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民国时期绥化地区流通货币简介系列哈大洋(广信公司)

哈大洋,是俗称,全称为”哈大洋券“,不是货币,而是具有货币性质的汇兑券,自称谓“辅币”。当时东北银元不足,由银行做担保而发行的可随时兑换银元的兑换券。之所以有个”哈“字,是因为先后发行债券的银行大多在哈尔滨,所以称”哈大洋“,意思为在哈尔滨可以随时凭票兑换现大洋的票券。大洋就是大小银元,袁大头,袁小头。

这里读者可能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位于哈尔滨的银行可以发行此种汇兑券,民国不是有中央银行吗?这种汇兑券不是应该由这个中央银行来发行吗?回答是肯定的,应该这样。但事实情况是,民国虽有四大银行,但1914年发行的法定货币银元始终受国际、国内银价波动的影响,可以说整个民国时期,中国一直是白银外流的多,进入的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银价升值,外国银行看到有利可图大量收购我国银元外销赚取差价。当世界的银价在节节攀高之时,中国维护银本位越发艰难,银元的铸币成本随之节节攀高。随之而来的是两个极端现象,一是银元发行量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是各省银行陆续开始自行发行各种类型的货币(主要是纸币),以弥补货币发行量上的不足,却也同时造成了货币发行的乱象。再由于战争的原因,物价的飞涨又助长了此种乱象。纵观整个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一直在挣扎中前行,货币之多令人乍舌。

哈大洋,发行于民国八年(1919年),至伪满洲国大同元年(1932年),共有6家银行参与了发行。分别是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中国银行、广信公司(后改名黑龙江省官银号)、交通银行、吉林永衡官银号。

民国时期,哈大洋是黑龙江地域的最主要流通货币,流通市场虽有现大洋,但远远不如哈大洋受欢迎。绥化地区,主要流通的货币,自然以在哈尔滨流通的货币为主,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也自然就是哈大洋。

广信公司,全称为“黑龙江广信商务公司”,是黑龙江有史以来首家官商合办的银行,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公司原始股中,商股主要来自呼兰、巴彦、北团林子的商户,当时三地共募集银2300两,官方出银10万两,1908年商股被购回,自此成为官办银行,后又陆续有商股加入,其发行的凭帖(以后专文介绍)是黑龙江省地域清末民初最主要的货币。

由于广信公司成立早,分支机构在东北比较健全(绥化1905年成立、海伦1906年成立、安达1919年成立、望奎1920年成立),实力雄厚,全盛时期发行货币达7种类型之多。这些货币,到1932年,日本强行收回,统一了货币,从而在金融上实现了殖民。

民国九年(1920年),广信公司开始发行哈大洋。当年发行的1角、2角、5角。

民国十三年(1924年)发行的1圆、5圆、10圆。

民国十八年(1929年)发行的1角、2角、5角。

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信公司改组为“黑龙江省官银号”,彻底剔除商股,成为黑龙江省政府官办银行。民国二十年(1931年),发行的面值也越来越高,1圆、五圆、10圆、100圆,首次发行了一百元面值的汇兑券。它们流通的时间不长,因为这一年,日寇侵略了东北,这仅有的一次发行,第二年汇兑券即被强行收回。

(0)

相关推荐