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在传说与现实中的太原双塔建造传奇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传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塔这些塔,多数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山西太原的双塔寺(也叫永祚寺),顾名思义,它有成对并肩而立的两座塔。这一对古塔,原名宣文塔,一东一西,相对而立;它建筑独特,每座都是十三层,高五十米,塔身淡黄素雅,挑檐窜角凌空欲飞。相传,古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在山西平遥一带,有个技艺高超的泥瓦匠,叫李福,50岁那年,他跑到1台山当了和尚,法名佛灯。有一天,李福正在塑造一座泥塔,被闯进庙里的一个朝廷使臣看见了。使臣看到泥塔精巧别致,就把他带到京城。皇上看了李福塑造的小泥塔,就下令要他在太原府造两座真的。李福无奈,被迫来到太原,经过一年的辛苦,终于把双塔建到了十三层。眼看就要完工了,没想到却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这天早上,雷雨交加,随着一道闪电,双塔从上到下各裂开了一条宽宽的缝隙,眼看就要倒塌。谁想就在这天,太原府接到御旨,皇上第二天要驾临太原,为双塔剪彩。这一下可急坏了地方官员,立刻限令李福和八百工匠,在一夜之内修好双塔,否则统统杀头。正在李福和工匠们心如火焚的时候,工地来了个锔锅匠。这位匠人良称天破了个窟窿也能锔上,李福和众匠人就求匠人锔双塔。那人在半夜时分,叮叮档裆敲了一阵,就再也不见了。第二天一早,李福和工匠们一看双塔完好如初,巍巍挺立,不禁喜出望外。一个工匠爬上高塔,发现在两个大铜锔子的旁边一块砖上刻着十个大字*不为献皇帝,只为救兄弟。后来,李福经过多方打听,原来那锔锅匠是鲁班再世。那两个锔子,至今仍在塔上,不信,你自己去看一看。

事实在太原市东山郝庄的高冈上,有座永祚寺,寺院内屹立着两座高塔,犹如孪生姊妹,遥遥相对,相映成趣,构成“双塔凌霄”奇观,因而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双塔,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如今被视为太原城的标志,吸引着每个途经的宾客。太原和日本的姬路市结为友好城市后,姬路市的日本友人也在姬路市仿建了一座双塔寺,常年接待游人。可见双塔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关于双塔的建立,有许多误传,直到人们在维修西塔时发现塔顶铭文,才使真相大白。这篇铭文将两塔的建造过程记得明明白白:两塔并非皇家所建,并非同时所建,并非福登一人所建,其并存的景观,也并非建造者的最初意愿。补风水,傅霖建东塔西塔塔顶铭文写道:“建旧塔王德主山东布政司参议傅霖同男傅之谟”,其所说旧塔就是东塔,也叫文峰塔、宣文塔,傅霖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的祖父,傅之谟是傅山的父亲。塔,最初在印度是坟冢,后演变成藏舍利子和经书的佛教圣物。到14世纪,中国又出现一种“风水塔”。这种塔根据传统的阴阳风水学说,用来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水,弥补当地在山川地形上的不足,与佛教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宋太宗焚毁晋阳城后,为移除太原王气,在旧址东北30里(即今天太原市所在地)重建太原城。明代一些士人把宋金元时期太原历史平庸、文气不兴,归结于宋太宗破坏了风水。按照风水家的解释,新建的太原城西北高于东南,“左痹不胜右”,所以“文明不开”、“奎星”所处方位地势较低,文运难以兴盛,必须在城东南一带建造高塔,才能弥补地形上不利于文化发展的缺陷,也就是所谓的“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补风水的呼声越来越高,到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原士绅推举深孚众望的傅霖为首事,开始了补风水王程。傅霖,30岁中进士,宦海沉浮17载,官至山东布政司参议。但是,就在他3次击败后金军队的侵扰后,却以“拥兵拒调”的罪名被弹劾,解甲归田。傅霖回乡后,太原几次大荒,他都慷慨解囊,施粥赈灾,受到士民的爱戴。傅霖做了首事,带领儿子傅之谟积极募集资金,在风水先生指导下,选址策划,组织施王队伍,经3年多辛劳,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太原东南郝庄的山冈上兴建了1座砖塔,命名为宣文塔,也称文峰塔。塔为八角形,高13层,约55米,建造简单,没有基座,底层仅开1门,塔檐也不用琉璃瓦剪边,塔身上下直径几乎相同,基本为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也没有精细雕刻,没有佛教色彩,总体感觉是峻峭质朴,美观大方,形似巨笔。有塔必有寺,因而依塔兴建了低矮的殿堂,命名为永明寺,到万历三十年,补风水工程就算完成。怕倾倒,福登建西塔文峰塔建成9年后,第1l代晋王朱敏淳感到永明寺太简陋,与太原九边重镇的地位很不相称,决定邀五台山福登大师前来主持扩建。福登和尚是明代中叶著名高僧,一生建造过许多寺庙、佛塔、桥梁,也可称其为杰出的建筑师。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寺庙——显通寺里那座铜殿就是在福登大师主持下,用铜10万斤铸造的。福登还与皇家关系密切。万历九年,慈圣宣文李太后邀请福登大师为成婚数年无子的万历皇帝举办“无遮大会”求子,第二年八月,李太后身边一位宫女为万历皇帝生下儿子,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于是,笃信佛教的李太后便皈依福登门下,并出资扩建显通寺,敕名为永明寺,封福登为护国禅师。69岁的福登接到晋王邀请后,来到太原,做了太原永明寺住持并总理扩建事务。他发现永明寺的文峰塔已向西北倾斜,担心不久会倒掉,就向晋王建议,在扩建殿宇的同时,另建一新塔于旧塔之左,晋王采纳了建议。于是福登放手大干,经4年精心建造,在旧塔西北方相距46米的地方建起类似的新塔,命名为“宣文佛塔”,因位置偏西,也称西塔。两塔形状相似,新塔也是八角13层,高度相当(实测旧塔总高度54.76米,新塔54.78米,新塔比旧塔仅高出2厘米,可能是误差),“宣文佛塔”4字,嵌刻在东南洞门上方檐下斗拱空隙间。“宣文”,张扬文运之意,显然是风水塔的性质。其它7面檐下斗拱空隙都镶嵌着“阿弥陀佛”字样,沿塔转一圈,连续念7遍“阿弥陀佛”,会感到这座风水塔披上浓厚的佛教色彩。清道光二十三年修的《阳曲县志》有“福登得舍利藏塔内”的记载,说明新塔既是风水塔,又是佛塔,集二者功能于一身。福登计划中的寺院规模非常宏伟,有大雄宝殿、三圣阁和两厢配殿,还有天王殿、后院门庭、前院诸殿和山门。然而,终因年迈体弱,积劳成疾,只完成了新塔和前3项建筑。万历四十年秋,福登抱病返回五台山,3个月后圆寂于台怀镇显通寺。因这个尚未完工的永明寺与五台山敕建永明寺同名,福登在扩建时更其名为“永祚寺”。“永祚”2字,不是佛语,有人认为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句,“永祚”,就是“永锡祚胤”的略写。《尔雅·释古》说:“永,长也;永,远也。”《辞源》说:“祚,福,赐福”,“祚,皇位”,“祚,年岁”,又说“祚胤,指福及子孙”。可见,寺名“永祚”,有着多层含义,包括祈求佛祖永远赐福、朱明王朝万世永固、太原文运昌盛万代等。东塔在风雨飘摇中继续倾斜,但400多年来斜而不倒,形成两塔并存的奇观。双塔长期并存,并不是风水先生所希望的,堪舆家的观点:“旧塔在城之巽方,关乎文运,不可双。”但这种局面又不好改变,于是又作了变通的解释:“今新塔依于旧塔之后,城中高处望之,依然一也。”(道光《阳曲县志》)在现代人看来,风水与文运没有必然的联系,可古人对此深信不疑。明万历年间《太原府志》第14卷写道:“新建塔两座并寺一所……建后,连三科两庠中五人或七人或十人,其兆足征也。”太原迷信风水的人进一步作了形象的阐述:擎天的双塔是两支巨笔,浩渺的晋阳湖是个大砚池,应了这风水,太原明末清初才出现“文章圣手”思想家傅山、考据学家阎若璩等。太原有种植牡丹的历史,明代中叶从洛阳引种过牡丹,现双塔寺大雄宝殿前有一株“紫霞仙”,就是那时引到太原,辗转落户主殿前花坛里的,历400年风雨,至今喷芳吐艳,花团锦簇,也确实称得上“仙”了。近年来,双塔寺文管所扩大牡丹园,又引进和培植了6000株牡丹,30多个品种,红、粉、黄、橙、青、白、紫、绿、墨,9色齐全。每逢春夏之交,正当洛阳牡丹花谢时,这里才争奇斗艳。那株“紫霞仙”更是紫中透红,华贵出众,中外游人摩肩接踵,争相观赏,构成一幅花海人潮的风俗画。这也是双塔寺人气最旺的季节。来源:摘自原炳堃新浪博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