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主病

病色分五:赤、白、黄、青、黑

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灵枢·五色》:

五色分属五脏

其对应关系是:

青为肝

赤为心

白为肺

黄为脾

黑为肾;

以五色,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这种根据病人

面部五色变化

诊察疾病之法

即指五色主病

或称“五色诊”

其具体表现

和主病如下:

1.赤色,主热证

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

属实热证

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

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

午后两颧潮红,属阴虚证

阴虚阳亢

虚火炎上

可见于肺痨等病人

久病重病

面色苍白

但会时而

泛红如妆

游移不定

属戴阳证

是因久病

肾阳虚衰

阴寒内盛

阴盛格阳

虚阳上越

属于病重

五行理论:

火形之人

面色稍赤

夏季面色

稍赤正常

心病面赤

枯槁晦暗

或如衃血

或如赫石

真脏色见;

肺病

面赤无华

即为难治

2.白色

主虚证

(血虚、气虚、阳虚)、

寒证、

失血证

面色发白

气虚血少

阳衰寒盛

气血

不能上充

面部脉络

面色

淡白无华

唇舌色淡

属血虚证

或失血证

面色白光白,多属阳虚证

白光白虚浮,多属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

多属亡阳

气血暴脱或

阴寒内盛

阳气暴脱

脱血夺气

气血不荣

面部

脉络血少

血行迟滞

而兼血郁

阴寒内盛

寒邪凝滞

面部脉络

收缩凝滞

面色苍白

五行理抡

金形之人

面色略白

秋季面色

稍白正常

肺病面白

枯槁无华

白如枯骨

真脏色见;

肝病

面白无华

即为难治

3.黄色

主脾虚、湿证

面色发黄

多由脾虚

机体失养

湿邪内蕴

脾失运化

面色萎黄

脾胃气虚

气血不足

脾胃虚衰

水谷精微不足

气血化生无源

机体失养

所以面色

淡黄无华

面黄虚浮

脾虚湿蕴

脾运不健

机体失养

水湿内停

泛溢肌肤

面目

一身俱黄

即为黄疸

面黄鲜明

如橘皮色

即属阳黄

湿热为患;

面黄晦暗

如烟熏色

即属阴黄

寒湿为患

五行理论:

土形之人

面色略黄

长夏面色

较黄正常

脾病面黄

枯搞晦暗

或如黄土

或如枳实

真脏色见;

肾病

面黄无华

即为难治

4.青色

主寒证、

气滞、血瘀、

疼痛、惊风

面见青色

寒凝气滞

瘀血内阻

筋脉拘急

疼痛剧烈

热盛动风

面部脉络

血行瘀阻

面色

或淡青或青黑

属寒盛、痛剧

阴寒内盛

经脉挛急

收引不通而痛

面部脉络拘急

气血凝滞色青

可见于

骤起的

气腹痛、

寒滞肝脉

等病证中

突见

面色青灰

口唇青紫

肢凉脉微

多为

心阳暴脱

心血瘀阻

可见于

真心痛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

多属心气、心阳虚衰

血行瘀阻

肺气闭塞

呼吸不利

面色青黄

青黄相兼

又称苍黄

肝郁脾虚

胁下作痛

小儿

眉间、

鼻柱、

唇周

发青

多属

惊风

热闭心神,外引筋肉

面部脉络,血行瘀阻

多可见于,高热抽搐

五行理论

木形之人

面色稍青

春季面色

稍青正常

肝病面青

枯槁晦暗

色如枯草

真脏色见;

脾病

面青无华

即为难治

5.黑色

主肾虚、

寒证、水饮、

血瘀、剧痛

面色发黑,肾阳虚衰

水寒内盛,血失温养

脉络拘急,血行不畅

面黑暗淡

或都黧黑

属肾阳虚

阳虚火衰

水寒不化

浊阴上泛

面黑干焦

属肾阴虚

肾精久耗

阴虚火旺

虚火灼阴

机体失养

眼眶周围发黑

多属肾虚水饮

或者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血瘀日久

五行理论

水形之人

面色稍黑;

冬季面色

稍黑正常

肾病面黑

枯槁晦暗

锅底之炲

真脏色见;

心病

面黑无华

即为难治

(0)

相关推荐

  • 望色诊之五色主病(其一)

    本期开始,小编整理<中医诊断学>,今天为五色主病,特供大家阅读. 病色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灵枢>:以五色分属于五脏,其对应关系是& ...

  • 一望知病根,相气十法和五色主病!

    相气十法 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识五色之精微.当知十法之纲领. 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是也. 何谓浮沉.色显于皮肤间者.谓之浮.隐于皮肤内者.谓之沉.浮者.病在表.沉者.病在里.初浮而 ...

  • 且看五色主病

    望面色是望诊中一个重要内容,除了主客色,主要内容是五色主病. 下面是五色主病的总结: 歌诀: 青寒滞瘀痛惊风.赤热实虚戴阳宗. 黄主脾虚并湿证,白主失血寒虚从. 黑寒饮瘀痛肾虚,五色主病此相逢. 青色 ...

  • 望色诊之五色主病(其二)

    病色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以五色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则"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这种根据患者面部五色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即五色主病,或称"五色诊" ...

  • 最高级的中医!一望知病根,相气十法和五色主病!

    国医大全 今天 相气十法 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识五色之精微.当知十法之纲领. 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是也. 何谓浮沉.色显于皮肤间者.谓之浮.隐于皮肤内者.谓之沉.浮者.病在表.沉者 ...

  • 中医望诊之五色主病1.青色主血瘀、气滞、...

    中医望诊之五色主病 1.青色主血瘀.气滞.寒证.疼痛.惊风. 2.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3.黄色主脾虚.湿证. 4.白色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 ...

  • 中医诊断学必考之五色主病

    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历来都是我们考察的重点之一,其中的望面色又是重中之重,五色主病是其中考察最多的内容,为了让大家对这部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特对此部分进行相关总结,加强大家对独立知识点的熟悉程度. 五 ...

  • 中医望诊之“五色主病”

    望色就是医者观察患者面部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颜色就是色调变化,光泽则是明度变化.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 ...

  • 一望知病根,相气十法和五色主病

    相气十法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识五色之精微.当知十法之纲领.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是也.何谓浮沉.色显于皮肤间者.谓之浮.隐于皮肤内者.谓之沉.浮者.病在表.沉者.病在里.初浮而后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