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田牛耕

我的两方习印都有“牛”字,这和自己曾经在塞北戍边多年,无论是茫茫草原还是田间地头,随时可见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牛有关。
牛耕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其精神、形象从古至今为文人墨客、普通百姓的书法、篆刻、绘画、剪纸、雕塑等艺术形式所钟情,既象征着安定、吉祥、财富,更寄托了人们对勤劳、勇武、倔强精神的追求与崇拜,以及对吃苦耐劳、坚忍负重、辛勤耕耘等高尚品德的弘扬。
这两方与“牛”有关的印作,我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牛年大吉”“牛耕”两枚印文虽无甚新意,但更近俚语地气。正所谓“不习工匠,意在刀先”,于谋篇布局上,前者注重“隐忍”,后者突出“倔强”。“牛年大吉”用田字格,四字似牛之蹄,脚踏实地,中规中矩,不事务奇;“牛耕”以半通印的格式设计,如牛躬驱在前,犄角冲天,犁铧肥壤于后,与“牛耕”浑然一体。

牛年大吉

刚柔相济,绵里藏针。“牛年大吉”为朱文印,落印时要求自己努力践习赵叔孺、陈巨来等前辈大师细朱文的空灵风格,以冲削居多,线条洁净、静雅流畅,同时以王福庵、韩登安等前辈的铁线篆为标,让线条细硬如铁、瘦健有神,内涵彰显。另外,使每根线条有微弱的粗细变化,略呈微弯,看似不经意的弧度,其实都是在创作时精心留下的,力求表现出一种张力。在线与线的交叉处、线与边框的粘连处留有一细小而饱满的接触点,以体现印字的稳固、紧密。行字之间有情有气,正侧俯仰均得相顾,气韵与劲道内含神气自现,以体现整体感,线条流畅力争行云流水之韵。“牛耕”为白文印,虽字少笔简,但自己没有妄自杜撰,而是追求一种“拙”意,意摹古玺白文,有恬然自怡之态,古典雅丽。
牛耕
必先习篆,方得篆印。我更深一些的体会是,若不会书写篆字,不究心篆体笔法,无论如何也治不出好印。正如前人所言:“尺幅之中尚未能平稳,况方寸之间乎?其欲求妥帖者难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向前辈大师学习,向当今印人学习,学无止境。(附图为孙德福印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