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乘马第五注

(旧注皆谓“乘”为“计”,以“马”为码,或立马为胜,或计码为筹,皆不离经济谋划之旨。此当是前儒不严谨之失,亦整体影响对管子的认知。其实吴汝纶认为乘马篇名取自“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之语,是准确的,然其不了解乘马的真正意思是“乘马行以圈地为封”,故没有做出进一步准确解释。言乘马者,以“乘马行以圈地为封”为义而概言封地一切物产和人民也。故而此篇纵言立国、大数、阴阳、爵位、市事、地政、税收、民政、圣人、农时和行政区划,而以《乘马》标目,以明皆封地之政事也。)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右立国(古文自右至左,竖排,故言“右立国”犹今言“以上立国”。)

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兵法篇》云:“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无为者,顺天垂拱,道治天下也。为而无以为者,公而无私,德治天下也。为而不贵者,兵谋征伐,力霸天下也。《道德经》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用兵征伐为君子不贵。)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不贵己而重民也。)贵而不过度,(尊君以礼也。)则臣道也。

右大数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义之理也。市者,货之准也。黄金者,用之量也。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为之有道。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地不平均和调”即指土地分配不均衡,土地兼并严重。)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利用,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也。《尚书·大禹谟》云:“正德利用厚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此处应为句断。合上句,准确的断句为:“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意思谓:日夜更易,阴阳的变化也是这样,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阴阳不正,人为不能干涉也。)天地莫之能损益也。(天以言自然。《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天地自然产出,人为不能损益也。)然则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也。(然土地可以管理,土地分配使用却可以匡正,匡正田亩乃政事之正也,故不可不正。)正地者,其实必正,长亦正,短亦正;小亦正,大亦正;长短大小尽正。(此言正地,即《地员篇》之“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进行详尽的土地普查之谓。)正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治,事不治则货不多。(事治则有山海林田之产出,故货物丰富,不仅仅是农产品。)是故何以知货之多也?曰:事治。何以知事之治也?曰:货多。货多事治,则所求于天下者寡矣,为之有道。

右阴阳(四时阴阳,利用厚生,其正在地政,故以《阴阳》标目。)

朝者,义之理也。(天子听事理政谓之朝,凡天子有三朝。其一在路门内,谓之燕朝。其二是路门外之朝,谓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内,库门之外,谓之外朝。义,宜也。听事理政,裁制事物,使各得其宜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爵位正者,以德诏爵,以贤授爵,以功封爵之谓也。)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此句断句有误,当断为:“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前一理,治理也。后一理,正也。以,因也。裁制事物不得其宜,则不可,因为治理天下不可以不正也。《左传·成公二年》云:“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此之谓也。)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皆贵则无劳力以为事,故事不成。)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贵者,则民不能自理也。(无贵则无劳心以理事,民不能自为政也。《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云:“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此之谓也。)是故辨于爵列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为之有道。

右爵位(知先后之序,定贵贱之义,故以《爵位》标目。)

市者,货之准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以言众多,百利犹言暴利。百利不得以言货贿贸易不得暴利也。)百利不得,则百事治。(旧注孙星衍不解百利不得而百事治,而《太平御览》八百二十七引无两“不”字。此宋后追逐货利而妄解管子也。百货贱者,控制物价也。百利不得者,控制贸易暴利也。物价平稳,民得其利也。贸易无暴利,则民安事产业也。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打击投机,鼓励实业。此皆民生实事,故言“百事治”。而竞逐货利,必致寡头门阀,民不受其利,而私家之患不绝,故政事难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用,《说文》可施行也。节,《易疏》云:“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 百用节者,制事有节可施行也。)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虑,谋思也。务,专力也。傲,倨慢也,自高也,不问而告也。)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事治则货多,事乱则货寡,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市场不能产出货物,故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

右务市事

黄金者,用之量也。(用,货也。量,量衡也。《说文》称轻重也。《集韵》斗斛曰量。黄金可用于量衡货用轻重。)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辨于黄金轻重之理而知侈俭之度。以今而言,侈以言供给富余,俭以言供给不足。供给富余则物价便宜而黄金贵重,供给不足则物价昂贵而黄金便宜。)知侈俭则百用节矣。(知侈俭之度则制事有节而可施行也。)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量,审量。)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节,节制。)不知量,不知节,不可为之有道。

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有壹宿之行,道之远近有数矣。(此壹宿之行乃指行一宿为准,道之远近之数,圈地为封,此上古之礼。满清入关跑马圈地,亦此古礼之遗也。乘马行之远,故封地大,任之重。服牛行之近,故封地小,任之轻。)是知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所以知地之小大也,所以知任之轻重也。(一乘之地,方六里。千乘之地,方六千里。故能知地之小大,能知任之轻重。)重而后损之,是不知任也;(任,用也。)轻而后益之,是不知器也。(器,能也。)不知任,不知器,不可为之有道。

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方百里当方一里。此皆针对耕地而言。)涸泽,百而当一。地之无草木者,百而当一。樊棘杂处,民不得入焉,百而当一。(樊,纷杂貌。)薮,镰缠得入焉,九而当一。(薮,大泽也。镰,镰刀,以割草也。缠,绳束,以束草也。方九里当方一里。)蔓山,其木可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蔓山者,山地深入之草蔓林茂处。《地员篇》云:“蔓山十二施,八十四尺而至于泉。”)泛山,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泛以言不深入。泛山者,山地之不深入之处。方十里当方一里。)流水,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林,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五而当一。(方五里当方一里。)泽,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命之曰地均,以实数。(“地均”后当无断。此言地均即折合后之田亩数量。此言“实数”乃指手实之数,即自报田亩数量。按上述原则,以折合后之田亩数量作为申报之田亩实数,即谓之“地均以实数”。)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市,恃也,有产业所恃之谓也。或农或工或商,必有赖以谋生者。)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官制者,设官分职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邑制也。(邑制者,划分行政区域也。)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事制者,农事制度也。)事成而制器。(制,君命也。器,能也,选甲士之能者。制器者,依照君命选拔甲士也。)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马也。(古时农战一体,一乘之地出一乘战车,马四匹。)一马其甲七,其蔽五。(甲指甲士,即披甲士兵也。“一马”当为“一乘”之误。王念孙云:“一马所用不得有七甲五蔽。”其言甚是。一乘配甲士七人,当是车上三人,车下徒兵四人。车上三人:中为御,左执射,右执戈矛。此亦不同周制之一乘十甲。此蔽当指藩盾之蔽而非巾车之车蔽。《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普通车蔽着重在蔽车御风尘,而藩盾之蔽在于捍卫车马安全。尹注云:“蔽所以捍车马。”其言甚是。其蔽五者即配备五藩盾也。)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此当是取四车设一长,不同古代常制之五车一长。)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白徒,未经训练的兵卒。两,车数曰两,以车有两轮也。车两即车一乘也。白徒三十奉车一乘,训练后取用甲士七人。此言器,度人而用之意。器制在此指训练选用甲士的制度。)

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此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也。方六里共三十六井也。)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镒,汉以前以镒名金,汉以后以斤名金。镒者二十四两,斤者十六两,如此黄金一镒即黄金两斤也。尽读若赆,行费也。此言军费标准,百乘一宿之费黄金一镒。)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季,细也。季绢即细绢,绢之上好精细者。闻一多谓季读若繐,以季绢为繐绢,乃绢之轻细疏薄者,考证牵强,而“季”本有“细”之意,可谓多此一举。制,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一丈八尺曰制。《仪礼·既夕礼》:“赠用制币玄纁束。”郑玄注:“丈八尺曰制。” 季绢三十三制即细绢五十九丈四尺。)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经,《说文》织也。暴布,白布也。两,匹,四丈也。经暴布百两即织造白布四百丈。)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旧注张佩纶认为此十字乃注文误入正文,非也。此句乃说明军费“一镒之金”之出处。食,殖也,所出之谓。“百乘之一宿”乃指百乘之地,方六百里也。一镒之金之军费所出,地方六百里之赋税。)则所市之地六步一㪷,命之曰中岁,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市,恃也。“所市之地”即指军费所恃之地。㪷,俗斗字。按照前面所说军费标准,支撑军费之土地每六步产一斗麦子则可以认为是中岁。中岁犹言平年。古代井田,百步一亩。六步产一斗麦子则亩产278斗麦,按汉斗4斤计算,则亩产1111斤。麦子亩产在800至1300斤之间,故亩产1111斤谓之“中年”。有市无市即有无军费之谓。旧注在此将“市”理解为市场贸易,则文义恍惚难解也。)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关市之赋。(赋,口率出泉也,即按人头征收赋税。赋另外也有分布之意思。方六里立一社,于社旁设关。中央设置官邑,面朝后市。故社邑之置亦关市之分布,然后才有关税和市税的征收。旧注皆以赋为赋税,不知赋亦可为分布,故难以理解“亦”字,而强解其为“祘”或“腋”,皆妄矣。)黄金百镒为一箧,(箧,箱篋。)其货一谷笼为十箧。(金玉曰货,其货即指前所言之黄金。谷笼即谷篓。黄金一箱两百斤。黄金一谷篓相当于十箱。)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黄金一镒,命之曰正。(商,行商也。苟,但也,凡也。旧注以“商苟”为语,故“苟”字与义难通。行商之税,凡三十人,在正月、十二月在市者,征税黄金一镒,以此为正而告行商者。)分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书比、月程、大稽皆古代簿记名。与,数也。“与民数得亡”者,计数百姓人口得失也。)三岁修封,(官员每三年轮换管理之封地。)五岁修界,(每五年调整行政区域边界。)十岁更制,(每十年推行改制。)经正也。(经,常也。正,政也。经正者,常政也,治政之常。)

十仞见水不大潦,(度深曰仞,一仞八尺。潦,与涝同,淹也。度深十仞见水之土地,即挖深18.48米方见地下水,近旱则不会有水涝之患。)五尺见水不大旱。(度深五尺见水之土地,即挖深1.155米便可见地下水,近涝则不会有大旱之患。)十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二三。(征,税也。十一仞见水则始旱,减轻征税,十分去二三。)二则去三四,(二乃十二仞之简。十二仞见水则更旱,减轻征税,十分去三四。)四则去四,(十四仞见水则愈旱,减轻征税,十分去其四。)五则去半。(十五仞见水则旱极,减轻征税,十分去其半。)比之于山。(因为旱,征收方法不按照耕地执行,而是比照山地进行。)五尺见水,十分去一。(五尺见水则近涝,减税十分去一。)四则去三,(四尺见水则涝,减税十分去三。)三则去二,(三尺见水则更涝,然可改种水稻,故减税十分去二。)二则去一。(二尺见水愈涝,然更适合种植水稻,故减税十分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三尺而见水以下,征收方法不按照耕地执行,而是比照泽地进行。)

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竟即境。三日即三之日,夏历正月也。功,农功,即农事也。发放农具以劝农功也。《诗经·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即此。)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农夫任公田之役。《周礼·天官·大宰》云:“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即此。)及雪释,耕始焉,芸卒焉。士闻见博学意察,而不为君臣者,与功而不与分焉。(功,事也。分,名分也。“与功而不与分”相当于现在说的“有职无分”。《周礼·天官·大宰》云:“以九职任万民,……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士闻见博学意察,而不为君臣者,即闲民,故可任转移执事之事役,却无君臣名分。)贾知贾之贵贱,日至于市,而不为官贾者,与功而不与分焉。(前一贾,商贾。后一贾,价也。任商贾以阜通货贿之事役,却不给与官贾之名分。《周礼·天官·大宰》云:“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即此。)工治容貌功能,日至于市,而不为官工者,与功而不与分焉。(容貌功能者,器物之容貌功能也。任百工以饬化八材之事役,而不给与官工名分。《周礼·天官·大宰》云:“以九职任万民,……五曰百工,饬化八材。”是也。)不可使而为工,则视贷离之实而出夫粟。(工,通作功,指服于公田农耕之事或其他任役之事。贷离犹差别。不能服公役则按出役实际差别出粟代之。)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虚而莫敢为之请,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

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蚤,早也。晏,晚也。)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日月之不足者,劳作失时,以言不勤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不忘农事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授田不均为恶政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殚,《说文》殛尽也。)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货,财也。与之分货则民得其利。民知得正者,百姓知道得到善政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分,均也。审其分者,审其均地分力。)

右士农工商(治政以民为重,士农工商即四民也。此篇通言治政,以《士农工商》标题,以明治政之本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分民者,分民以利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讬业于民。(讬同托,寄也。讬业于民者,授民产业也,比如授民耕田。)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生,性也。辟,刑也。愚,言寓也,无所为,若寄寓然。类,善也。《荀子》云:“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故以法刑之,民无所为其恶也。《史记·乐书》云:“礼者,所以闭淫也。”故以礼闭之,民善矣。)上为一,下为二。(居上体道为一,御民必以刑礼阴阳互用为二。)

右圣人

时之处事精矣,(精,《说文》择也。)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为,明日亡货。(亡货即无财。)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右失时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地方百里。(国,邦也,设土为界,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区域。《礼记·王制》云:“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孟子》云:“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即此。)

右地里(地里犹言区划,行政区域划分标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