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说明出处
每周坚持原创
致力于跨界读书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经》: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经》:桓公五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经》:桓公十八年。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祭仲逆郑子于陈而立之,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称疾不往,人曰,祭仲以知免,仲曰,信也。上面四条史料跨度15年,之所以组合到一起来讲,是因为这些事发生的原因是差不多的。我们先顺着《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22集》的内容把齐襄公的事情讲完。和姐姐乱伦的齐襄公丑名播于天下,虽然杀了彭生作为掩饰,但故事讲得太拙劣,吃瓜诸侯不满意,于是齐襄公就做了一件希望能挽回自己颜面的事情。这件事正常人肯定做不出来,但失去理智的人就会做出来,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恼羞成怒,昏招迭出。也给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提个醒:有些人做出的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行为,其背后一定有根源,只要你愿意去追溯。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十八年)四月,齐襄公以“弑杀他国君主”的罪名杀了公子彭生以谢天下。七月,齐襄公在卫国的“首止”召开多国首脑高峰会议,有宋、鲁、陈、许、卫等国参加。郑国当时的君主公子亹(wei音同伟)准备参加。
不得不说“首止”这个名字起的很好,首为头,止为停止,头掉了的意思。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惊奇的发现一贯喜欢叨咕神异事件的左传没有对这个地名做出任何评价,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哈哈。郑国大臣祭仲拦住了公子亹,劝他不要去。因为祭仲知道公子亹小时候和齐襄公姬诸儿曾经打过架,具体什么原因不知道,但两人从此交恶。在这种情况下公子亹去了以后可能会遭遇不测。但是公子亹不听,作为一个新即位的国君,在国际地位上争取曝光率是有必要的。所以公子亹去参加了“首止之会”。然后,被齐襄公找了个茬,埋伏了一队精兵杀死,郑国之首在“首止”这个地方止了。祭仲因为担心去了以后遭遇不测,所以托病没去。跟着公子亹一起去高渠弥被五马分尸,但是不要为高渠弥悲伤,因为这个家伙也是个弑君者,他杀了郑昭公,就是推掉婚约的公子姬忽,也不是个好人。但齐襄公杀了人以后又要装出一副假惺惺的样子,以“为郑昭公报仇”的名义把弑君者高渠弥五马分尸,但郑昭公姬忽跟你齐襄公没有半毛钱关系好吧,甚至还拒绝了齐襄公心爱的姐姐的婚约。按理说,不反目成仇就不错了。那公子亹呢?他难道没看出来齐襄公的意图?他看出来了。但是他对自己太自信了。他去参会之前说:“齐国强大,还有个政治流亡的哥哥虎踞栎邑等着我犯错以后回来即位。如果我不前往参加盟会,齐国就会因此率领诸侯讨伐我而迎立我的哥哥。我不如前往,到时候不见得一定受辱,哪至于会到你祭仲所设想的地步!”说明公子亹并不是不知道齐襄公的意图,只是他认为事情没严重到那个地步,齐襄公再疯狂也不会公然在会盟时期杀害别国君主。这就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以为自己不是个坏人,对方就不会对自己做出坏事,单纯的孩子呐!对于一个疯狂的人,你永远不要过低的估计他,何况对方还是个国君,诸侯之怒,流血百里。齐鲁两国的宫廷狗血局讲完,我们回到鲁桓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09年,距今2700多年。这年《左传》最后一句记载了一个叫“芮国”的事情。说芮国的国君芮伯万的母亲讨厌他,就把他赶下君位驱逐出去,芮伯万没地方去就流浪到现在的山西一个叫“魏邑”的地方去了。这件事看似不起眼,实际承上启下,引出了桓公四年秦国攻打芮国的事情,秦国从此登上春秋的历史舞台。这是史书作者文字功底深厚的地方,买下一个引子,不知不觉引出一个大国。所以,中国的古文非常优美,值得反复阅读。芮伯万的故事其实算是“郑伯克段于鄢”的一个翻版,只是开头相同,经过和结局不相同。郑庄公用权谋慑服了讨厌自己的母亲,而芮伯万则只能灰溜溜的从陕西流亡到山西。在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曾经发掘出两件价值非常高的青铜器,上面刻有“内公(芮公)”、“内大子(芮太子)”等字样。展示了芮国先进的文化和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
因为芮国出了这档幺蛾子事,同处于陕西的秦国自然坐不住了。本着春秋时代“别国有内乱要干涉,别国没有内乱制造内乱也要干涉”的原则,秦国就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芮国的战争。结果呢?让人大跌眼镜,秦国败了。芮国在内乱的情况下还能打败秦军,我真的怀疑芮伯万到底是不是众望所归的芮国君主了,或许芮伯万的母亲做的没错?秦军自然不甘心,第二年就是桓公四年,联合虢国和周王室的军队再次讨伐芮国,这次胜了。但很吊诡的是,联合军顺路拐到魏邑把芮伯万给抓起来带回去了。这波操作猛如虎,让人真的看不懂。秦军如果是为芮伯万出头的话,那么打败芮国以后应该迎回芮伯万;但秦军把芮伯万也给抓了,这明显又不是替他出头的行为。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古人记载事物的时候喜欢用缩略语造成的误差,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芮伯万被太后驱逐,只能到山西魏邑去避难。芮伯万走了以后,太后又立了一位国君,正好这时秦国来攻打,这位新国君芮伯X就率领军队打败秦军。秦军第二年打败芮国,抓走的是新立的芮伯X,而不是逃亡的芮伯万。秦军后来把芮伯万迎回芮国,重新做了芮国国君。这位新芮君到底是谁?不得而知了。但我们可以推断出,如果这位新芮君不是很得芮国的民心,就是组织能力超强,否则不可能在刚即位,根基未稳的前提下抵抗强大的秦军。总之,就是有能力。而芮伯万呢?明显是个窝囊的“好人”,一无手段二无谋略三无魄力,也就是因为这个,才会被太后驱逐吧。但对于秦国来说,一个近在咫尺的国家,国君越窝囊,对秦国越有好处,所以秦军打着“平定他国内乱,维护正义”的旗号把芮国一个可能比较贤明有作为的君主赶下台,留下了窝囊的君主。也或许,秦国很清楚芮国的内政,担心芮国崛起,所以把可能英明的君主直接扼杀在了萌芽状态。这是国与国的较量,一切考虑的都是利益,但一定要包上“正义”的面纱。此战之后,芮国成为秦国的附庸国。在“芮伯之难”事件中,比较罕见的是周王室的军队也参战了。这说明秦国攻打芮国在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但也是不正常的。因为周王室地位崇高,平时只需要发布命令就行了,为什么这次亲自参战呢?因为两个原因:1、老天子周平王薨了,新天子周桓王即位了,新君有锐气,想有所作为,所以就要积极的在国际事务中曝光,发挥周王室的领导作用;2、在周平王时代,周王室与郑国交恶,多次在权谋老练的郑庄公面前吃暗亏,郑国还暗暗蚕食周王室的地盘,老周平王一生经历了“西周灭亡”、“犬戎入侵”、“东迁洛邑”,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认命了。但新君周桓王却不认命,他是在周王室内长大的,看的听的学到的都是当年西周的荣光,当年武王姬发,周公旦的英雄事迹,所以他必然不服气,必然要争一把,想要胜天半子。这是所有年轻的新官上任或者有想法的富二代接手家族生意时必然的想法。但趋势大过人力,周朝的荣光已经过去,礼崩乐坏已经是事实,维系周朝合法统治的礼法体系正在瓦解。郑庄公看到了,所以敢于和周王室争夺,齐襄公也看到了,所以敢私自会盟不通知王室,连最守礼法的鲁隐公都看到了,对周王室派出的“天使”也不冷不热。年轻的周桓王也看到了,但他的想法不同,他认为这是周王室长期以来韬光养晦的结果,是长期以来在国际事务上缺乏活跃度的结果,他认为,只要能够整顿那些不守礼法的诸侯,周王室的荣光会重现。所以他要维系的就是礼法,而“芮伯之难”事件正是“非礼”的行为,所以周桓王要拿此事立威,要告诉天下诸侯,周王室还有维护礼法的力量和决心,所以周王室的角色从裁判变成了球员。我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周桓王的勇气和毅力,这个世界上,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胆子抵抗历史车轮的,在趋势面前,至少我会退让,而周桓王不会,他敢试着推一下轮子。但也为周桓王缺乏洞察力而担忧,礼法体系的崩坏只是表象,真正的根源是周王室固守的王畿之地综合国力的衰退,而国力的衰退又是由抱着老制度不改变引起的。周王室急需的不是护法,而是变法。英雄有两种,一种是顺势而为,借势而起,以一己之力将乾坤山河重新摆布的,比如汉高祖;另一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坚持心中的信念成为悲剧英雄,比如项羽。这两种都值得人尊敬。但此时的周桓王还是个急躁的毛头小伙子,他平定了芮国之乱后,顿时自信心爆棚,以为周王室出马,一个顶仨。于是在鲁桓公五年秋,周桓王照搬这个方法,联合蔡国、卫国、陈国,联合讨伐郑国。郑国的国君正是老谋深算的郑庄公,这次的结果如何呢?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注:传统奇门遁甲第2期中级提高班报名人数已满,报名截止!
2020年春季天乙遁甲式应用班(之前基础班的升级版)开始接受预报名,预报名之后,开课时间提前一个月单独通知,开课前一周会建临时微信群。
课程大纲请看“培训咨询系列”下文章。
费用询问助理宋老师(扫描下方二维码),书友会成员有优惠。
2018年10月之后中级班学员免费复训,2018年10月之前学员需先参加初级班。
培训资讯系列文章集锦
案例和感悟
宗成读《春秋左传》系列
宗成谈奇门九星系列
有物·有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