出发前应做充分准备。”又指出“应准备至适当发展时期,派高级领导人去雾灵山。”同年5月,毛泽东又把以雾灵山为中心的燕山山脉确定为全国六大山区根据地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大舅悄然离校,冲破严密封锁,到冀西民训处工作,他领导组织科,往太原输送了大批进步学生。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后,大舅到冀东开展抗日工作。不久,组织派遣他到伪满洲国热河中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与地方宣传组织工作和武装工作。当时,雾灵山雄踞在伪满洲国的“西南边境”,跨越长城内外,西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依托,有坚强的后方基地;南临华北平原,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东进承德、朝阳、赤峰、锦州,可与东北抗日联军相配合,直指日伪心脏。

1938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命令人民自卫军(吕正操部)和河北游击军(孟庆山部)统一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下辖第七、八、九、十支队、回民支队和5个独立支队,共21个团6万余人。改编后不久,冀中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又称北上先锋队)改称八路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一支队,朱占魁任支队司令员,大舅任政治部主任。此后,大舅任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随同独立第一支队战斗于大清河以北的霸县、固安、安次、永清、廊坊一带,建立大清河北根据地。

1938年6月,正当日本帝国主义调集重兵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蚕食”“清剿”的严峻时刻,大舅奉命率冀西游击队一部,深入冀中地区,扩大冀西抗日根据地。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冀中五分区刚一成立,便组织广大军民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大舅同军分区首长一起组织发动当地抗日军民,展开了一场挖地道改造平原地形的人民战争,抗日沟纵横交错,布满道路,使日伪军的快速部队难以运行,敌人的坦克汽车无法通过。

1939年4月,大舅奉命调到冀中军区政治部任民运部副部长。他上任后,便主动与地方干部增进联系,征求对部队在执行纪律、拥政爱民、助民劳动以及建立地方抗日武装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并对一些突出问题及时向军区进行汇报,提出解决办法。(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李廷祥出生在松山区大庙镇,赤峰市红旗中学教师(退休),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能手。获“全国中等学校优秀地理教研成果”一等奖,曾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优秀科技教育辅导员荣誉称号。现入职受聘于华佗教育集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