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黄帝内经》中有“四字真言”!
金郁泄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金郁泄之。”
金郁,指金气被郁,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素问》原文本义,就气候而言,指秋天应燥而反湿,应凉而反热,应收而不收;其二,为后世医家发挥,就人体而言,指肺气之郁,宣降失司,治节不行。
关于“泄”,王冰注“谓渗泄之,解表利小便也”,认为包括解表和利小便两种治法。《医方考》中有用麻黄葛根汤来治疗金郁的记载,指出肺金为清虚之脏,性恶壅塞,“塞之则气自实,令人喘满”,故药用“麻黄、干葛之轻”去实,“淡豆豉之腐”推陈,“赤芍药之酸”泻壅。
张介宾对“金郁泄之”的内涵作了拓展,其谓“凡金郁之病,为敛、为闭、为燥、为塞之属也。其脏应肺与大肠,其主在皮毛声息,其伤在气分,故或解其表,或破其气,或通其便。凡在表在里,在上在下,皆可谓之泄也”,将“金”与大肠、皮毛、声息等五行属性为金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泄”包含的内容作了扩充,除了解表和利小便,宣肃肺气、清泄肺热、通调肠腑等治法也归于其中。现代医家运用“金郁泄之”治疗肺系疾病多遵张介宾之说,验之临床,颇有效果。
案例1:久咳案
王某,男,55岁,1986年4月20日初诊。
咳嗽15年,近3年来渐伴喘累,饮食减少,入春后病情加重,体质羸瘦,悒郁不乐,动则喘累,胸胁胀满,喉痒呛咳,痰黄浓稠,寒热时作,无汗困倦,大便微结,数日一行,舌黄苔腻,脉弦微数。此乃肺失宣肃,痰热阻肺。
用自拟宣肃肺气汤:瓜蒌30g,金银花30g,连翘30g,杏仁15g(去皮尖),枳实10g,浙贝母30g,重楼30g,麻黄12g(杵绒),桔梗12g,百部20g,侧耳根引。加入生石膏30g,牛蒡子20g,射干12g,生大黄6g(后入)。药进2剂,汗出便通,咳喘减轻,浓痰减少。
二诊:去麻黄、大黄,连服3剂,饮食增加,精神爽快。
[任悟非.“五郁”辨治举隅.重庆中医药杂志,1988(2):11-12]
案例2:支气管肺炎案
雷某,男,14岁,2011年8月16日就诊。
主诉:发热、咳嗽4天,伴气喘1天,腹胀纳差,大便3日未解。曾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3天,无显效。查体:体温38.2℃,咽微红,两肺闻及痰鸣音,心率108次/min,腹部叩诊呈鼓音,舌质红,苔黄稍腻,脉数。查血象:WBC 12.3×109/L,余正常;胸部X线片示支气管肺炎。中医证属痰热闭肺,肺失宣肃;治以清热化痰,泻肺通腑。
方用麻杏石甘汤合定喘汤加减:炙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20g,白果10g,款冬花10g,桑白皮10g,黄芩10g,浙贝10g,桔梗10g,鱼腥草20g,葶苈子10g,生大黄(后下)6g,生甘草6g。3剂,水煎分2次服。
服药后,泻出臭秽且夹杂粪结的稀溏便,热降,咳嗽气喘大减。遂减大黄为3g,继进3剂,发热退,气喘平,纳食增,仅微咳,改用化痰止咳中成药再调治3天病瘳。
[王小军.《内经》五郁治则临证验案举隅.西部中医药,2014,27(1):109-110]
按:以上两案均为痰热闭肺、肺失宣降之证,是典型的“金郁”之象。故治以“泄之”之法,清热化痰,泄肺通腑。一用自拟宣肃肺气汤,一用麻杏石甘汤合定喘汤,药差无几,异曲同工,皆收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